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仁为美

 雪溪人家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图片

仁寿图,明  陈仁秩  台北故宫博物院

※译文

夫子说:“内心存有仁德的愿望,这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呵。在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当我们面临着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如果不依据仁的原则,怎么能说是智慧的呢?”

※历代论引

朱子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札记

美在心灵

对于此章,历来的理解是:“乡邻仁德最好。选择的住处如果周边没有仁德的人,怎么能算是聪明的人呢?”这是为历代学者研究所认可,并广为人们接受的。但是,从整个《论语》的精神来分析,似乎有些牵强,显得表面化。对于居住之所的选择,往往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我们想在哪里居住就能在哪里居住。一个人出生何处,落生谁家,并不是自己所能选择的,何以择邻?邻居往往是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的。

所谓的远亲与近邻,正是使其比闾族党,各相亲爱,有急相赒(周),有喜相庆,死丧相恤,疾病相养。当然,作为平凡人,不论是谁,都有缺点,如果我们太过苛求他人,谁是完美的仁人呢?我们又能到哪里找到朋友?我们又能在哪里居住呢?因此,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向往仁德的美好心灵。只要我们的心里怀着仁德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就很美好

当然,环境是重要的,它是人才成长的决定因素。以德为邻,依仁而居,择善而处,古风如此。风俗教化影响至大,不容忽视。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恭亲睦邻,是历来为人们所奉行的美德。因此个人品德的修养既是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环境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仁德的人相处,耳濡目染,自会受到仁德的熏陶;反之,就会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

尽管我们难以选择邻居,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长相交往的朋友,我们可以按照仁的指引选择与人为善的待人态度。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是面临许多的选择,需要在各种诱惑中做出自己的抉择,因此必须以仁德作为选择的出发点,勇于摒弃功利的诱惑,求得大仁大义。其实,仁就是人啊!依于人而成于人。与人为善,就是善待自己。只要我们内心存有仁德的美好愿望,那么,仁德就在我们内心,何必苛求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