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当年那个理科班

 冬歌文苑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当年那个理科班

40多年前,我们迈入高中的门槛,在一个叫沙岗中学的地方读了两年的高中,一进入高中,我们就分了文、理科,我被分在理科班,班上约有30多个同学。当年的同学,而今大都已加入到爷爷、奶奶的行列,两鬓染霜,步履变慢,爱谈过往,那个理科班的模样、趣事,也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

沙岗中学处于沙岗镇的边沿地带,有一个大院,前面是几排教室,后面则是老师们的宿舍和食堂,食堂的前面有一口水井,在大院的一侧,还有一排简陋的学生宿舍。学校的外面,一边是一个大鱼塘,其它各面则是农田了。

我们那个理科班,就其面貌,确实有点灰头土脸的,教室及宿舍是那么的简陋,老师和同学们的衣着大都只能用朴素来形容。平时,除了学习,也很少有什么活动,除了偶尔到学校的农场劳动,最吸引人的,就是口才最好的沈校长,召集大家进行的激动人心的演讲了。他有不少的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班主任是冉老师,教我们的语文。冉老师眼睛近视很严重,总是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他对大家要求很严,却很少见他发脾气,他的家在农村,每到周末,他都得回家,帮助家里去干农活,听说,冉老师已经作古。马德昌是我们的班长,马班长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的,行为习惯也是最好的,特别能吃苦。听说他从学校出来以后,就到南方去打工了,他那认真、严谨的作风,深受老板的喜欢,他结婚较早,生了一双儿女,现在已经儿孙一堂,要说事业,可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生活上,他肯定属于最幸福的那一类。

班上有个“学霸”叫杨书同。那么多同学中,象我这类的人,现在要是说出名字来,很多人是难以记起的,但要是说起杨书同来,班上的同学绝对人人都是知道的。这个杨同学特点很多,也做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他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以外,作业似乎是很少做的,晚自习的时候,同学们大都在教室里挑灯夜战,而他经常会跑到外面去逛街、跳舞去了。当我们还不知道梳子怎么用的时候,他的头发每天就是梳得整整齐齐的,他还能干些学校不让干、同学们小范围爱笑谈的其它事情。那时的高考是先进行预考,然后再进行统考的。我们那年高中毕业的时候,学校组织预考,全班只有6个人获得了统考资格,那个杨同学自然毫无悬念的参加了统考,在最后的统考中,还只有他一个考取了大学,成了当年我们那个班应届考取大学的独苗。后来,他又一气从本科读到硕士,再到博士,从中国,读到了德国。40多年过去了,现在才知道,象他那样的人是叫“学霸”的,而且,他还告诉我们,“学霸”都是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象我们那些每天晚上等学校的发电机关了,再要点上煤油灯加班熬出来的,基本上就是“学渣”了。

复读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与选择。当年应届毕业时,那么低的升学率,不知是学校的地势太低,风水太差,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很多同学都不甘心,于是,只要有点办法的,都选择了转校、复读。后来,那个班的同学通过复读,又有十多个考上了大学,且不乏上了名校、工作到国外的。班上的6个女生,有一个考上了大学,3个考上了中专,其升学率明显高于男生。班上也有毕业后选择参军的,先后有6人参军,其中4个人干到了校级军官。回头来看,当年的那个理科班,其实也还是有模有样的。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