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有趣,才有味

 真友书屋 2023-03-17 发布于浙江

Image


中国古代文人多有雅兴,总能于一方天地中,以自身的趣味,慰藉生命的闲情。或以琴以书,或游文戏墨、或赏器观物,心性游离于俗常,常有喜悦之情。我们生于俗世之间,不妨心存一份雅趣,对美好的事物,葆有一份挚爱与深趣,并将其根植于心,人有趣,才有味。

Image

Image

清中期 紫檀嵌云石砚屏

Image

明晚期 “潞国世传”款骨雕竹纹笔筒

Image
Image

明末清初 黄花梨龙纹圈背交椅

Image

人之趣味,万千不一,寄情于物,便是其一。古人有记:“予寡嗜,顾性独嗜法书名画,及三代秦汉彝器瑷璧之属,以为极乐国在是。然得之于目而贮之于心,每或废寝食,不去思,则又翻成清净苦海矣。”这是以物养趣的最高写照,玩物修心,便能养成一种学问,如宋代之苏东坡,如明代之董其昌,如近代之张伯驹, 他们总能将看似寻常的器物,变成具备人生境界的无上珍宝,他们生命的尺度,也因此延伸开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清代 紫檀笔山
Image

明末清初 黄花梨雕龙纹霸王枨束腰文房方桌

Image

寄 趣 于 物

清 心 乐 志

文房器用,其精奢之境并不是物质的显贵,它更多的是性灵的充盈。一尊古瓶开新花,一枚印章见精气,一方赏石见韵致,一座砚屏画云山,无一不是审美与品味的体现,这种精神的富足,在追逐物质的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世人眼中无用之物,于士君子而言,却是栖心宁神之所,修德研艺之处。文房长物,细加体味,可致知雅怀。当世人熙攘嘈杂之时,它却如室中静友,为我辈“一洗人间氛垢,清心乐志,孰过于此”!疏疏长物,不沾尘俗,正暗合文人清雅审美的心境。

Image

Image

清中期 海螺形奇木摆件(原配紫檀座)

Image

清代 灵璧石山子

Image

明晚期 林希宗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Image
明代 影青釉莲花纹直口炉

养 趣 于 物

君 子 所 求

清代作家黄图珌说:“君子常存古道,凡身心之修养,耳目之供给,莫不稽古而寄情焉”。人的兴致各有所寄,如陶潜嗜于菊,林逋痴于梅,元章醉于石,此皆身之所向,心之所往也。世间雅怀之人,大都具有慕古之心。于是一尊造像、一枚印章、一枝如意,乃至笔筒、砚等,游离价值,无关工材,这些素雅的器物,承载着年岁的包浆,于无声之中,透露着先人的追求。它们或见出美,见出气韵,见出法度,令人心存古意,而生百千境界,此诚君子所求也。

Image

清早期 沉香九芝如意

Image

Image

Image

明代 黄花梨盝顶官皮箱

Image

清早期 “莳园”款铜马槽炉

寻 趣 于 物

内 化 涵 养

“攻玉于石,石尽而玉出;淘金于沙,沙尽而金露”。一个人的气质、情致、涵养,皆是在在经年累月的时间里,慢慢形成的。古代文人玩物赏心,更多的是寄情于物,他们与其朝夕厮磨,如书画,金石、盆景等诸般长物,于身虽无甚大用,于心却裨益有加。清人曹雪芹尤爱盆景奇石,他时时赏玩,不离几榻,有诗为证:“盆池磊砢不常见,乍来几榻供清玩”。也许是这样的熏养,才有了以石为记的《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熠熠明珠。
Image

Image

清中期 黄太湖赏石

Image

Image
清中期 白玉童子戏猫
Image

明代 黄花梨剑腿凉榻

Image
人生于世,需存真情趣,才能以更好的方式,周全旅途的起落浮沉。人生的趣与味,也在林总万千的器物之中,生出大千光华。2022年文人空间X古天一秋拍专场自有乐处,以审美之趣,高品之味,臻选文房长物,愿与君同行,共寻至美乐境。

Image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古天一2022秋季拍拍品

空间鸣谢|芳園(北京)
文章撰写|文人空间 文秋
图片影像|文人空间 童建发 邓黎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