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瓶梅》前传 · 二十二

 吴营洲文存 2022-07-11 发布于河北

金瓶梅》前传

——一部关于兰陵笑笑生的“回忆录” 

吴营洲 

“这部书呢,把它说成是'淫书’,固然不妥……”

那人接着说:“我大概数了一下,这部书约有八十来万字,那些直接涉及到性的,大概有一万来字吧,严格地说也就四五千字。仁兄,你可别笑我啊,可别说我光挑那些地方看啊。我可没有那么多恶趣味啊!再者,咱们都是过来人了,啥没见过啊?啥没经历过啊?”这时那人扫了我一眼,对我笑道:“你吃你的,把嘴堵住,最好也把耳朵堵住啊!呵呵!”我师父依旧是微笑不语。那人接着说:“我说仁兄啊,那些地方啊,写得真是好!那个兰陵笑笑生啊,竟能调动各种笔墨,把那些文字写得那样令人心惊肉跳、颜赧耳热啊!还有那些贯穿全书始终的,对于女性胴体性征性器的肆行窥视,对于偷情男女床笫之欢的偷窥窃喜,以及喜不自胜频频玩味津津乐道的审美情趣,可真令人呵呵了!”我注意到,我师父虽然依旧是面带微笑,但,隐隐地,面露惭色。那人接着说:“这部书呢,把它说成是'淫书’,固然不妥,但说它不是'淫书’,恐也不确。据我所知,有好多人,因为喜欢这部书,便极力为这部书'辨诬’,称其看上去似是'宣淫’,实乃是为了更好地'诫淫’,还说什么'以淫止淫、以战止战’之类的话。呵呵!这,只会让人想起'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一典故。”我师父依旧是笑而不语。那人接着说:“愚弟新近听说,这部书已被禁了,街面上的书肆,已是买不到了。但是,像《牡丹亭》《西厢记》等等戏曲,同样有着露骨的描写及明示暗示啊,非但没有遭禁,反倒一演再演、一刊再刊啊?仁兄,知道为什么吗?”我师父笑着说:“愿闻其详。”那人正色道:“愚弟看来,是这部书暴露出来的社会现实,太过黑暗,让人看不到希望!”我师父捡了颗花生粘,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并抬了抬手,示意那人继续说。那人呷了口酒,接着说道:“仁兄啊,你想想啊,这部书所展示的,就是一个十分逼真鲜活的当下浮世啊,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仆役草民,吃穿用度、日常交往,都描写的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银钱交换尽显人情冷暖,俗俚市井生活场景令人似曾相识,时而可亲可笑,时而又觉可悲可叹。包括西门庆在内的书中人物,给人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或有一百来号吧:官员、衙役、仆人、酸生、老尼、媒婆、僧道、帮闲、泼皮、仆妇、丫环、妓女、主妇……所有人等,没有一个属纯粹意义上的好人或正面形象,但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属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人物的善恶评骘,大多分处亦正亦邪的灰色地带。就拿西门庆来说,如果悬置开篇鸩杀武大这一既定情节不论,那为了方便引入自己的故事而援自《水浒传》的,那么西门庆就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官员兼商人的常态的形象,并且就其举止作派情性性格来说,任何一个男人,在他身上似乎都会隐约读出自己的影子!西门庆既不是豪富的孩子,更不是显宦的后代,他发迹之前,父母已亡,留给他的唯一遗产,只有一间生药铺。然而,他却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混迹社会,无师自通,年纪轻轻即跻身暴富商人兼府衙官员之列,至此整日价夜夜笙歌,花天酒地,直至纵欲殒命。”我师父笑着问:“贤弟啊,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部书暴露出来的社会现实,太过黑暗……”

那人答道:“说明什么?仁兄啊,这不是很明显吗!纵观西门庆的发迹史,可以发现无论市井抑或官场,西门庆对于不同语境各个场合的门道,都熟谙深察,都洞若观火,从而操作娴熟、举重若轻,用江湖语言来说,这叫'会混’。西门庆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处置商机果敢练达雷厉风行,然而在这部书中,描写他与官员的交往,比商人更多,因为他深谙当下的经商之道,其中自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神机妙算。自杨戬案中,西门庆贿银千两在京官蔡攸、李邦彦处,买回了自己的一条命,便认准全力投靠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当朝太师、蔡攸之父蔡京,不吝重金两送生辰寿礼,得官运亨通拜提刑千户。在提刑官任上西门庆不断靠审案敛财。审苗青害主一案,与同事夏提刑串通,共同收受苗青贿银一千两。为收监的扬州盐商王四峰到太师府说事,净落银一千两。依靠笼络官场人脉资源,换来官府批文垄断专卖,不费气力即致财源滚滚流来。黑白两道通吃的西门大官人,府衙里做着排军喝道威风凛凛主管刑狱司法的五品提刑官,家中打理着典当铺、绸缎庄、绒线铺、生药行……攀上蔡太师的同时,还结交了太师府管家、巡按、御史、新科状元乃至当朝太监,等于提前为自己事业未来之腾达预置了潜力股。真可谓混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比如说,在第六十一回,当应伯爵心怀叵测挑拨西门庆留心防备被其生意投机合伙人李四、黄智蒙骗时,西门庆登时秋风黑脸,敲山震虎应道:'我还怕他?我不管他什么徐内相李内相,好不好把这厮提在监里坐着,还怕他不与我银子?’关键时刻为保护好自家的私产,随时准备动用手中攥捏着的朝廷的生杀大权——官衙黑狱,大刑伺候……只要亮出了这把杀手锏,对手还怕不服帖老实?西门庆游走官场市井,上窜下跳,却无不左右逢源,关键原因,就在于他总能对具体情境中的门道了然于心,并能善加运用,与此同时,他审时度势权谋机变随物赋形几近化境。这部书围绕西门庆活动展现出来的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种种情节,构成江湖化中国一个又一个鲜活直接的生动案例,堪称江湖景观的精彩实录。诚如有人曾指出过的:不谈江湖,华夏社会就没法理解;不谙江湖,即不懂华夏。混社会、混世界、巧取豪夺、坑蒙拐骗、黑白通吃乃江湖强权生存做大之操作手段,而利益至上原则悬置堪称其核心价值理念。江湖化盛行的隐形行为路径,支配着官场,支配着民间,其普及程度高于法律,演变成人们默契于心的一种惯例,但它又从不与现行法律秩序正面冲突。江湖是现实功利博弈的练场,普通人不操习这些技巧,近乎寸步难行——在这部书中看到了太多林林总总世态生象,熙熙为利而来,攘攘为利而往,时时几近不择手段!因此,愚弟才说这部书'暴露社会现实太过黑暗’,本质上就是指小说对于盛行华夏社会各个阶层潜隐规则上下运作纵横捭阖各显神通的诸般场景,对于从官衙到民间、从庙堂到市井的整个社会普遍江湖化现实的真实呈现。只图功利,不问规矩,只图贪欲满足,罔顾是非公义,江湖化种种陋规,一直以来就是历朝历代朝廷致力建构牢固政治秩序的'违碍大忌’——试想,呈现这种令人气闷令人绝望但又徒唤奈何现实的《金瓶梅》,何其可怕?岂有不禁之理?”这时我见我师父举起了酒杯,对那人说:“贤弟啊,来,敬你一杯!”那人和我师父碰过杯之后,谈兴更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