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桂枝汤药方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11 发布于山东

6.桂枝汤药方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桂枝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加减;
1.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2.如患者体质虚者,加黄芪。
3.兼见咳嗽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4.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
5.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
6.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术,砂仁。
7.用于受冷即发的皮肤病,无热象者,可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等。
外;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发热、出汗异常(盗汗、自汗、黄汗)、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心律不齐、妊娠呕吐、遗精、 过敏性鼻炎、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辨证属于营卫不和的多种疾病。 1.太阳中风  2.伤寒不大便  3.伤寒下利 4。自汗 5半身无汗 6.产后发热 7.小便后畏寒 8.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一)外感疾病 (二)发热  (三)汗症  (四)神经系统疾病 1.头痛  2。坐骨神经痛 3.颈椎病  (五)关节疾病  痹证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窦性心动过缓 3.肢体偏瘫  4.多发性动脉炎 (七)造血系统疾病 1.白细胞减少症 2.过敏性紫癜 (八)消化系统疾病 便秘 (九)代 谢疾病 糖尿病并发神经痛 二、妇科 1.崩漏 2.妊娠恶阻  3.产后身痛 三、儿科 1。心脏疾病  2.肺炎 3.多动症 4.地图舌 5.遗尿 四、外科 1.阑尾炎 2.脑外伤后综合征 五、男性病 1.遗精 2.不育症 3.睾丸疼痛 六、五官科 1。过敏性鼻炎 2.慢性鼻窦炎 七、皮肤科 1.冻疮 2.多形红斑  3.皮肤瘙痒症 4.荨麻疹  桂枝汤外 感风寒,营卫不和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治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
    (《伤寒论》)
    [异名]  阳旦汤(《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生姜切三两
(9g)  大枣擘十二枚(3g)
    [用法]  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
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染染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
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
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
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
辛、酒酪、臭恶等物。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病机分析]  营为阴,卫为阳,一在脉中,一在脉外。营阴之所以能循行脉中而不
溢出脉外,有赖卫气的固摄;卫阳之所以能运行脉外不致漫无所依,又藉营血为依附,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论外感、内
伤,凡影响营卫的协调和谐关系,均可形成营卫不和证。本方证之营卫不和乃外感风寒
所致。外感风寒,卫阳奋起抗邪于外,故发热;风邪客于肌表,经脉不利,故头痛;风
性疏泄,每致腠理开泄,加之卫阳与邪抗争于外,失于卫外为固之能,令营阴不能内守
而外泄,故见汗出;正如周扬俊所说“风既伤卫,则卫气疏泄,不能内护其营,而汗因
以自出矣”(《伤寒论三注》卷1)。汗出肌疏,不胜风袭,故见恶风;更因汗出使营阴
不足,故脉呈缓弱之象。本方证之脉缓是与麻黄汤证之脉紧相对而言,不能理解为二十
八脉中的缓脉。此病理变化,即为营卫不和,《伤寒论》称之为“营弱卫强”。所谓“卫
强”,是指风邪侵袭,卫阳抗邪,有邪气实之意;所谓“营弱”,是指营阴外泄,阴液受
损,有正气虚之意。“卫强”则头痛发热,“营弱”则汗出恶风,脉缓。肺主气,外合皮
毛,开窍于鼻。风寒袭表,肺气不宣,气道不利,故见鼻塞或流清涕,而致呼吸时见鼻
鸣。肺、胃经脉相通,手太阴肺经环行于胃口,肺气肃降,有助于胃气下行,今肺气不
利,影响胃气失和,胃气上逆,故见干呕。因本方证有汗出,相对麻黄汤证之表实无
汗,故又称为外感风寒表虚证。
    [配伍意义]  风寒在表,应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既有外邪客表之邪实一面,
又有营阴受损,营卫失和一面,故治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即祛邪调正兼顾为治。由
于本方证营卫不和的病机重在风寒袭表,“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伤寒论》),故方
以辛温的桂枝为君药,助卫阳,通经络,发汗发表,祛在表之风寒。芍药酸收,益阴敛
营,既敛固外泄之营阴,又补充受损之津液,且监制桂枝之发散,使汗勿伤津,正如喻
昌所言:“其最妙之处,在用芍药益阴以和阳。太阳经之营卫,得芍药之酸收则不为甘温
之发散所逼,而安其位也”(《尚论后篇》卷1),用为臣药。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
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辛温,能“止呕,
出汗,散风,祛寒”(《本草经疏》卷8),用之助桂枝辛散表邪,兼和胃止呕;大枣甘
温能“助阴补血”(《药品化义》卷3),“强健脾胃”(《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用
之协白芍养血益营,兼益气补中。姜、枣相配,  “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伤寒
明理论》卷4),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之常用组合,正如《本经疏证》卷4说: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枣者五十八方,其不与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
大率姜与枣联,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二药共为佐药。炙甘草
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综观
本方,药虽五味,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故而柯
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
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发散药与酸收药配伍,使之散中有收,汗不伤正。二为助
阳药与益阴药同用,以阴阳兼顾,营卫并调。
    [类方比较]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均可治外感风寒表证,但麻黄汤
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
表之力弱,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代表方。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
缓为证治要点。
    本方的治疗范围,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及后世医家的运用情况来看,不
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还运用于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不和所致的病证。这
是因为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阴阳的作用,而许多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
营卫、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正如徐彬所说:“桂枝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
得之,为化气调阴阳”(《金匮要略论注》卷20)。
    2.加减法  用于感冒,若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
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补虚,助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
咳平喘。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项背拘急强
痛,加葛根、防风、桑枝散寒通络舒筋。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
术、砂仁等和胃安胎之品。多形红斑、荨麻疹、冻疮等皮肤病,每逢秋冬或受冻即发,
或虽夏季经用凉水亦发,无热象者,可选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等祛风活血药物。
    3.本方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发热、出
汗异常(盗汗、自汗、黄汗)、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心律不齐、妊娠呕吐、遗精、
过敏性鼻炎、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辨证属于营卫不和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1.本方为外感风寒表虚证而设,凡外感风寒表实证者禁用。
    2.其症虽有汗出,若伴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或胸闷、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温
病初起,或湿温为患者,禁用本方。
    3.汗出恶风若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症并见,属肺卫气虚、表卫不固证,亦不
宜使用。
    4.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
    [源流发展]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以
桂枝汤加减,属桂枝汤类方的方剂约20首,其加减化裁规律有以下几方面:①配伍辛
温解表之麻黄,以增强发汗之力,方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
一汤。②配伍止咳平喘之杏仁等,以降气定喘,用于本方证兼见咳喘者,方如桂枝加厚
朴杏子汤。③配伍生津舒筋之葛根、栝蒌等,用于本方证兼见项背、身体强急者,方如    .
桂枝加葛根汤、栝蒌桂枝汤。④配伍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防风、白术、附子等,治疗
风寒湿客于肌肉经络之痹证,方如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附子汤。⑤配伍泻下之大黄,
用于太阳病误下伤中,积滞内阻之腹满痛,方如桂枝加大黄汤。⑥配伍安神之龙骨、牡
蛎等,以镇惊安神,用于心阳受损,.15、"神不宁之惊狂,方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救逆
汤。⑦配伍固涩之龙骨、牡蛎,以潜镇摄精,用治阴阳两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方如桂
枝加龙骨牡蛎汤。⑧增加芍药用量,以柔肝缓急止痛,用治太阳病误下伤中,肝木乘脾
之腹满时痛,方如桂枝加芍药汤。⑨增加桂枝用量,或减去芍药,或配伍温里之附子,
以温助(温通)阳气,用于阳气不足或阴阳俱虚而偏阳气亏损者,方如桂枝加桂汤、桂
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⑩配伍补气之人参、黄芪,以益气
扶正,用于营卫不和兼气虚者,方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黄芪桂枝
五物汤、桂枝加黄芪汤。足见,张仲景对桂枝汤的应用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演变
出不少有效方剂,清.柯琴谓之“仲景群方之魁”,实不过誉。
    历代医家对桂枝汤推崇备至,在原桂枝汤类方的基础上,又加减变化出许多方剂。
综观后世衍化方剂,大多变化而不离其宗,不出仲景加减化裁之右,其补仲景之未逮而
尽化裁之妙者,有以下六方面:①配伍石膏、黄芩、知母等清热之品,用于太阳中风而
兼里热之证,方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6之桂枝黄芩汤,以本方加黄芩;《伤寒图
歌活人指掌》卷4之桂枝加知母石膏升麻汤,以本方加知母、石膏、升麻。②配伍厚
朴、枳壳、陈皮等理气之品,用于外感风寒兼气滞之证,方如(<4--斋直指方论》卷6之
桂枝四七汤,以本方加半夏、厚朴、枳实、茯苓、人参、苏叶;《重订通俗伤寒论》之
桂枝橘皮汤,以本方加陈皮。③配伍茯苓、泽泻等淡渗利湿之品,用于风寒挟暑湿之腹
泻,方如《儒门事亲》卷12之桂枝汤,以本方加茯苓。④配伍桃仁、红花等活血之品,
或赤芍易白芍,一则用于妇人伤寒或痛经,方如《类证活人书》卷19之桂枝红花汤,
以本方加红花;《鸡峰普济方》卷17之桂枝桃仁汤,以本方加赤芍、桃仁、熟地;二则
用于痈疽、冻疮等皮肤病,方如《四圣心源》卷9之桂枝丹皮紫苏汤,即本方去大枣,
加丹皮、苏叶;《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之桂枝加当归汤,即本方以赤芍易白芍,加当归。
⑤配伍黄土等止血之品,用于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出血,方如《四圣悬枢》卷3之桂
枝芍药黄土汤,即本方去姜、枣,加灶中黄土、阿胶、白术、附子。⑥配伍地黄、阿胶
等滋阴补血之品,用于阴阳两虚,偏心肝阴血不足之“肝燥舌卷”,方如《四圣心源》
卷3之桂枝地黄汤,即本方去姜、枣,加生地、阿胶、当归。上述桂枝汤之演变,我辈
学人当潜心揣摩,悟透其加减变化至精至微之理。
    [疑难阐释]
    1.关于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之无汗与有汗的认识  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皆属外感
风寒所致,为何前者为无汗,后者为有汗?成无己言:“盖桂枝汤,本专主太阳中风,其
于腠理致密,荣卫邪实,津液禁固,寒邪所胜者,则桂枝汤不能发散。必也皮肤疏凑,
又自汗,风邪干于卫气者,乃可投之也”(《伤寒明理论》卷4)。张秉成亦言:“麻黄汤
治寒多风少,寒气之重者也;桂枝汤治风多寒小,寒气之轻者也”(《成方便读》卷1)。
可见,汗之有无,除了与外感邪气的轻重及性质有一定关系外,还与人体之体质因素有
关。若腠理致密之人,感受风寒之邪较重,或以寒邪为主,寒邪收引凝敛而致卫阳被
遏,毛窍闭塞,故呈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之表实证;如腠理素疏之体,感受风寒之邪
较轻,或以风邪为主,因腠理疏松,卫气不胜风性疏泄而浮越于外,不能固护营阴而致
营阴外泄,则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之表虚证。
    2.关于桂枝汤证既有汗出,但组方仍用发汗法的认识  本证属外感风寒表虚,已
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其理有三:第一,桂枝汤证之汗出,是风寒袭表,卫阳不固,
营阴失守所致,治疗的关键是祛邪外出,故用桂枝、生姜解肌发汗,使风寒之邪随汗而
解,卫气恢复固表之职,营阴方能内守于里。正如杨时泰云:“夫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
气,冬月寒风,卫为所并,不能为营气之固而为之和,故汗出。惟桂枝辛甘,能散肌表
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合而肌解汗止也”(《本草述钩
元》卷22)。方广亦谓:“卫有风寒,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
(《丹溪心法附余》卷首)。第二,桂枝汤并非单纯之发汗剂,方用桂枝解肌发汗的同时,
配白芍益阴和营而敛汗,使营阴敛藏内守而汗止,发汗与敛汗,对立统一,意在恢复机
体营卫的平衡协调。第三,桂枝汤非峻汗之剂。外邪相加,治当发汗以祛邪,已有汗
出,则不应大发其汗,以免伤津耗液。故本方不仿麻黄汤之麻、桂相须为用,而以桂枝
配酸收之白芍,散中有敛,则汗而不峻,散不伤正。总之,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
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俾外邪去而肌表固,营卫和则汗自止。诚如陈嘉谟曰:
“盖桂善通血脉,《本经》言桂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之调其营卫,
则卫气自和,邪无容也,遂自汗出而解矣。仲景言汗多用桂枝者,亦非桂枝能闭腠理而
止住汗也。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邪去而汗自止矣”(《本草蒙荃》卷4)。为了区
别两种汗出的不同性质,近贤曹颖甫称外感风寒表证之汗出为“病汗”,谓服桂枝汤后
之汗出为“药汗”,并鉴别指出:“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
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经方实验录》卷上)。实属临证有得之谈。
    3.关于桂枝、白芍的用量  桂枝汤主治风寒外袭,卫阳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
之营卫不和证,方中桂、芍等量合用作为调和营卫的基本药组,意在散收并用,邪正兼
顾,以复体表之营卫协调和谐关系。若改变二药的剂量关系,则因药物作用发挥方向不
同而改变全方的功效与主治。如桂枝用量增至五两之桂枝加桂汤,因桂枝重用以助阳
气、平冲逆为擅长,是方功能温助心阳,平冲降逆,主治发汗太过,心阳受损,下焦寒
水之气乘虚上冲之奔豚病。如倍用白芍之桂枝加芍药汤,由于白芍重用以柔肝缓急止痛
为见长,是方功能解表和中,缓急止痛,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肝木乘脾之腹满时痛。
与此可见,剂量的变化对方剂功效、主治有较大影响,临床应用桂枝汤,切不可忽视
“量效关系”。一般而论,调和营卫,以桂、芍等量为宜;调补阳气者,可重用桂枝;调
补阴血或缓急止痛为主者,当重用白芍。
    4.关于“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的认识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见发热汗出,
恶风,脉浮缓等症,投桂枝汤每有效验,此即徐彬之“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那
么“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是其何意?对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第一,桂枝汤本身能
治无外邪相加之营卫不和证。《伤寒论》第53条言:“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
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
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言:“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
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二条论及之自汗出皆与外邪无关,乃自身营卫失
调所致。前条是因营气本来无病,而是卫气失于卫外为固,使营不能内守引起;后者是
营气不足,卫气时而乘虚凑之,从而形成了阳加于阴的病理。由于皆属体表营卫失调导
致的病变,故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治疗,使其微汗出而愈。此证用桂枝汤并非直接取其
发汗之功,而是通过桂、芍的相合,姜、枣的相得,甘草的调中,以滋阴和阳,调和营
卫。通过微微汗出而使体表营卫协调和谐。正如徐大椿所说:“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
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复发之,则营
卫和而自汗反止矣”(《伤寒论类方》)。第二,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
作用,而许多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营卫、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因
此,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抓住各种疾病相同的病机特点,则可扩大治疗范围,用于多
种内伤杂病。第三,通过适当加减化裁,可调理五脏气血阴阳,将桂枝汤滋阴和阳之法
扩大到其他脏腑中应用。如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之小建中汤,乃调和J1产JI~-气血阴阳之
方,主治中焦虚寒,肝血不足,肝木乘脾之腹中急痛证;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木
通、细辛而成的当归四逆汤,则为调厥阴肝经气血阴阳之剂,主治肝血不足,阳气亦
亏,经脉受寒之四逆、疼痛等证;桂枝汤去白芍,加人参、生地、麦冬、麻仁、阿胶而
组成的炙甘草汤,为调心之气血阴阳之方,主治心血不足,阳气虚弱之心动悸、脉结
代。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于桂枝汤中加入益气温阳之品,故调阴阳而以助阳散寒为
主;炙甘草汤于桂枝汤去芍药,配人大量滋阴养血之品,则调阴阳而以益阴补血为主。
    5.关于用法  张仲景对桂枝汤的使用,方后作了详细说明,归纳起来,主要有如
下几点:①本方宜用微火煎煮。因桂枝芳香,气味俱薄,若用猛火煎煮,易于失去疗
效,故宜微火煎煮。其方法是一次煎成,分三次服用。②药后应啜热稀粥。用桂枝汤重
在取汗,服时应寒温适度,服药后片刻还应啜热稀粥1碗,一则借水谷之精气,温养中
焦,培益汗源,易于酿汗;二则藉谷气内充,鼓舞胃气,以助卫阳驱邪从汗而解。③温
覆取微汗为度。温覆可以保暖,为取汗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取汗宜“遍身浆浆微似有
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浆浆:为汗出极微,遍身潮润;似:即续也。总之,要
取微汗,使全身周遍和持续,方能既不伤正气,又可使邪从汗解。否则,汗出如水流
漓,易伤正气,病反不除,还易发生他变。④服药不可太过不及。服用桂枝汤的目的,
在于使病邪从汗而解,故原方一剂煎后分为三次,若服一次便得汗者,应停后二、三
次,反之,若服一次后未得汗者,可服二次、三次。同时,.服第三次时,还可缩短时
间,提前服药,大约在半天之内,将全方三次药服完。如果病重服后仍未得汗者,只要
病情未变,甚至可以服至二、三剂。服药之要,务在中病即止,既不可太过,又不可不
及。⑤注意服药禁忌。服本方应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因生冷伤
中,粘滑、肉面滞胃,五辛过散,酒酪腻膈助湿,臭恶不利于桂枝的芳香辛散,故均属
禁忌之列。上述五点,不仅是服用桂枝汤的注意事项,亦是服解表剂应该注意的通则。
    6.关于桂枝汤的归类  桂枝汤分类归属问题,历来有争议。因原方证条文多次提
到有“发汗”作用,加之服用本方后确有汗出现象,故多数医家将本方归属于“解表
剂”中。但也有一些医家将本方归属和解剂中,如王子接将桂枝汤列为“和方之祖”,
他谓本方为“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目前亦有
医者赞同此说,如上海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中云:“桂枝汤解肌发汗,
调和营卫,多用于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弱的'表虚,证和病后或产后的营卫失调,
后者并非外感疾病,但应用桂枝汤的机会却较多,我们把桂枝汤列入和剂,理由也在这
里。”两种观点貌似迥异,然仔细推敲,持“汗剂”之说者,多从解肌发表以祛外邪立
论,而持“和剂”之说者,又从调和营卫,调和阴阳阐发,二者从不同角度反映和总结
了桂枝汤的作用特点,若全面综合分析,并不矛盾,与现在公认的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的功用相一致。我们依据仲景原书归于太阳篇,以治表为主,以及目前方剂学分类对
“和法”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作了必要的限定,故将桂枝汤置于解表剂中。
    [方论选录]
    1。许叔微:“仲景桂枝汤加减法,凡十有九证,但云芍药,《圣惠方》皆用赤芍药,
孙尚方皆用白芍药。《圣惠方》乃太宗朝命王怀德等编集。孙兆为累朝医师,不应如此
背戾。然赤白补泻,极有利害。常见仲景桂枝第四十七证云: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
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宜桂枝汤。盖风伤卫而邪乘之,则卫强荣虽不受邪,终非适
平也,故卫强则营弱。仲景以桂枝先发其邪,以芍药助其弱,故知用白芍药也。荣既弱
而不受病,乃以赤芍药泻之,决非仲景意。至于小建中汤为尺迟血弱而设也,举此皆用
白芍药,而仲景亦止称芍药,可以类推。”(《伤寒九十论》)
  2.方有执:“桂枝,其性味虽辛甘而属于阳,其能事则在固卫而善走阴也;芍药,
擅酸寒而下气,性收阴而敛液。夫卫气实而腠理开疏矣,非桂枝其孰能固之?营血虚而
汗液自出矣,非芍药其谁能收之?以芍药臣事桂枝而治中风,则营卫无有不和谐者。佐
之以甘草而和其中,则发热无有不退除者。使之以大枣而益脾,使之以生姜而止呕,皆
用命之士也。”(《伤寒论条辨》卷1)
  3.吴昆:“风之伤人也,头先受之,故令头痛;风在表则表实,故令发热;风为阳,
气亦为阳,同类相从,则伤卫外之气,卫伤则无以固卫津液,故令汗出;其恶风者,卫
气不能卫也;其脉缓者,卫气不能鼓也。上件皆太阳证,故曰太阳中风。桂枝味辛甘,
辛则能解肌,甘则能实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
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生姜、大枣,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医方考》卷1)
  4.柯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也。……桂枝赤色,通心温经,能扶阳散寒,甘能益气生血,辛能解散外邪,内辅君
主,发心液而为汗,故麻黄、葛根、青龙辈,凡发汗御寒者咸用之,惟桂枝汤不可用麻
黄,麻黄汤不可无桂枝也。本方皆辛甘发散,惟芍药之微苦微寒,能益阴敛血,内和营
气,先辈之无汗不得用桂枝汤者,以芍药能止汗也。芍药之功,本在止烦,烦止汗亦
止,故反烦、更烦,与心悸而烦者咸赖之。若倍加芍药,即建中之剂,非复发汗之剂
矣。是方也,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
和里,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阴阳表里,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功,用以调和气血者,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5.张璐:“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
故能解肌。……仲景治中风,解表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用桂枝,其意云何?夫太
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桂枝汤
为专药。又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皆用桂枝发汗。此调其
营,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从汗解,非桂枝能发汗也。汗多用桂枝汤者,以之与
芍药调和营卫,则邪去而汗自止,非桂枝能止汗也。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
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
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本经逢原》卷3)
    6。杨时泰:“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义,几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
参、芪耶?夫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卫为所并,不能为营气之固而为之
和。故汗出。惟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
使其相合而肌解汗止也。芍药酸收,即出地之风木,风木为阴中之阳,引阴出地。真阳
藏于地,桂能导引真阳而通血脉,故合于芍以和营卫。”(《本草述钩元》卷22)
    7.王子接:“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太阳篇》云,桂枝本为解肌,明非发
汗也。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
血;姜通神明,佐桂枝行阳;枣泄营气,佐芍药行阴。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
和。加热粥,内壮卫阳助药力,行卫解腠理郁热,故曰解肌。邪未人营,而用白芍者,
和阳解肌,恐动营发汗,病反不除。观此足以贯通全部方法,变化生心,非仲圣其孰能
之?”(《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
    8.吴谦,等:“名曰桂枝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
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
和营中有调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
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而精义在服后须
臾啜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人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
得复人也。又妙在温覆令一时许,禁筑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法也。不可令如水流
漓,病必不除,是禁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卷1)
    9.周扬俊:“桂枝血分药也。汗者,血之液也,苟非以血药直透营分,和营散邪,
芍药护营固里,则不但外邪不能即出,且必内人,而为府患,然后知和营则外邪出,邪
出则卫自密,更不必用固表之药,而汗自止矣。”(《伤寒论三注》卷1)
    10.李培生:“桂枝汤中,桂、甘、姜、枣,为辛甘发散之品,配以芍药苦酸微寒,
于宣卫通阳中而和营阴,故发汗中又能止汗,深得阴阳相配刚柔互济之妙。……桂枝、
生姜两种辛温药同用,更能发挥通阳解肌的作用。芍药、大枣两种濡润药同用,则增强
和营养液的效果。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则是使用两种性质不同之药,相反
相成,而起着调和营卫的作用。可见经方配合组合之妙。姜、枣并用,因能调和营卫,
故桂枝、葛根、青龙、越婢、大柴胡、小柴胡、泻心等方皆用之。甘草用炙,用意重在
和中。”(《柯氏伤寒附翼笺正》卷上)
    [评议]  关于本方证治及配伍,诸家皆遵仲景太阳中风,营卫不和立论,各陈己
见,见仁见智。其中吴氏、杨氏、李氏所论皆较深刻,符合原书用药本意;柯氏以“滋
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概括本方功用,直人真髓,令后人称道。当代方剂学教
材论述桂枝汤的功用,皆宗此说。关于桂枝与白芍的配伍意义,吴氏以“桂枝君芍药,
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论之,是言简意明,切
中肯綮。张氏从病因病机、药物配伍两方面阐述了桂枝汤既非单纯之发汗剂,亦非单纯
之止汗剂,乃“调和营卫”之说,其立论精辟,说理透彻,可资参考。吴氏认为本方之
“精义在服后须臾,啜稀粥以助药力”,使“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人之邪
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复人也”,可谓深悉仲景用药之法。至于方中芍药,由于古代
无赤白之分,但从后世实践经验看,赤者泻,白者补,本方证既然属于“营弱卫强”,
当以白芍为是,故许氏之论较为恰当。
    [验案举例]
    1.太阳中风  《伤寒九十论》:里间张太医家一妇,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
浮而弱。予曰:当服桂枝汤,彼云家有自合者。予令三啜之,而病不除,予询其药中用
肉桂耳。予曰:肉桂与桂枝不同。予自治以桂枝汤,一啜而解。
  按语:桂枝汤乃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剂,主治风寒袭表,营卫不和之证。该案既
具桂枝汤典型症状。用本方何以不效?通过详询,始知方中主药桂枝,是代以肉桂,以
致三啜而病不除,后改用桂枝,即一啜而解。这个案例充分说明药物的作用各有特性,
临床应用时应仔细考虑。
  2.伤寒不大便  《续名医类案》卷1:吴君明,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
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士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曰:“伤寒不大便
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
咋舌,以谵语狂笑为阳盛,桂枝人口必毙矣。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虽不大便,
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病
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
  按语:伤寒六日,大便不通,表里俱病,究竟宜汗宜下,辨证是关键。《伤寒论》
56条说:“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人小便清者,知不在里
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病人脉浮而大,虽不大便,但腹无胀满之苦,伴见
头痛发热,自汗,小便自利,知表证仍在,应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故药后及
夜而谵语狂笑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承气证之假象,一剂而兼愈。
  3.伤寒下利  《经方实验录》卷上:谢先生,三伏之天,盛暑迫人,平人汗流浃
背,频频呼热,今先生重棉叠衾,尚觉凛然形寒,不吐而下利,日十数度行,腹痛而后
重,小便短赤,独其脉不沈而浮。大论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证
似之。川桂枝一钱半,大白芍一钱半,炙甘草一钱半,生姜二片,红枣四枚,六神曲三
钱,谷麦芽炒各三钱,赤茯苓三钱。  (原按:谢君先是应友人宴,享西餐,冰淋汽水,
畅饮鼓腹。及归,夜即病下利。三日不解,反增剧)
  按语:本案系畅饮鼓腹,夜归受寒,遂呈风寒束表,内兼食滞之证,与《伤寒论》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相似,故用桂枝汤解表散寒,加神曲、谷麦芽
以消食和胃,顾及食滞;茯苓利水渗湿,利小便以实大便也。
    4。自汗  《伤寒论译释》:一商人自汗证,达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如龙、牡
之类,约数十帖之多,毫无寸进,请中医王子政治疗,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
不温,精神觉得疲倦,脉象弱而不振,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乃予桂枝汤,服五帖而愈。
    按语:所述病情与《伤寒论》53条相符,用本方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止而愈。
    5.半身无汗  《新中医》(1992,12:21):某男,24岁,电工。主诉身体左侧无汗1个
月,时值夏令,一月来尽管天气较热,在烈日下经常登爬电杆,从事电线架设与维修工
作,左侧头部、躯干和上、下肢均无汗,但对侧汗出如往昔。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属营卫失调,桂枝汤主之,处方:白芍15g,桂枝、生姜、炙甘草各6g,大枣6枚。
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4剂后患部已获微汗,因受凉而鼻流清涕,于上方加辛
夷花lOg,葱白3寸,续服4剂,病痊愈。随访1年半未发。
    按语:患侧无汗,健侧有汗,此乃营卫失调,阴阳气血不相顺接,无由畅流布达周
身,酿成此排汗异常之症。桂枝汤本为治疗太阳病中风表虚有汗之证,而本案偏则无汗
用之亦效,说明该方对营卫失调所致之汗腺功能失常,具有一定双向调节作用。
    6.产后发热  《中医方剂选讲》:某女,28岁。产后2个月内,反复发作3次外感,
第二次感冒时合并支气管炎,体质甚弱,不禁风寒,前医曾以小柴胡汤治之,每有见
效,但头重,恶风,自汗等症状不解。就诊时,病者眼睑微肿,精神不振,发热,声
重,穿衣不少。自诉肢体沉重,乏力,不渴,每有自汗。脉浮而细数,舌质淡润。处
方:桂枝9g生姜12g、白芷9g、当归9g、羌活9g、防风12g、白芍12g、大枣12g、
甘草6g。服药后,大有好转,继续服药1剂,诸症消失。
    按语:产后反复感冒,虽经小柴胡汤治疗,病有好转,但恶风、发热、汗出等症仍
存,表明病邪留连于表,体表营卫失调,故以桂枝汤解肌祛邪,调和营卫,白芷、羌
活、防风散寒除湿,是为风寒挟湿而用;当归养血活血,是为产后多虚多瘀而设。
    7.小便后畏寒  《新中医》(1994,5:55):某女,41岁,农民。患者1年前因患“肺
炎”,经住院治愈。出院数日后即见小便后畏寒,嗣后次次皆然,但未介意。近2月来
逐渐加重,方就医诊治。曾服益气补中之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lO余剂,收效甚微。
诊见:小便后畏寒,全身战栗,必加衣方舒,甚则需盖被睡数分钟畏寒始解,三伏天亦
然。伴见自汗神疲,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浮细。血、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证属气虚失煦,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助阳,调和营卫,方拟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
白芍各15g,黄芪30g,熟附片6g,甘草3g,大枣12g,生姜3片。水煎服。5剂以竟
全功,随访未见复发。    。
    按语:小便后畏寒,始见于《金匮要略》,乃因阳气一时虚馁所致。盖汗与小便,
异物同源,其与汗出恶寒,理无二致。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重加黄芪益气,少佐附子
温阳,取少火生气之意,俾阳气得复,温煦有力,则畏寒得解。
    8.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陕西中医》(1993,4:178):某女,35岁,干部。双眼奇痒3
年。每年春夏之交加重或复发。检查:双眼远视力1.0。上睑结膜呈暗灰色,乳头肥
大,形似小石子砌成的路面,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兼见恶风汗出,舌质淡红,苔白
滑,脉浮缓。诊断: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双)。治宜疏风止痒,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加防风、乌梢蛇。处方:桂枝9g,白芍12g,生姜3片,炙甘草3g,大枣5枚,防风
6g,乌梢蛇9g。每日1剂,水煎,先熏后服。服2l剂后,眼痒消失,诸症悉除。追踪
观察未见复发。.    '
    按语:该案以目痒为主要特征,多因风邪侵袭所致。本例患者目痒3年,每于春夏
之交加重或复发,且与恶风汗出,脉浮缓并见。乃因风邪侵袭,腠理失固,营卫不和
证,采用桂枝汤加防风、乌梢蛇,内服结合外用,药液直达病所,疏风止痒,营卫调和
则病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一)外感疾病
    桂枝汤对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而有风寒表虚见证者,疗效颇
佳,应用亦广。对外感缠绵重症、产后、老年外感,能明显缩短病程。叶氏以桂枝汤加
黄芪为主方,如属风寒偏重,脉浮,发热,头痛,鼻流清涕者,加荆芥、防风;伴有咳
嗽,加冬花、紫菀;咳痰不爽,并见气急者,加麻黄、枳实;挟湿者,恶寒骨楚,苔白
腻,加苍术、白术、泽泻、苏梗、云苓;如体阴较虚,有转热趋势,苔薄白而质红,脉
数,口渴,则白芍宜倍用或适当加重,桂枝酌情减轻,佐以蒌皮、桑叶、杏仁轻轻透
邪;如舌苔白,见风即肌肤粟起,则倍加桂枝,白芍量酌减。水煎服,口服1剂2次。
治疗流感95例,其中发热者占62%,寒冷感者占52%,.流涕者占6396,头痛者占
52%,主要症状为咳嗽,鼻塞,食欲减退。结果服药2剂症状消失者20例,3剂而愈
者43例,4剂而愈者27例,5剂而愈者5例L1j。刘氏拟益气解表法,用桂枝加黄芪汤
治疗夏季气虚风寒型感冒78例,78例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65岁,平均37.5
岁;病程3—12天;就诊时体温低于38℃者46例,38.1—39℃者工6例,39.1—40℃
者12例,40.1—41℃者4例;发热持续者29例,发热起伏者49例;昼热夜轻者27
例,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27例,汗出热退但退而复升者40例,发热无汗者9例;伴见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者63例;伴见消化道症状(恶心、呕
吐)者21例。方以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lOg,生姜15g,大枣6g,黄芪30g,
柴胡30g,陈皮15g为主。上述剂量小儿酌减。每日1剂,每剂煎3次,每次加水
1500ml,武火煎沸后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汁300--500m1分两次间隔2小时服完。每次
服完后再饮热开水约200ml。结果:痊愈(3日内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反跳)49例,好转
(3日内体温降低,但仍有低热或反跳者)9例,无效(治疗3 Et体温不降)20例(其
中失访儿例)。总有效率74.3%c,。凌氏用本方治疗夏令感冒42例,2—3剂诸症消
失z“。上海嘉定县人民医院报道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190例感冒病人,不论有无桂枝汤
证候,均以本方收效。其收效的理由被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桂枝汤既可
解表祛邪,又可调营扶正。
    (二)发热
    桂枝汤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凡属营卫不和证者,常奏奇
效。李氏用桂枝汤原方煎服,日l剂,治愈4例长期低热并见头昏乏力,精神委靡,形
体消瘦,脉细弱的患者C5,。林氏报道68例低热症,辨证属于营卫不和者5例,症见乍
寒乍热或恶风寒,汗出,乏力,脉细小等,治以桂枝汤。结果4例痊愈,1例好转L6j。
张氏用本方加人参、青蒿、白薇,水煎服,日3次,治疗高热4例,其中产后高热2
例,剖腹产高热1例,宫外孕合并高热1例,皆投药2剂,热退病愈L7j。姚氏以本方为
主治疗24例内伤发热,其中功能性发热18人,不明原因发热6人,既往有传染病史3
人。发热兼见形寒肢冷,舌淡胖白腻,脉细弱等阳虚证者,加附子,生姜易为煨姜;兼
见气短乏力,食少头晕,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虚证者,重用白芍,并加饴糖、黄芪;
兼见五心烦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证者,倍用白芍,加地骨皮、鳖
甲。水煎温服,2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占66。7%;有效2例,占8.3%;好
转4例,占16.7%;无效2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67%[8J。
    (三)汗症
    王氏对44例盗汗进行了分析,其中偏表阳虚的19例,症以汗出较多,并见肢冷、
背冷为特点,拟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止汗法,用本方合玉屏风散去生姜,加五味子、生
牡蛎、浮小麦为主治疗,全部患者均获痊愈L9,。朱氏以桂枝汤加附子为主,水煎服,
日l剂,阳虚甚者重用附子;津伤甚者重用白芍;兼发热者附子减量。治疗漏汗100
例,其中因使用西药解热镇痛剂不当所致者70例,因服中药发汗不当所致者30例;兼
发热者52例(体温均不超过38。5℃);兼血压下降58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
疼,肢楚,恶寒及小便短涩。结果:全部患者服药1剂后出汗均减少,其中服1剂汗止
38例,服2剂汗止44例,服3剂汗止9例,服4剂汗止3例,治愈率为100%“0J。施
氏以本方加桑叶lOg,治疗多例头汗不止患者,收效甚佳L1u。
  (四)神经系统疾病
  1.头痛  吴氏以桂枝lOg,白芍、川芎各30g,南星lOg,全蝎、甘草各5g为基础
方,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减桂枝量为5g,加生地15g;舌淡苔白润,脉细迟者,倍用
桂枝。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治疗偏头痛30例。结果:痊愈13例,有效17例,
总有效率为100%112j。金氏以本方去生姜、大枣,加葛根、川芎(桂葛川芎汤),武火
煎沸后,再煎5分钟,2汁间隔4小时分服,日l剂,观察治疗腰麻后头痛20例。凡
头痛在前额加白芷;痛在巅顶加细辛;痛在颞部加柴胡;痛在脑后部加羌活;兼有恶心
呕吐加陈皮;发热或病有化热趋势加冬桑叶、蝉衣等。结果:服药1—3 Et后痊愈者,14
例,显效者4例,好转者1例,症状未改善者1例[133。
    2。坐骨神经痛  以桂枝、川芎、当归、木瓜、牛膝各12g,白芍20g,生姜9g,甘
草的,大枣6枚,为基础方,气虚者加黄芪30g;下肢凉者加制附片9小细辛5g;腰
痛重者加杜仲、威灵仙各15g,香附9g;舌紫暗有瘀点或痛久者加鸡血藤、地龙各
15g,独活9尾,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34例。结果:痊愈:疼痛消失,
活动正常,髓访1年未复发者24例;好转:疼痛减轻,轻中度活动不受限制者8例;
无效:疼痛不减,症状同治疗前者2例。总有效率94.1%[143。亦有以本方去大枣,赤
芍易白芍,加鹿角霜、葛根、白术、红花、川乌、草乌为主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
服,lO天为1疗程,治疗本病28例。结果:痊愈(服药后疼痛消失)23例,占82%;
有效(疼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4例,占14。2%;无效(服药10天,疼痛无缓解或
加重)1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L15J。
    3.颈椎病  本方加葛根、伸筋草、丹参,水煎,早晚各服200—500ral,15天为1
疗程,一般连用2—10个疗程,共治301例,病程最长180天,最短15天,平均45
天。结果:痊愈(各种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58例,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体征明
显改善,能坚持工作)24例,有效(症状、体征好转)12例,无效(体征、症状皆无
改善或加重)7例,总有效率为97.5%L16j。另用本方加葛根,煎服,20剂为1疗程,
治疗本病48例。结果:基本治愈19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有效病例中,短者服药仅10剂,长者服药4疗程。
  (五)关节疾病
  痹证  以桂枝汤为主方,治疗本病50例,皆获满意效果。其随证加减之法:若湿
邪偏胜,辅以茯苓、白术健脾除湿,佐灵仙、木瓜、牛膝以祛风通络;热邪偏胜,辅以
黄柏、苍术、牛膝清热燥湿,佐灵仙、防己祛风湿活经络;寒邪偏胜,辅用肉桂、独活
温经散寒,佐牛膝、寄生、苍术益肾祛湿。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用桂枝、五味子、炙甘草各12g,白芍、大枣各15g,黄
芪、丹参、麦冬各30g,枳实10g,每Et 1剂,4次/日,服药期间,停服西药,忌酒、
油脂食品。共治13例,其中有心肌炎及心肌病的10例,过服异搏停及安定而引发此病
者1例。结果: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率60次份以上,心电图阿托品试
验心率80次份以上)u例,占84.6%,无效(心率及自觉症状无变化,阿托品试验无效)2例,占l5.4%。
  2.窦性心动过缓  以桂枝20-~30g,,白芍15—20卧生姜20--30g;大枣.30g,炙甘
草10--15g,人参10--12g为主方。心绞痛加丹参30g,红花10g,瓜蒌壳25g;心功能
不全出现水肿加远志10g,枳壳20g,五加皮10g,通草6g;呼吸困难加光杏仁15g,桃
仁5g,葶苈子15g;失眠加柏子仁15g,生牡蛎(捣细)30g,加水400ml,文火煎,第
1次10分钟,第2次20分钟,第3次25分钟。3次滤液和匀,分4次1日服尽。30剂
为1疗程。治疗本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0岁4例,20—35岁12
例,36-55岁24例。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40次份以下6例,40--50次/件
26例,51--60次份8例。阿托品试验:阳性33例,阴性7例。西医诊断:Ⅱ。房室传
导阻滞1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慢性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9例。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前区疼痛,气促乏力、动后尤甚,头昏,或汗出,
或失眠,或踝关节水肿。12例出现阵发性心绞痛,4例出现昏厥,l例在住院期间发作
Adams—StoRes综合征,经抢救脱险。经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
察心率稳定于60次份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23例;好转(24小时动态心
电图观察心率50--60次份,不稳定,自觉症状减轻)lO例;无效(24小时动态心电
图观察心率50次/分以下,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7例,总有效率为82.5.0j。
    3.肢体偏瘫  肢体偏瘫为脑血管疾病中常见证候。若属卫阳失固,营卫俱虚,邪
风乘虚侵入经络或脏腑,导致营卫不和,气血瘀滞者,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有效。如武氏
报道以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偏瘫24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其
随证加减之法:若汗出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  40g;瘀血较重者,减白芍加赤
芍;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较重者,加附子;气息低微,脉浮虚者,加黄芪;下肢着地酸软无力者,加全蝎[21J。
    4.多发性动脉炎  用本方为主,气虚加党参、黄精;阴虚加麦冬、沙参;血瘀加
丹参、鸡血藤、川芎、红花,水煎服,并配合西药维生素E每次20mg,1日服3次,
治疗多发性动脉炎21例。经3个月治疗,显效u例,占52.4%;好转7例,占
33.3%;无效及中断治疗者3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5.7%l:,。
    (七)造血系统疾病
    1.白细胞减少症  以桂枝汤加虎杖、绞股蓝、制黄精,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为治疗组,以口服鲨肝醇片,每日3次,每次100mg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35例。
两组均以工5天为1个疗程,不效可再观察1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治
疗30天后复查血象。结果:治疗组35例,服药10剂后白细胞回升,至15天达到高
峰,。治愈25例,占71.43%;好转9例,占25.71%;无效l例,占2.86%。总有效率
97.工4%。对照组35例,治愈8例,占22.86%;好转18例,占51.43%;无效9例,
占25.71%。总有效率74.29%。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L23T。
    2.过敏性紫癜  以桂枝、生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各6g,丹参15g为基本方,
治疗本病35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至紫癜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再继
续给予3—5剂,以资巩固。结果:痊愈(紫癜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尿红细胞转
阴)33例,乎均服药3、剂紫癜即大部分消退或完全消退,发热腹痛等症状消失,再予
3—5剂巩固治疗而告愈。2例好转(紫癜、腹痛等症状显著缓解,但镜下血尿无明显改
善,病情仍有反复),均系成年人,为紫癜性肾炎,发病时间超过2个月L24j。
    (八)消化系统疾病
    便秘  桂枝汤加生白术、黄芪、当归,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治疗老
年性便秘41例。结果:痊愈26例,占63。42%;有效9例,占21.95%;无效6例,
占14.63%。服药最短者2剂,最长30剂,总有效率85。37%。
  (九)代谢疾病
  糖尿病并发神经痛  日本学者以桂枝汤加白术(桂皮、芍药、生姜、大枣及白术各
4份,甘草2份),加水煎提取物,经低温减压干燥后再加赋形制成浸膏,治疗12例糖
尿病并发神经痛,结果有效9例(35%),稍有效者3例(25%)。治疗期限,长则2个
月,短则2周。
    二、妇科
    1.崩漏  段氏以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作观察组,治疗崩漏取得良好效果。其方法
是桂枝10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7枚、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川续断15g、
丝瓜络10g、金樱子15g、杜仲15g。每剂煎取400ml,每服200ml,曰服2—3次。每月
在月经来潮前1周服药6—12剂,疗程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20例均用西药妇康片或
妇宁片治疗。每服8片,每日3次。疗效评定标准是停药后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正
常,无经行腹痛及腰酸乏力,无自汗盗汗,夜寐安和,经期3—5天,最多不超过7天,
并在3个月经周期内不复发者为痊愈;停药后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亦正常,无经行腹
痛,但在3个月经期内有复发者评为显效;服用期间月经基本正常,经量减少,经行腹
痛减轻者为好转;服药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者为无效。结果:治疗组80例,痊愈
60例,占75%;显效10例,占12.5%;好转8例,占10%;无效2例,占2.5%,总
有效率为97.5%。对照组20例,痊愈12例,占60%;显效2例,占10%;好转1例,
占5%;无效5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中药治疗
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2.妊娠恶阻  桂枝汤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治疗妊娠恶阻64例,遇呕吐剧
者重用生姜;痰盛加法夏;虚寒盛者加人参、干姜;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配合西
药治疗。结果:3—10天全部治愈,其中原方治愈者54例L28l。亦有加半夏、茯苓、伏
龙肝治疗本病近百例而获痊愈的治验。
    3.产后身痛  本方加党参为主方,水煎服,日1剂,兼肢体酸痛麻木,头晕乏力,
心悸气短者,加黄芪、当归;疼痛甚,肢体肿胀,屈伸不利,加细辛、怀牛膝、杜仲;
汗出畏风寒,肢体冷痛,合玉屏风散;手足拘挛者,加木瓜、钩藤、当归;肢体麻木
者,加黄芪、地龙;腰膝酸痛者,加怀牛膝、木瓜,共治50例。结果:全部病例临床
症状均消失,肢体疼痛一般在服药后1—3天减轻,服药量最少者3剂,最多者15剂,
平均8剂{30j。范氏以本方加当归、黄芪、鸡血藤、羊肉组成的芪归桂枝汤治疗本病
130例。疗效标准是肢体或周身疼痛及麻木全部消除为痊愈,疼痛大部分消除或疼痛消
除而留有肢体麻木为显效;疼痛消除近半或至此易方更法治疗者为好转;服药3剂以
上,前后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结果:痊愈73例,显效45例,好转工O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98.46%。本组病例服药最少3剂,最多30剂,平均9.50±7。50剂。
    三、儿科
    1。心脏疾病  宗氏介绍董廷遥老中医以桂枝龙牡汤治疗10例d,JL心脏疾患,皆获
良效。其中病毒性心肌炎1例,心肌炎后遗症3例,心肌劳损2例,先天性心脏病2
例,其他心悸脉促者2例;兼见早搏5例,窦速3例,其随证加减之法:凡遇汗多淋
漓,加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橹豆衣;睡梦惊扰,加龙齿、远志、茯神木、朱麦
冬;胸闷不适,加郁金、香附;纳少,加陈皮、佛手;阴血虚者,加生地、当归、阿
胶、杞子;心气弱者,加党参、黄芪、五味子;唇舌青晦而脉见结代,加丹参、赤芍、
红花、Jl!芎;面色不华、舌淡肿者,加附子L3x。
  2.肺炎  以桂枝加龙牡汤为基本方,若患JLll倦汗出少温,倍用龙骨、牡蛎加浮
小麦、黄芪以固表益气;兼咳嗽不爽加贝母、橘红、杏仁、紫菀,以清金止嗽;肺虚喘
促者,加五味子、麦冬,以补益肺气;痰多食少,加苏子、白前、半夏、陈皮,以化痰
和胃。治疗本病13例。服药时间,最少2天,最多14天,平均为7.6天。结果:痊愈
8例,好转4例,无效1例[33j。
    3.多动症  以桂枝汤原方治2—13岁小儿多动症30例,7天为1疗程,2—3个疗
程后,所有症状消失的痊愈患儿8例,多动基本控制、睡眠明显好转的显效患儿17例,
改善3例,无效2例[34j。
    4.地图舌  以桂枝汤(桂枝38.白芍5L甘草3小生姜3片、红枣7枚)为主
方,舌红少苔,加北沙参、麦冬;大便秘者,加麻仁;盗汗者,加龙骨、生牡蛎;厌食
者,~llJll石斛、炒内金。每日1剂,煎服2次。服药1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花
剥苔消失,舌上布满苔为有效。1疗程后地图苔无变化为无效。工个疗程后38例地图舌
消失2l例,有效率为71%[35J。    :    .
  5.遗尿  以本方和缩泉丸治疗d,JL遗尿15例,服药10剂,遗尿控制10例。
    四、外科
  .1.阑尾炎  桂枝0。9g、白芍1.8g、生姜0.6g、大枣1.2g、生甘草0。6g、广木香
0.9g、广陈皮l。2g,加水lOOml,煎沸5分钟后顿服,日服1剂,治疗64例急、慢性
阑尾炎。结果:62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平均服药6天。本方对单纯性急性阑
尾炎疗效尤佳,但治疗机制尚待探究,并认为药物和剂量不可随意改动,否则效果不佳。    。
    2.脑外伤后综合征  左氏认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一般来说
以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病样症状为主。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痰湿中阻是发生本病的主
要机制,常见肝脾不和或脾胃不和诸证。其以桂枝加桂汤加赤芍、桃仁、礞石、石菖
蒲、远志、马尾连、栝蒌,治疗30例脑外伤,其病程均较长,临床表现亦复杂。以1
个月为1疗程,其中23例经2—3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6例明显好转,1例较有好转。
    五、男性病
    1.遗精  本方加龙骨、牡蛎为主,水煎服,若遗精日久,时常滑泄者,加菟丝子、
芡实、枸杞子;夜眠不佳,以梦遗为主,加酸枣仁、茯神、远志、夜交藤;兼口渴心
烦,小便短数者重用白芍、甘草,加麦冬、黄柏、知母,治疗50例。结果:35例痊
愈,12例显效,3例无效。
    2.不育症  以桂枝汤加生龙骨、生牡蛎为基础方,气虚者加四君子汤、黄芪、山
药等;血虚者加四物汤、首乌、枸杞、黄精等;阴虚者加左归饮、柏子仁、楮实子等;
阳虚者加右归饮、菟丝子、肉苁蓉、巴戟等;湿阻精窍加滑石、车前子等,瘀阻精窍加
炒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共治25例,取得满意效果。
    3.睾丸疼痛  以本方加川楝子、贯众、生黄芪为基础方。共治20例,其中急性睾
丸炎11例、慢性附睾炎1例、精索静脉曲张2例、睾丸鞘膜积液1例,外伤3例,受
寒者2例。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均消失,治疗时间最短6天,最长32天。
    六、五官科
    1。过敏性鼻炎  本方加葶苈子、蝉蜕,水煎服,日1剂,共治20例。结果18例
痊愈,2例好转。痊愈的18例中,有4例复发,再服原方仍有效。一般最少服药2剂,
最多服药14剂[42j。  .
    2.慢性鼻窦炎  用桂枝汤加黄芪、辛夷花、苍耳子为基本方,鼻干、浊涕或黄涕
者加黄芩、沙参;自汗恶风者加白术、防风;咳嗽痰多胸闷,加桔梗、枳壳、法夏、杏
仁;眉棱骨痛者,加白芷、川芎,共治u例。结果:.痊愈5例,有效6例。
    七、皮肤科
    1.冻疮  本方加赤芍、黄酒(后人)为基本方,寒重局部痒痛者,加麻黄、细辛;
气虚神疲乏力者,加生黄芪;阳虚畏寒,加附子、细辛+并重用桂枝;血瘀严重,局部
紫黯者,加丹参、红花;溃烂者,兼用麻油调马勃粉外敷。5剂为1疗程,每剂煎3
汁,工、2汁内服,第3汁浸洗患处。共治冻疮43例。经1—3个疗程治疗,痊愈42
例,另工例因创面较大,溃烂严重而5个疗程获愈。
    2.多形红斑  本方以赤芍易白芍加川乌、当归、川芎、羌活、防己,每日1剂分2
次煎服,5剂为1疗程,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70例。其中有64例皮损发生在指趾端届
而及掌跖部,6例发于手部、面部及耳部;4例伴有膝、臀部皮损,2例伴有髋部皮损。
皮损多为鲜红或黯红色,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斑丘疹及水疱,并具有典型的虹膜状浸润性
的红斑;多数散在分布,边缘清楚,无溃烂坏死,局部略有瘙痒,四肢末端皮肤温度较
正常人为低。每年寒冷季节发病,气温回升后,可自行缓解。结果:痊愈(皮损全部消
退,痒或痛消失)15例,占21.4%;显效(皮损大部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减轻)22
例,占31.4%,好转(皮损及痒感部分减轻)25例,占35.7%;无效(经2个以上疗
程治疗,皮损无改善)8例,占11.4%,总有效率为88.5%。有效病例平均服药10剂[d,。
    3.皮肤瘙痒症  用本方加防风、鸡血藤、当归,水浸1日后,第一遍煎取250ml,
早晚分2次服,第2遍煎取2500ml,于晚上服药后,趁热擦洗患处15—25分钟。治疗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1例。结果: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93.20/6146)。    .
    4.荨麻疹  以本方合玉屏风散组成的桂枝玉屏风汤治疗50例荨麻疹,瘙痒剧烈者
加僵蚕、蝉蜕、地肤子;自汗加牡蛎、五味子;腹痛加乌梅。每日2次,水煎早晚分
服,1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预防感冒,忌食“发物”。结果:治愈38例(症状消失,
停药后半年内未复发);显效6例(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半年内偶有复发);有效4例
(症状消失在60%以上);无效2例(症状消失在50%以下)。总有效率为96%。另
用本方加炮姜、红花,服药6—8剂,治愈2例荨麻疹,其证以夜则奇痒,静则奇痒,
舌淡,苔白,脉迟缓为特征。
    [实验研究]  近10年来,富氏等对桂枝汤的药理作用、组方配伍、服法等方面进
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抑制病毒、调
节肠道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呼吸和心肌血流亦有一定作用。
    一、药理研究
    1.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煎剂5一10g/kg灌胃,能降低正常大鼠肛温,能降
低酵母所致大鼠发热;5g/kg腹腔注射可降低正常小鼠皮肤温度,静脉注射可降三联菌
苗所致的家兔发热,有量效、时效关系。另一方面,以相同剂量的桂枝汤煎剂,灌胃对
安痛定所致大鼠体温降低有升温作用。用10g/kg桂枝汤煎剂灌胃,观察其对发热
和体温低下大鼠的体温调节过程,以研究本方调节体温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在发热
机体,桂枝汤可阻断发热激活物和白介素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内生致热原的
作用,降低前列腺素E2和环核苷酸cAMP等中枢发热神经介质在下丘脑中的含量
及其作用,促进体温调节中枢发热神经递质5一羟色胺的降解灭活,抑制乙酰胆碱
的作用,激活致冷神经调质蛙皮素受体的活性,从而发挥其解热作用。在低体温机
体,桂枝汤可提高前列腺素马和cAMP等中枢发热介质在下丘脑中的含量,阻断
发热神经递质5一羟色胺的降解灭活,提高其在体温调节中枢中的含量,拮抗致冷
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抑制致冷神经调质蛙皮素同其受体结合,拮抗蛙皮
素、神经降压素的降温作用,激活传出神经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发挥其升温作
用,表明本方对体温呈双向性调节。
  2.对汗腺分泌的调节作用  以3.5—10g/kg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增加正常大鼠足
跖部的汗腺分泌。以相同的剂量给大鼠灌胃,既能抑制因安痛定所致的汗腺分泌亢进,
也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汗腺分泌减少,表明本方对汗腺的调节亦呈双向性L4”。
    3.抗炎作用  桂枝汤煎剂以8.75~35g/kg灌胃,能对抗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高,抑制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形成和发展,有量效关系。15g/kg腹腔注射也能抑制
小鼠甲醛性足肿胀。
    4.镇静、镇痛作用  桂枝汤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并可与巴比妥钠协同,
提高入睡率,延长睡眠时间,有镇静作用。桂枝汤给小鼠灌胃,能降低醋酸刺激腹膜所
致的扭体发生数;腹腔注射能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拟疼痛阈值,有镇痛效果L4”。
    5.对胃肠功能调节作用  桂枝汤灌服能抑制大鼠醋酸性胃粘膜溃疡的形成,使病
理动物胃粘膜、肝组织中的琥珀酸脱氢酶、ATP酶、碳酸酐酶活性恢复接近正常,能
对抗消炎痛所引起的胃H、,K、一ATP酶活性的抑制。腹腔注射桂枝汤煎剂,能抑制小
鼠的唾液、泪液分泌,抑制蛙口腔粘膜的上皮纤毛运动。以8。75—30g/kg桂枝汤煎剂
灌胃小鼠,既能抑制因注射新斯的明引起的肠蠕动亢进,也能拮抗.旨上腺素引起的肠蠕
动抑制,具双向调节作用[52,533。
    6.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以桂枝汤煎剂灌胃小鼠,能延长氨水诱致的咳嗽时间,提
高气管内酚红排泄量;灌胃豚鼠,能延长组织胺诱致哮喘发生的潜伏期,有镇咳、平
喘、祛痰作用\4”。
    7.增加心肌血流量  以桂枝煎剂15g/kg灌胃正常家兔,药后20分钟即能明显增
加心肌血流量,作用持续2小时L5”。
    8.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随着功能状态、给药过程和不同免疫指标有所不同。
桂枝汤煎剂灌胃对免疫功能已呈抑制的病毒感染小鼠,可提高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
清凝集素、溶血素效价和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使之恢复到正常;对免疫功能已增
强的左旋咪唑处理小鼠,则可降低血清凝集素、溶血素效价和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
使之接近和恢复到正常水平L4”。给正常小鼠以桂枝汤,于给药初期能抑制小鼠体液抗
体凝集素的产生,7天后则呈现促进。口饲、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均能抑制小鼠玫瑰
花环形成细胞的产生,抑制绵羊红细胞、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氯苯引起的迟发性超
敏,抑制淋巴细胞对ConA和LPA引起的增殖的反应L53l。
  二、组方配伍研究
  在小鼠上,以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炭末廓清功能为指标所作
的正交设计实验说明:全方抑制病毒性肺炎、增强RES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组成药味
的各种组合,全方减去任何一个药味都会影响疗效。方中各组成药味在全方所起的作用
不同,桂枝在抗炎作用上是主要的,芍药在抑制病毒性肺炎、大枣在提高RES功能上
是主要的。方中各组成药味有的有协同,有的有拮抗,如桂枝伍芍药,抗炎作用增强;
桂枝伍生姜,抗炎和提高RES功能增强;芍药伍甘草,增强了抗病毒性肺炎、抗炎和
提高吞噬活性等功能;芍药伍大枣,抑制肺病变的作用增强,而对RES活性的提高有
拮抗;甘草伍大枣,抗炎和提高RES的功能增强l+”。
  三、服法研究
  对大、小鼠的时间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汤对活动期动物的解热作用强于静止期动
物,桂枝汤对人宜白昼服\5“,提高环境温度并辅以药后灌服小米粥汤,能增强桂枝汤
的抑制病毒性肺病变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说明“啜粥温覆以助药力”的科学

性。以小鼠巨噬功能为指标,1日2剂的作用强于1日1剂,连日服作用强于非连日
服。以抗炎、解热作用为指标,将1日总剂量1次服的作用也明显增强。
    [附方]
    1.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五两(15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两
(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主治: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太过而发奔
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重用桂枝意在平冲降逆,正如方后自注云:“所以
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桂枝佐甘草、生姜,使辛甘合化,温助心阳;芍药配甘草、
大枣,酸甘化阴。合用则能温心阳,益阴血,降冲逆。

  2.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二两(6g)  芍药二两(6g)  生姜切三两
(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葛根四两(12g)  上六味,以水一斗,
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斗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
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
之恶风,汗出,项背强几几。
  本方系桂枝汤加葛根而成(宋本《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方中,有麻黄三两。方后
注“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
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麻黄
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此说为是,.当无麻黄)。方用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以洽汗出恶风之表虚,加葛根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3.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六两(18g)  甘草炙二两
(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生姜切三两(9g)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分三服。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满,时
腹自痛。
  本方系桂枝汤倍芍药而成。方中桂枝合生姜温脾通阳,生姜、大枣合甘草,补脾和
中,倍芍药与甘草相伍,柔肝缓急止痛。

  4.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三两(9g)  白芍药六两(12g)  生姜切三
两(9g)  大黄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甘草炙二两(6g)  上六味,以水七
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益脾和中,缓急止痛,佐以泻实。主
治:太阳病误下伤中,脾虚积滞之腹满痛较甚且不缓解,拒按,或伴便秘或便滞不爽。
  本方为桂枝加芍药汤再加大黄而成。方用桂枝加芍药汤益脾和中,缓急止痛,用小
量大黄泻其腐秽之积滞。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
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厚朴炙,去皮二两(6g)  杏仁五十
枚(6g)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功用:
解肌发表,降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
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方即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方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
喘,化痰止咳。
    上述五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
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
不能下蛰于。肾,肾之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
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虽同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之腹满
痛,但随其人体质差异而各有特点,脾胃素弱者,误下后多见腹满,时腹自痛,乃土虚
木乘,故用桂枝汤通阳益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若胃肠素实之体,因腐秽壅滞肠
中,误下后每呈脾虚挟滞之虚中挟实证,其症以腹满痛较甚且不缓解,拒按,或伴便秘
为特点,故用桂枝加芍药汤益脾止痛的同时,加少量大黄泻下积滞。此三方因药量或药
味之改变,已由治表之方变为治里之剂,学习时当悉心体会。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夕:
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所以项脊强几几,但有汗出是
是表虚,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且
兼见肺气上逆之微喘,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
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益阴血太阳病误用温针 或因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桂枝加葛根汤;解肌发表,升津舒经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 不和之恶风,汗出,项脊强几几。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桂枝加芍药汤;温脾和中,缓急止痛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满,时腹自痛。
桂枝加大黄汤温脾和中,缓急止痛,佐以泻实太阳病误下伤中,脾虚积滞之腹满痛较甚且不解,拒按或伴便秘或便滞不爽。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降气平喘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 枝汤症者,或风寒表虚而微喘者。有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