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家无三声不算家”,说的是哪三种声音?少一声都不能美满

 华民 2022-07-11 发布于吉林

一砖一瓦,有情有爱,这便是人们的“家”。人的一生离不开家,从父母的小家中成长,之后在社会上立足组建自己的家园, 人这一辈子都是从家中来,从家中去的。无论在外漂泊多远,都犹如不会断线的风筝, 始终在心中的一隅之地留有家的位置,源源不断地给予人温暖和能量。

人们在家中,时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或许会搅的人不得安宁,但这就是最鲜活的日常,过于的安静反而会让人觉得冰冷麻木。老祖宗对此也曾有言 “家无三声不算家”只有一个家中时常回响起这三种声音,才是美满和谐的家业。这说的究竟是哪三种声音呢?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领会其中的深意。

第一声:妻子的唠叨

在很长时间的封建社会之中,屋檐之下的夫妻二人分工不同,男人在外谋划事业,积攒家业,而妻子则在家,将家中的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在“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之下,妻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不好多做管教, 于是在傍晚回家的时候,时常会多唠叨几句,但这样的规训的话语,在很多丈夫看来是非常呱噪的, 甚至会产生争执,导致家庭不得安宁。

夫妻本是同船渡,齐心协力,才能让这家业行稳致远,若是这当家的两人互相心气不顺,那最终只会让仇怨充斥整个家庭,使人生出逃离之心。 “宰相肚里能撑船”,身为一家之主的大丈夫更是要多包容多担待,对于这妻子好心的唠叨之语,定不要争锋相对,否则恩爱夫妻也难以白头。

在儒学之中曾有这样一句话,精妙地概括了夫妻之道,那就是 “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在历史上夏商周三代君主都十分敬重自己的妻子, 因为妻子虽然在家中,却要侍奉父母,教育子女,其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一位好的妻子可以旺夫旺家庭,丈夫只有宽容、敬重妻子,才能使家业和睦长久。

第二声:孩子的哭啼

华夏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血脉宗族的延续,孔孟之道中也曾有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家中没有子嗣,那即使家缠万贯,无人经营打理,那家业也只会随风飘散。 在古时候的农耕社会之中,寻常百姓守着一亩三分地,只有开枝散叶,才能有更多的劳力,来解决家中的温饱难题,这是十分现实的。

呱呱坠地日,一家同欢庆,随着孩子的到来,家中显现从未有过的生机,稚嫩的夫妻学着为人父母,即使生活操劳,但目睹孩子的成长,总是倍感欣慰的。 但是对于家中的子女,父母总会抱有期许,希望其成龙成凤,可是人这一生都是说不准的, 父母只有在孩子年少时用心的教育培养,才能助孩子行走在正道之上。

教育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影响更是深远的。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欧阳修,自幼出身于贫寒的家境之中,父亲早早地离世,他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 但是其母亲坚信人穷志不穷,没有钱买笔墨纸砚,就以沙地为纸,芦苇杆为笔,就在这简陋的一笔一画之中, 将欧阳修培养成才,考取功名,成为一代大家。

第三声:老人的笑声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对待家中年迈的父母,定要承担起赡养的责任, 让父母在晚年的生活中能够顺心如意,自然而然的散发出笑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经历过大半辈子的沉浮,定有一些处世的智慧,若是恭敬地习之,也能助自己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

其次,这家中若是常有欢声笑语,这是家和的一种体现,说明几代人之间心胸宽阔,能够友善相处,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人们心气祥和,在社会上也更容易成事。

小结

老祖宗常说的“家无三声不算家”乃是家庭经营之道的上言,其实家业的美满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这妻子的唠叨、孩子的啼哭和老人的欢笑乃是生活之中非常平凡的声音,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营造与应对, 只有家中之人以宽容仁爱的心彼此相待,才能迎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