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庆随笔

 Leonard上校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今天是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

校门口绽放着喷泉,从昨晚零点倒数开始,欢呼声从楼下一阵阵传来。明德广场上国际文化节正在召开,百团大战的同学开心地找着潜在的同盟,创业者卖着自己设计的产品,大礼堂里人头攒动,知名校友念着他发来的贺信,老校友们穿着新发的院服,在志愿者带领下合影,东七以前是女生宿舍,有女校友带着两个孩子上楼,孩子的眼神里满是兴奋。

我想校庆,更多的是为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人用来缅怀的方式,一种找寻剩余理想的初秋激荡,一种提醒自己岁月切实碾过的泪珠滚滚。

一个亿一个亿的捐赠信息刷屏,地铁通道里鲜艳的人民大学红,微博头条的人民大学庆生,不到校庆不会知道自己有那么多校友,在各行各业已经成了领军人物。

我在人民大学,等你回家。作为现在就在家中的大四老狗,可能不会有那么多感触,但试想多年后摸爬滚打,听到这样一句话,便觉得始终有个地方张开双臂等你回去,也是很温馨的感觉吧。

作为一所不错的学校,大师与杰出校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时刻有多少人以喊出自己毕业于这里而自豪。

顶级的归属感汇合成顶级的凝聚力,以更顶级的资源回馈在这里念书的年轻一辈,这就是大学成功的秘籍。

早上看到有人说人民大学有多少非典型布尔什维克,我却觉得人民大学的魅力在于包容,又红又专不应该被愤怒青年视作异类,愤怒青年也不会被怒斥为激进,每天我都看到各种碰撞的观点在朋友圈出现,或有争执,或有辩论,但从没有消失过。当声音变得整齐划一的时候,一所学校就失去了生命力,这一点人民大学的老师也是楷模,从来都是就事论事,被主流社会视为异端的老师在人民大学不知凡几,不想听可以起身离开,但从没人挥舞着烂鸡蛋和白菜叶子叫他们下台。

当然有不确定的消息来源,说为了校庆,北门的有些小店关闭,和创建文明城市这种活动有一拼,倒是劳民伤财了。从不觉得某些狂欢可以成为某些黯然的理由。一所大学的素质不在摊位的摆放,而在吃完小摊同学手中垃圾的位置;一所城市的文明不在街道的垃圾,而在于见到垃圾的市民能否自觉捡起,而不是靠公务员集体放弃工作上街清扫这样的活动。

人民大学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社会上对它评价很高,而学校里的学生又有自知之明而没有飞上天去,所以心态放的很平,top3top5之类的评价也不是很在意,反正参评体系都不一样,我们开心就好。

更何况,校园和职场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学校背景有多大用处还真不好说,没有的人羡慕,有的人不当回事,毕竟参加过一些面试,不是985211的同学往往注重实践经历,谈起产品与运营头头是道,这时倒显得久居安乐乡实习还是太少了。没办法,不能兼得。

现在在腾讯实习,旁边组里有一位福州大学的小伙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就参加了ACM(世界编程大赛),作为福州大学代表队的选手杀入世界四强,其他队伍可都是板上钉钉的世界牛校,但他懂得光环之下的东西,从不畏惧挑战。大二创业卖电动车赚了十几万,大三一个学期没去上课,花几个月在宿舍搞程序开发,成功上线获得推广。大四来到北京,带着几份含金量满满的互联网公司实习经历,说不想写代码,毅然投入校招过关斩将,将好多名校的同学击败,成为今年北京地区鹅厂为数不多留下的人之一。

你看,这时候,名校的学生显得很弱。他说开口说自己当过主席拿过奖学金的,是因为经历就那么点了,也就是说认为最重要的也就是那些事情了,而他只说干货,让面试官坦言你是我今年面过最牛逼的,而在平常工作时,他不露声色,发言简洁,过往的经历对他来说只是经历,对别人来说才是震慑,心态的切换只有有心人才能注意到。

你看,躺在名校光环上,四年可能享受着艳羡,但毕业出去很容易原型毕露,关键还是看这四年你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什么。这一点和是不是名校出身无关。

今早看他的朋友圈,他说北京是冷漠的城市,但又公平的让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有机会,这是他最感谢的地方。

当然现代人很容易被成功洗脑,找到好工作是一种成功,一夜暴富是一种成功,出版一本书是一种成功,每个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是一种成功,选择自己所爱的,并终生不渝,也是一种成功。

昨晚兄弟几个聊天,说明天80周年校庆,那20年后百年校庆我们都快四十了啊。

宿舍里安静了一瞬。

2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楼可能不在了,树可能更苍劲了,小卖部可能换主人了,学弟学妹的眼光像看中年人了,脸上有胡子了,宿管不认识了,在校园要问路了。

想到这些,突然想下楼加入欢庆的人群,和56级毕业的老先生聊聊天。

因为今天的心情,20年后我会记得很清楚。

20年后,风骚依旧。

电影 | 文学| 探险

-骁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