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古,便是修心

 老孙766 2022-07-1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室庐之中,雅物随陈,谦谦君子,慕古寄情。搜古藏古,为历代君子所钟,千金求一物,陈列相伴,清简之中,自得一方无尘无垢之境。北京古天一拍卖,传承物道,自伸雅怀,与君同抒玩古修心之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慕古之人,追求室庐“宁古勿时”、“古雅可爱”,在古意盎然的寂静时空里,坐忘尘嚣,抛开俗念,自可养得清气满怀。古人云:“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精雅的文房器物,可助艺文之事、可得浮生之欢、可养君子之德。中国人玩古,不执着于物,更重于静观内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玩器物,意趣万千,或秀丽典雅,或朴拙自然,无一不指向文人内在的心境。如一件随形自然的凉榻,虬曲无端,抱朴守拙,若鬼神之工,疑非人间所有。这种“拙”味,既是一种审美意趣,也是一番人生境界。朱熹说:“枯槁之物亦有性”,在艺术鉴赏中,枯槁之美就是一任自然显现,其以稚拙的状态,唤起美学生命的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杜甫有诗曰:“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几件古物,一方幽居,便可感悟这人间的至情与真性。朴拙也好,精秀也罢,在这姿彩缤纷的遗珍里,重在以物观情、玩古修心。如此,方可一探苏轼“君子寄情于物,而不留意于物”的精神境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器物与人情的交融,也反映在器具的命名上,例如古代有一种名为“养和”的靠背坐具。晚明谢在杭的《五杂俎》中有一段记载︰“皮日休有桐庐养和一具,怪形拳口,坐若变去,谓之乌龙养和,养和者,隐囊之属也。”得此坐具,便可享受“逍遥养和﹐怡然自足”的逸趣。

图片
图片
浮生寄情,万物有意,北京古天一拍卖,臻选一室清雅,汇集慕古雅物,从案头到斋壁,由小件到珍器,助君虔心净意,格物养性。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