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日志 20200821

 Leonard上校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这是 骁骑 的第 325篇文章


朋友,或许你该来根华子。

1

一、整理制度的意义

刚入职时都会接触很多制度汇编,浩如烟海令人头疼,也让人怀疑这些东西会有认真的去读吗,但其实我感觉,如果绘出制度出台时间轴,使制度出台历程清晰可见,更容易把握制度发展脉络,也能感受到不同监管部门话语权的强弱之分,了解岗位必备业务常识与制度,方便后续岗位的知识管理与传递;整理过程本身对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训练。

这或许就是知识管理的意义,我们在工作中会形成很多针对特定岗位的工作方法与模板等经验,及时总结出来并分享到组织的“云端”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很难一直只做这一个岗位的事,不应该因人员的变动而使岗位的核心技能流失,而应该通过这种及时的制度整理、经验整理形成可视化的经验地图,完成组织心智的继承、保留与升级,使每个员工受益,这样也能节省交流成本。

二、工作方法上的启示

一个岗位往往不会在一个时间做一件事,面对突然涌来的多件任务,恰当划分优先级,有条不紊逐个击破并保持心态的稳定良好是很重要的,在多线程并行的时候始终记得自己的主线工作是什么,不要被临时任务太多地扰乱心神。

三、什么是popular

最近和群友聊天,聊到职场中受欢迎的人,有人说会很在意看同事有没有给自己的朋友圈点赞,特别是发现谁给别人都点,但到自己这从来不点,会非常生气。

不禁感叹,朋友圈已经成为当代价值展示与社交礼仪的重灾区,设计之初的私密分享功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真的生活很丰富的人,拥有密友的人,大多不需要发朋友圈,什么事都是私下说了,只点赞的反倒更像泛泛之交。

不过发朋友圈这件事本身,就不该被赋予太多意义,不该被过度解读,完全是心情所至随手一发才最好,可惜人在职场往往身不由己,朋友圈展示的内容也变成了修饰过、能说出口的内容,正所谓正经人谁写日记啊,忙到没时间发朋友圈本身也是一种态度。

我想,从学校到职场,都会有很popular的同学,毫不费力就能建设起很多友谊,成为人群中耀眼的存在,即使是在层次和水平差不多的人里,也会因性格不同有突出和安静的区别。

我想写给安静一点的同学,就是你们可能觉得social小达人很好,很羡慕他们的状态,而且消息灵通,这件事本身不必过于敏感,做好自己,好的公司会让不同性格的同学都能舒适地自处,变的popular与否完全是个人选择,强行违背个人性格只会生硬尴尬。

而且不要把这种popular看的太重,还是职场友谊的定位问题,期望不必设太高反而会有惊喜,听过一个实习生到处加老员工并且出手大方公司上下很快全都认识,但是和切实利益的发展上又能有多大作用呢,说实话徒增笑耳,还是要有个度和恰当的界限感。真正能帮你的人不是点赞之交,不是尬聊伙伴,出事了才能看到谁是真朋友,别人的光鲜背后你也并不清楚,也与你无关。

2

四、国企和部委等体制内工作的注意事项(续)

再次强调一下奉献精神。这往往是一份情怀和事业并重的工作,始终在为市场和国家服务,始终在为制度的完善而工作,天然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周末部委的加班不仅是常态而且很辛苦,但是现场井然有序,效率很高,不辞辛苦,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到的,和市场化公司钱给到位的逻辑完全不同,可能时刻走在市场前沿,比如说起草文件,但要遵循保密意识,完全不透风声,可以说没有正大光明站出来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机会。今年疫情突发的时候,相信大家也看到体制内很多公务员的付出与奉献,不愿在那个关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人也受到了惩罚,清除出公务员队伍。很简单,端着国家的饭碗,就要为人民服务,进门之前就要想清楚,也是最近很多咨询我的学弟学妹关注待遇,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我也会将话说在前头,特别是问清他们真正想要什么,不希望入职以后才后悔。时代的确变了,自由主义不吃香了,办实事的公仆也越来越多了,我认识的走央选或其他体制内岗位的人,都是带着一份情怀在兢兢业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对于公务员这三个字的百姓印象,也会彻底得到好的扭转。

体制内的逻辑也值得一说,就是对于核心业务能力的定义问题。一定要死守专业能力吗,办公室和综合管理、党建等部门在国企中是不是后台?写文字材料是不是会丧失竞争力?这些问题是共性的。咱只说体制内这一个赛道,文字制度需要把握宏观政策精神方向,绝对是有难度也很锻炼人的岗位,虽然会比较辛苦。但相伴随的直接服务于领导的特性也意味着更多机会,业务能力重要但或许不是最重要的,看个人怎么看待吧,只会做业务有时候会有一点瓶颈,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我所理解的职业发展,是在不同板块间的岗位轮动,职业发展前期可能做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但之后就会有后浪接替,做同一类工作的循环其实没有几次,每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来时专注去做就好。

今晚看了《八佰》,这是一部从2019年开始就期待的电影,果然很好。这段历史我是小学时在图书馆接触到的,那时被这种壮士死守绝地的慷慨震撼,得知团长谢晋元等人离开仓库进入英租界后的故事也很唏嘘,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手里,死在集中营里。

2015年去上海,第一时间去了四行仓库,也不知道该看点什么,只是望着发呆,除了墙面的坑洼,不远处繁华的一切都看出过去那段岁月的痕迹。直到今晚,在电影院里我被打动的有两点:第一是巨大的荒诞感,隔河相望的英租界和地狱般的沦陷区,看戏般的外国民众和浴血奋战的将士,仅仅一面英国国旗就能划出一片安全区的滑稽,和民国国旗被打的千疮百孔倒下的屈辱。第二是喉咙瞬间的堵塞感,因为战前谢晋元说他也对时局全无信心,这帮弟兄今日的近乎绝望的奋战到底有何意义也不知道,只能留给后人评说。我想到此刻我得以安稳坐在这里看这段历史,先烈们的热血终究没有白流吧,这片土地终于摆脱了屈辱,能安放无数张平静的课桌。

有时候往往如此,英雄身处时代变局而不自知,眼下所做的事情也许就会被历史记住,不时意识到自己或许处于百年沧桑之一粟中,许多事情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封面·配图 / 堆糖

作者 / Marlowe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

秋招之16个小逻辑 

父母对职业的指手画脚,有必要听吗?

填坑学

一眼望穿的生活,值得过吗?

企 业 级 入 职 指 南

边角金融那点事儿

秋招目标:国企,该如何准备?

闲聊暑期实习和五月房市

两个典型的学生思维

“硬脱钩”的世界,会变好吗

内卷时代的职业规划

闲聊北京租房攻略

毕业去哪儿之北京篇

谈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游戏化人生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疫情期间异地恋指南

咨询问题 | 地产还是选调,抑或是央企人力?

咨询问题 | top2硕士去咨询还是国企?

秋招之国企篇

秋招之互联网&咨询篇

秋招之金融篇

势均力敌的爱情,是必须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