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泻心汤治疗鼻衄 丁莹,中医师(天津职工医学院 邮编 300052)。 主治 热迫血行所致鼻衄。 处方 大黄、黄连、黄芩各10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赤芍、黑山栀、侧柏炭、藕节各10克,白茅根30克,三七3克,牛膝15克。 用法 上药日1剂,水煎15~2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3次。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8克;热伤津液,口渴,舌红少津者,加天花粉10克,麦冬9克。 疗效 治疗患者30例,用药3剂出血症状消失者26例,其余4例用药在5~8剂,服药后,出血即止。其它证状明显改善,有效率100%。 按语 清代医家唐宗海对血证有深入研究,其著《血证论》对后世颇有影响,总结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法则,作为通治血证的大纲。本人受《血证论》之启发,综唐代治疗血证大法,临床上收到满意疗效。血证大多由邪热内盛所致。因此,止血必须以猛降之药,折其冲逆之势,以泻火降逆为主,当用泻心汤。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就是止血,除暴安 良,去其邪以存其正,气顺血不逆。方中大黄直入阳明之腑,以降其逆上之势,通腑泻热,又用黄芩清肺经之热,黄连泻火解毒,另加入其它清热凉血之品,达到止血目的。三七止血而不留瘀,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泻火止血之功。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品。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