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河英雄传说 帝国与同盟的舰炮系统

 朝_五_晚_九 2022-07-10 发布于湖北

同盟军与帝国军的战舰武装分为能量武器与实弹武器两种,其中大部分战舰是以能量武器为主武装,在银河英雄传说中,随着科技的进步,能量武器也经历了3个时代。

激光武器在20世纪就已经实用化了,人类进入太空后已经成为各类军事航天器的主武装,并在持续的战乱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经历了1400余年,直到宇宙历740年依然是银河帝国与自由行星同盟战舰的主武装。

文章图片1

激光炮的原理与1400年前的前辈并没有什么不同,通过激励装置发射一道高能定向激光束,命中战舰后会使装甲温度急剧升高导致融化,进而汽化穿孔,汽化物质也就是等离子体向外喷射时会对战舰产生反冲力,形成激波,这种应力波会将舰体拉断,从而对战舰产生破坏。而且持续照射的激光束还能像手术刀一样切割舰体。

文章图片2

但光始终还是会发散的,1.6米直径的激光束在1光秒后直径就扩散到了2000米,所以需要一个集束装置将激光束的发散度控制在0.00001弧度,这个集束装置就像是炮管一样,长度非常长,同时激光炮在射击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因此需要强制冷却,而这个散热装置的巨大的体积也决定了一艘战舰只能装备几门激光炮作为主炮。

文章图片3

为了应对激光炮的攻击,战舰会在舰体周围散布一层干扰雾,当浓度足够高时可以使激光束散射,但是也有不利影响,这时自身同样无法射击。在700年,帝国与自由行星同盟都在战舰上敷设了镜面装甲,可以在中远距离有效反射激光束,这个时期的双方的战斗基本是快速接敌打接近战,因此双方战舰的推进器尺寸都很大。

文章图片4

随着科技的进步,荷电粒子炮逐步取代激光炮成为了战舰的主武装,这并不意味这着激光炮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大型荷电粒子炮和中子光束炮只能在真空环境下使用,所以在大气层内以及地表作战时光束武器还是以激光为主。在舰队战中,激光炮通常作为战舰的近防炮和舰载机的主武器。同时超大型激光炮也作为要塞炮使用。

文章图片5

秃鹰之城的主炮秃鹰之喙是一门超大型激光炮

以同盟军战舰普遍装备的LMG-20防空激光炮为例,该炮由一个直径5.5厘米的单晶红宝石作为激励源,可以发射最大出力4兆瓦的激光束。发射模式有照射和脉冲两种射击模式,通常采用脉冲射击模式,在脉冲射击模式下,该炮会以16-32纳秒的间隔对目标进行连续射击。对轻装甲目标有着不错的破坏效果。发射所需的能源由战舰提供,为了防备能源管线被破坏而无法发射的情况,该炮还额外安装了名为起爆能源匣的自发电系统, 这套系统是一个长25厘米,直径10厘米的筒型物体,里面装有压电素子和火药。通过起爆火药压缩压电素子,产生瞬间数万伏的电压为激光炮供能,通常一个能源匣能让激光炮连续射击3300次。

文章图片6

舰体中部就是LMG-20防空激光炮阵列

同时激光也能作为通讯手段使用,毕竟激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而且超高频激光的传输速率非常高,加上高指向性,所以激光通讯系统在舰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在斯巴达尼恩机腹下就安装了一个半导体激光通讯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让斯巴达尼恩和母舰实现实时情报传输。

文章图片7

在740年左右,荷电粒子炮作为新研发的武器,安装到了两军新一代的战舰上,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将粒子团加速、集束后发射,利用粒子团高速撞击产生的能量融化装甲以及所携带的电荷破坏电子设备,以达到毁伤敌舰的效果。作为炮管的电磁加速器可以将粒子团集束成非常细的粒子束,与激光束相比,虽然在速度只能达到亚光速,依旧携带了非常高的能量,而且粒子团也是具有质量的,所以对目标还能造成动能伤害。因此杀伤力比激光更强。

文章图片8

但荷电粒子很容易受到磁场的影响而发生偏向,在恒星附近的强磁场环境下话更为明显,而且粒子团内的粒子互斥会使粒子团扩散,造成粒子束集束率降低导致射程和威力降低,为了消除这个缺点,一般的做法是在炮口处安装中和电极,中和掉粒子团中的电子。

文章图片9

一发荷电粒子光束被帕特罗克洛斯的护盾中和掉了

一般来说荷电粒子炮主要在太空中使用,在大气层内的话也不是不能使用,只是因为受磁场影响弹道会明显偏移,所以一般去除炮口的中和电极装置,让粒子团呈散弹状态射出,主要用于近距离作战,因此也被称为荷电粒子机枪。在战舰上因为中子光束炮的中子加速器长度的限制,无法作为舷炮使用,所以在巡洋舰以上的战舰上,大多是采用荷电粒子炮作为舷炮用于对空对舰作战。因为能耗较大,只有大型要塞才会装备超大型荷电粒子炮作为防御武器,比如伊谢尔伦要塞的主炮雷神之锤。

文章图片10

雷神之锤也是一门超巨型荷电粒子炮

不管是帝国还是自由行星同盟,两军的战舰动力都是核聚变反应,所以会产生致命的中子辐射。它对人类是致命的,还会导致反应堆部件中子脆化和中子活化。因为中子无法用电磁场加速,所以无法作为主炮的“弹药”使用,因此只能白白浪费。而随着引力控制技术的发展,研制出了可以直接集束和加速中子的定向引力场,最终使中子光束炮成为现实。

中子的质量要比荷电粒子大,所以动能也更大,同功率的中子光束炮威力是荷电粒子炮的3到4倍,并且具有更强的目标穿透能力,有效射程也达到了10光秒以上。最重要的是弹道不会受磁场乃至恒星附近强引力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子光束炮一经问世就迅速成为两军战舰的主炮,

文章图片11

同盟军标准战舰装备的20CM中子光束炮

文章图片12

一门典型的中子光束炮由中子发生器,倾斜引力场和光束偏向器组成,因为仅靠反应堆产生的中子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一个种子发生器源源不断的产生中子,而作为炮管的倾斜引力场负责将中子加速并集束成非常细的粒子流,最后经由光束偏向器和聚焦透镜的调整下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射角大概在30度左右。以同盟军巡洋舰装备的NMC12-10型中子光束炮为例,该炮出力换算大概120兆瓦,中子光束直径12厘米,最大射程大约18光秒。

文章图片13

同盟军巡洋舰主炮结构图

中子束命中目标后,其强大动能和能量会撕裂并溶解装甲,当穿透装甲后中子束还会顺便释放数万度的中子辐射风暴席卷战舰内,对设备和人员造成杀伤。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同盟军战舰被击中的瞬间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弹着点附近舰体装甲被溶解,穿透装甲后能量开始对舰内进行破坏,因为舰内发生爆炸的缘故,舰体装甲已经变形了,而且这里还是导弹发射器和主炮电容的位置,用不了就会发生二次爆炸。所以本舰是必沉无疑了。

战舰“希瓦”舰艏布置了80门中子光束炮。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通过加长中子加速器的长度和加大聚焦透镜的直径,两军都研制出了最大射程达几十光秒的主炮,然而在如此远的距离开火的大多数时间仅仅是浪费能源而已,但是如果能击中敌舰的话会大幅提升己方士气。而最新的引力控制技术已经可以使光束偏向器变为活动式,同时也缩短了中子加速器的长度,这就意味着中子束可以以近乎90度的射角射击,极大的降低了战舰的火力死角。第一艘装备这种新型中子光束炮的就是伯伦希尔,而通过费沙的情报传递,同盟也获取到了相关技术,并试验性的安装在缪富艾谢上。

文章图片18

里欧·格兰特也身先士卒的加入战局,40门长距离中子光束炮打开炮门,开始轮射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同盟军超长射程型战舰的代表-第7舰队旗舰克查尔科亚特尔。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帝国军超长射程型战舰的代表-连内肯普舰队旗舰加尔加·法尔默,舰首4门40cm口径主炮,最大射程可达50光秒。

另外,引力波光束炮作为新一代的主炮现在还在论证阶段,尚未投入战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