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默的夏日9号

 Leonard上校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这首歌很有夏天的味道。

流水,晚风,汽水和提子冰棒,似乎永远也不会落下的夕阳,门前院落静静摇晃的藤椅,以及孩子的笑声。

小时候总是疯闹,踏着月光回家的时候难得安静一下,就听到路边虫声一片。

前几天看到一个理论,说理想在实现之前不要大声张扬,因为那样会使人沉浸在事情将要实现的快感中,忽视了真正的努力。而但凡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无非是克服倦怠感长年努力而已。《老人与海》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挂在嘴边的愿望是实现不了的。

当然,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十多年前有部纪录片叫《高考》,拍的是武平一个高中毕业班里学生的情况,耗时一年,里面出现的角色有尖子生,差生以及早恋生,这是一个平凡的地方,也是一所平凡的中学。十多年后对当年出现在这部纪录片里的人作了追踪,发现那个优秀生留在了北京,但由于家庭原因依然步履维艰,成绩不好但头脑聪明的学生,靠着打拼在物流公司做了骨干,早恋生留在当地,结婚,生子,平平淡淡。

有人说这是反智的,宣扬的是不恰当的三观,我觉得只是客观反映了事实而已。没有那么多阶层跨越,没有那么多逆袭故事,大部分人只是在出生的基础上稍稍往前走一走,也许几代的时间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

只是都有儿时的夏日傍晚,在满天星斗下做梦的时候吧。

昨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公号都沉默了,让我想到了龚自珍的一句诗。你们知道是哪句。

光明从来不只是宏大雄伟的蓝图,还包括自由的灵魂和意志。

有些关掉也没什么,只是执行力度和方式上显得粗暴,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我就不拿奥威尔的书说事了,都快翻烂了,只能说日光下无新鲜事,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似乎除了写写段子,开几句嘲讽也做不了什么了。

好像对一切都有了准备,所以也就更加平静地看待变化的局势,当然,也变得更加喑哑与沉默。

大一我是多么爱发朋友圈的人啊,自拍都是原图,想到啥说啥,屁大点事儿都能发条朋友圈。

现在呢,似乎十天半个月也不怎么发朋友圈,不是因为生活单调了,而是波澜不惊,该经历的都差不多了,也就觉得没有发的必要了。

有时间的话,还真想做个调查,大学期间朋友圈频率的变化,以及包含内容的改变。

肯定有季节性,比如大一上学期十一月,129这个词肯定会频繁提到。

还有长度,据我观察,年级越高朋友圈字数越少,言简意赅不加修饰,也懒得抒怀。

内容上,随着实习工作的开始,转发的职场东西越来越多,当然学生会肯定都是学生会的推送,涉及私人的越来越少。

人总要做一个袒露自我到隐藏自我的回归,在开放与自省中取得一个平衡点。国家亦是。

圣经说过,

凡所给予的,也能叫你失去。

要讲政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