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好大语文的“秘密”是什么?我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

 好书欧 2022-07-11 发布于辽宁
 每次说大语文,家长好像都有点懵。 阅读是什么,写作是什么,基础知识是什么,大家心里多少有点谱儿,可是大语文是什么?那就说不好了。 

以前的语文考试,是课本学什么就考什么。只要吃透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能保证中上水平的成绩。

但是现在的语文考试,不仅要理解知识点,更要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考察的是思维逻辑和对文史综合的驾驭能力。

难吗?确实难。但也不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相信你一定会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

01

其实分解来看, 大语文的板块也无非是5个方面:

第一是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等。

第二是文史素养,藏在历史典故、成语、古诗词等载体中。

第三是文言文(古文),既跟文史素养有穿插和结合,又有独立的语法知识。

第四是阅读,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在试卷中多体现为阅读理解。

第五是写作,跟阅读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样看来,大语文的考查可以说是十分全面了。从整体来看, 如果没有 海量的知识储备,只会死抠课本, 不光让孩子越学越没兴趣,更没法应对现在的语文教学和考试要求。

也有家长认为,现在的语文改革是给学生增加负担:课文学的不考,考的都是不学的。光说要阅读,又不说清楚读哪几本,这不就是增加负担嘛!

说句掏心窝的真心话, 学好大语文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别思前想后,顾虑太多。赶快读起来,学起来, 不要用 “这个知识点考不考”来衡量你的付出。

因为文史学习有一个 特点——知识点本来就是纵横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日常积累的时候, 大语文好像是一枚枚碎片,但是 只要碎片收集的足够多,能够系统地拼接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地图。

很多孩子 语文学不好的关键,就是积累还差得太远,而家长又着急想看到成果。考什么才读什么,不给考试范围就不读了。最好课本上教了10个知识点,考试就原封不动把10个知识点考了就行了, 追求的就是能“一招见效”

你想啊,治病要是能“一招见效”的,还要医院做什么?学习如果能“一招见效”,还要学校做什么呢?

明白了大语文无处不在,大家就可以放心了:

娃学成语,是学大语文,看纪录片,是学大语文,练习写作文,也是学大语文。 关键就在于要学起来,读起来,要以课本为纲,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

02

对于大语文学习,还容易有一个误区,那就是 把语文作为工具

语文的确有工具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 它具有人文性。

现在有的教学流派,试图用理工科方法来教语文, 在小学考试中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是教出来的学生到了初高中阶段却走不远,这就是因为忽略了语文独特的人文性。

语文 强调的是涵养思想、陶冶情操,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光靠公式、刷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提高综合素养,大家可能觉得太“虚”。其实, 大语文是真正能够指导生活的。

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 (首先得有思想,其次得会表达),遇到问题能不能举一反三……这些是不是都非常有用?

有的培训机构打着大语文的旗号,让孩子拼命练技巧、背金句, 其实只是皮毛而已。技巧可以让孩子快速输出, 但可能他一辈子都被框在这个技巧里,不会有真情流露的表达了。

比如带孩子学写作,一开始 最强调的永远是“观察”。只有观察生活,你才有足够真实的素材。如果没有在生活中发现的眼睛,那学的技巧再漂亮,最后写出来的也只能是八股文。

听完我的解释,是不是发现,大语文也没有那么神秘了?

其实学语文的方法,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要有足够的输入——从阅读中输入,从生活中输入,不要着急要求输出。

如果不阅读,孩子就不会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头脑是蒙昧的。 如果天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生活是枯竭的,学的语文也是“死”的。

平时学业紧张,但是到了假期,我们就要尽量多给大语文投入一点时间。 学习有张有弛,生活有滋有味,大语文才能有声有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