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华检直播29期,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罗华教授,带来《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救治—血栓标志物(TAT、PIC、TM、tPAI·C)在呼吸科的临床价值》,同时还邀请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尹俊教授主持本次直播。 罗华教授凭借着自身在肺血管病学,脓毒症面丰富的诊疗经验,从急性肺栓塞诊疗流程,到血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场景,到最后实战案例分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学术讲堂。错过直播或想再次观看学习的老师,可以看回放了!(PS:文末附提问用户获奖名单,获奖的老师请联系公众号领取,需要罗主任讲课课件的老师可以联系小编获取) 长按扫码即可观看精彩回放 复盘整个课程,罗华教授总结到: 1.肺栓塞的诊疗指南带来了一些困惑:血栓面积相同,危险程度不同。指南并没有进行区分,增加了临床实践的难度。反映急性血栓负荷的检验指标急需完善。 2.急性肺栓塞的治疗是由抗凝/溶栓/介入/外科手术/重症支持共同决策。 3.现有VTE筛查与诊断现状的优点和不足,需要一些更早期、更特异的指标精准及时的发现血栓的发生发展,进而进行早期干预、避免进展。 4.通过复盘案例,整个治疗是在常规四项+DD+血栓四项动态检测下实现的抗栓精细化管理。给到临床更全面的检验指标报告。 5.在急性肺栓患者的诊治中,其受到抗凝药、溶栓药、原发病病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凝血、纤溶变化复杂且快速,临床需要有更全面的、特异性好的指标来辅助判断病情,实施更精准的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6.血栓标志物(TAT、PIC、TM、tPAI·C)可反映凝血、纤溶、血管内皮系统早期改变的有效指标,高危人群血栓风险的早期预警、急性VTE的治疗监测和复发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期获奖名单 (可折叠便携手机支架) 请以上提问的老师,请将收件地址发送至公众号领取小礼品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