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时不我待

 小山 爱 2022-07-11 发布于山西

——时不我待

    最近,中国木匠的榫卯技术,韩国以“大木匠”的名义申遗成功。这是继“端午节”之后的又一次了。

    心中很是不平静。

    这在老舍的《断魂枪》里早有提示,象沙子龙一样的艺人,带着遗憾离世的又有多少呢?

    多想让老祖宗传下来的不是负担而是财富的技艺,流传于我们民族之内,可是,又有谁会学习这些东西呢?

    不禁想起一些话语来——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地方性不强的,越不容易成为世界的

     ……国学,文字与携带思想是灵魂(指的是文言文),书法就是人的表象。书法与国学互为表里,国学是沃土,书法是生长在沃土上的鲜花或松柏……

   ……大家没有共识……不读古典文学,书法是没有高度的……国学到了一个发展的契机……

    ……有些东西必然有民族的点,而且强化民族特色。如果要在这方面去强制沟通,那就非驴非马了。地方性不强的,越不容易成为世界的。因此有些优秀的东西,本来就是排他的……国粹传统瑰宝必须保留她的本色……书法的民族性特强……要用手去打足球、用足去踢篮球,就显得不伦不类……

    ……书法是个有原则性的东西。如果你的新东西,对于传统、已有的书法是一种补充,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你的东西再慢慢的削弱书法的法则、原则,削弱它的基本特点,那么这些东西及一定将会失败。书法已经渗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当中……

    多么有力的论述!

     试想——

    ……国学有二,曰“文”,曰“武”。就如阴阳鱼,共同构成太极图。二者不可或缺!

   “文”,千古文章,琴、棋、书、画。“武”,六韬武略、天下把式,内外两家。二者灵魂同归于《易》。

    因此,诗词歌赋、千古文章,六韬武略、天下把式,内外两家,包括中医、建造样式等也与《易》互为表里。

    所谓的——道无艺不显,艺无道不明。

真的,“道”是个什么?还就是想说又说不明白的事,有时显得词很穷,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想要命名,还就是没办法命名。老子先生姑且用“道”一词,那我们也延续他的叫法。起码我们名族延续两千多年了。

    您细细的品味我们的千古文章,我们的书法,我们的国术,您会发现——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国学。因此国学是沃土,书法、国术、中医、诗词等是生长在沃土上的各种鲜花。

    鲜花是各具特色的,若仅有一种鲜花,比如只有牡丹一种花,那大地也是单调的。

    大家没有共识?

    不读古典文学,书法、国术、中医、诗词是没有高度的!

    不用多的,就是19,古人有其特殊的理解。

    试看——

2

9

4

7

5

3

6

1

8

    用于写毛笔字,5”的部位,就是这个字的核心部位,其他八个,就是这字的外延,古人的字好,凡是我们看到的,基本是这个九宫格“格”出来的。内部既紧凑,外延又舒展,想不好看都不行。

    用于修为拳术,它是八卦步的顺序,围绕5”,是顺势而为,越走,筋脉约通畅!

    用于说话、办事,我们的俗语中,终有这么一句话:“差不多就行了”,好像是“中庸”了,细细想想,有它的道理在里边。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中年,也不是悟出了“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的错误醒了吗?那是在吃了多少亏以后的感悟呀。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你了。

    这些,都曾被当做封建糟粕被遗弃很长时间了。离他越远,反而越显现它的重要性,不可或缺性。

    可喜的是,当今国力,让国学到了另一个发展的契机:

     ……有些东西必然有民族的特点,而且强化着民族特色的作用。如果要在这方面去强制沟通,那就非驴非马了。

昨天,一位朋友笑着对我说,农民在种农田,你的爱好也是在“种田”。

    忽然领悟,每天的舌顶上腭、提肛,也是在“种”“丹田”。

    也想到古街——天相街,有一家的门匾的内容是“时耕心田”,才更深刻理解人家是在说什么。

    ……

    其实,三百六十行,哪行都在耕种着自己的“田”,内容不同,但宗旨性的东西是一,老子先生暂且给他命名为“道”,古人还沿用至今,那我们还是叫他“道”吧。(一笑)

    而“道”,我们的“道”,地方性很强。就因为他是很强的地方性,他才越容易成为世界的。

    世界发展到今天,2003年,世界文化组织在巴黎讨论,谁能救世界,讨论来讨论去,不是都认可中国的“道”吗?

有些优秀的东西,本来就是排他的。就因为排他,才显示它的生命力的强盛。

    国粹、传统瑰宝必须保留祂的本色!

    书法、国术、中医、诗词的民族性特强,必须用我们民族思维来认识他,用传统的方法途径来修为他,

    您偏不,偏要什么什么结合,那就是要用手去打足球、用足去踢篮球,您放心,您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您说呢?

    书法、国术、中医、诗词等,他们是个有原则性的东西。如果你的新东西,对于传统已有的书法、国术、中医、诗词等是一种补充,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你的东西再慢慢的削弱书法、国术、中医、诗词的法则、原则,削弱它的基本特点,那么这些东西及一定将会失败。

    书法、国术、中医、诗词已经渗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当中。

    这也是想要文化侵略我们的那些人担忧的——我们民族,势必会有人站出来,维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万岁——

    中华万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