分享

致所有关注者:一天中,怎么也得有这么个时间专注于梦想吧!

 HX_chen77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图片


01.
高中的时候,我会早起背诵英语课文,因为前一天傍晚背过,担心第二天不巩固的话,会忘了;忘了多可惜啊,得重新背诵,背后又需要好多时间。

早上复习几遍之后,再到英语小组长那里顺溜的一背,一切功与名…瞧我那小得意样儿。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特棒,在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记一些东西,就是在利用“记忆力红利啊”

大学的时候,没有什么记忆需求,我就懒了,但后来有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个网格记忆法,对精确记忆特别有用,那阵子觉着背点文学性的东西,会对写作多少会有好处,于是特别仪式感的又早起背纳博科夫的禁忌之书《洛丽塔》,我为这本书中的许多语言片段而沉醉。

可以说,那时候又吃了一种记忆红利,也就是方法上的记忆红利,它让我觉得“原来背东西可以用这个方法,效率比别人高多了”,基于那种付出少回报大的心理,我竟然也坚持了不短时间。

说来算是一种“鸡贼”,一旦我发现某种方法可以比别人更快的学到东西的时候,我就会攒着劲儿的学。

后来毕业,可能也没多少令人激动的事了吧,早起这事提不起劲来了。


02.
总的说来,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早起的人…...直到去年年底,我才把早起变成了一种可持续的习惯,大家往后就会发现,这个号能持续的更新了,为什么,其实很多内容并不是在发之前我才写的,而是因为过去的一年,有一直在勤奋,只是未曾篇篇发表。

我所攒的稿子,全靠早晨五点半起床后写作的一两小时。

毕业后,我喜欢睡懒觉,真的是喜欢,那时我觉得起那么早肯定做不到啊----这曾经在我看来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我还是做到了。

你知道吗?

#我敢打赌,你也可以#

有一个问题问的是,职场人士如何利用下班之后的八点到十点来提升自我,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利用早起的时间来提升自我?

其实,正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才笃定了必须早起的想法----当然,我今天把这个想法给分享出来,相信也会对你有所启发,甚至行动吧。


03.
早起提升和下班后提升,有何不同吗?当然有不同,而且大有不同,这涉及到精力管理的事,下面我详细说说。

所谓提升自我,是蛮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一段时间拿来专门的投入自我提升之中,那么在这个时间里,我们肯定会去做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那么,去做这件事,比如你要学习提升自己的某项技能,或者是你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你是选择在一天有精力的时间去做,还是选择在一天工作完了之后去做?

要知道,忙完一天的那种累啊,有人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下班后,累的连游戏都不想玩?请问还有多少人能对学习提起劲头?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早期的一些深刻经历会为我们的人生观铺底,我大学初期,尽管才发育完,但那时候还嫩,看挺多的商业书籍,还产生了崇拜乔布斯情结,我幻想自己的人生活得轰轰烈烈,最期待未来可以像乔布斯那样,白天拼尽全力工作,晚上跟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我那时的臆想。

当时都没想着找女朋友,一心就打算践行理想,要趁早磨练本事、快速成长。过年的那个寒假我没有回家,留在学校里找活干,想着“要充实自己,顶好白天能工作,晚上能学习”。

我们校区偏僻,过年期间找工作不容易,后来就跟别院的同学去了市区中心的一家饭店做服务员。

去之前,我规划着三十多天应该怎么利用,然后包里背了满满的书。三十多天之后,到我领工资的那天,我发现,那些书几乎没怎么动过。

要不怎么说底层员工难以翻身难,我那次工作的唯一体验就是累,晚上回到员工宿舍里,根本没心思打开书,就想睡觉,玩手机都会累到睡着。

那是我的第一份底层工作----即便不是这种付出苦力的工作,就看现在的上班族,一整天工作之后,回到家,其实挺多时候也是疲乏的;我去年住在深圳桃园那边,隔壁小口子,一个搞程序,一个搞设计,没有一个可以在晚上十点钟回到家。

有时候很累,有时候加班,这种时候,回到家还怎么学?


04.
下班之后的时间,看似是自己的,实际上,它应该是你身体的。

是让你拿来养身体的、是得拿来放松精神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所做的那份工作并不打算长期投身其中,或者你平时就经常“被加班”,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打算,或者说你还有那么一点除了工作之外的追求,那么,你可以匀给自己的,就是早起的时间。

我们来一个平移。晚上下班之后,疲倦了,该放松放松,该休息休息,这时的学习或者技能提升,有之则好,如果实在太累,做不到,也不要过于自我苛责。

咱变通一下,把固定学习时间移到早上来你八点要去上班,六点起的话,就有一个半小时拿来学习和自我提升,如果是九点钟上班,那就更好,你有更多的时间。

说来就是你把平时用到工作上的精力,在早起这里截取一段,先用于你的自我实现。

一天的精力,早起这段时间,不管怎么说都比下班后的那个状态好太多,没有心累,也没有身体累。你把这些精力先奉献给自己的梦想、追求,而不是等到让工作把你搞得精疲力尽之后,你再来考虑----那时,往往无从考虑,也无从保证。

上班之后,很多事情都失去了掌控感,比如是否要加班,路上是否会堵车,回到家是否会和家人吵架,等等这些你不可预知的因素,都会导致你晚间安排的学习计划破产,相比之下,其一,你早起之后的时间,可控,还可固定,其二,你老板不会在这个时间点批评你,其三,你这时候不需要和家人吵架,不会有人这么早找你,也不会有人这么早给你打电话发短信,等等等。

把握住早起的这段时间,给自己的梦想每天匀出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的沉浸投入,它会真实的改变你的命运。

说来我没有在网上别处见过这个建议,但是第一次想到这一点之后,我真的感觉太棒了,它太有价值了,它不仅仅是时间的平移,也是精力的平移。


05.
你能看到这条建议,真的很幸运——但如果你开始实践,你就能把这个幸运兑换成现实,甚至改变你的命运。

我真实的实践体会是:

其一,在一天最早的时候,先把自己的成长任务完成了,你每一天的出门都是带着色彩的,每每仿佛旧日时光,那时候我早晨背诵英语课文,然后带着一脑袋的英语急不可待的想要冲向学校去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

哪怕那一天不上课,只是因为我脑袋里已经真切的装上了那么多的英语句子,我都会觉得我已经有所收获,那种收获感是我自己给自己的,我充满了对自己的感激----你真的好棒的!

换做现在,如果我早上的一两个小时,就写了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的一部分,我之后一天无论做什么,或者哪怕不做什么,我都不会觉得一天就此浪费了,不会的,因为我的一天是从收获感开始的,那时候我已经挺满意的了。

其二,虽然前面说了,其实我们是把平时花在工作上的精力先截断一部分奉献给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看起来有点“鸡贼样”,仿佛这样做了之后,偷走了精力,就会导致工作效率打折扣,everyone,请听我说,不会的,反而是热情高涨着。

大家一起买早餐的时候遇到了,你会比平时更愿意跟人打招呼,而且笑容真的开朗,也显得更加自信,你主动跟人搭的每一次肩膀,你都不自觉的多了一层兴奋:老子今天早上已经满满学了两个半小时哦!我已经吃完成长快乐才来和你们一起玩的哦!

尽管你从不会跟人说早起上学了两个小时这件事,但是你的心态告诉别人,仿佛你早上真遇到了什么好事儿,心情很好。

真到工作时,很多事情,你也没发现有什么可拖延的----如果你把成长看成是最重要的任务,那其实,你在早上没来上班之前已经完成一大部分;

而这种“在上班之前,我其实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事情”的心态,反过来,能够让你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有底气,更坦荡,没有那么多顾忌。

你的这种状态,反而会让工作转向了一种良性循环。

你知道自己如此表现的原因为何吗?三个字,充实感。每一天,你先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任务,其实你就已经带着充实感出门了。

其三,你抗挫性更强,上班老板批评,或者跟同事遇到一些矛盾,心情自会不好,但是再不好,一想到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天的“成长任务”,心态不会崩到哪儿去,因为你知道自己始终在成长。

前面我们说,你可以学自己在意的东西,但其实,如果你打算奉献的正是你的本职工作,并把它视为事业,这个学习或者提高技能的对象,又何尝不可以是与工作相关呢?

如果跟本职工作相关,那早起精进这件事,就是你工作本身的精进。

所以,我们的计策,没毛病。

结语:不知道一些上班族看到这条能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自认为它还是颇有建设性,至少以我的见识水平,我没有在什么书上或者网上看到过这样的建议,本文也完全是从自我实践和经历提炼而出,现在发出来,也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当然,如果你真的去实践,我会觉得,这个建议比我以往给你的任何建议都会更具有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力度,另外它也是如此的可执行。

至于最后如果有人问,早起导致白天犯困怎么办,其一,你得认真看文,文中说,我们晚上该休息就休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建议你要早点睡觉,一开始早起,确实会造成白天犯困的现象,但是这只是调整生物钟的一个过渡现象,很正常,一个星期之后就可以完全调整过来了。

其二,我们讨论的是战略层面,其余的战术细节,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调整,还有比如怎么早起之类的,都是细节方面的小问题,本文就不论述了。

另外,我要特别提醒一下,本文的“早起”只是一种相对早起,相对于上班时间的早起,而不是执着于时间概念上的早起,更多的是精力角度的考量。

最后,我以一个问题来结束本文:你有过起得比别人早,然后一早起来就开始做自己的事,以至于当别人起来之时,你已经完成了不少的工作或者功课,有过这种体验吗?可以评论区留言交流。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