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生日、​曹雪芹的相貌

 吴营洲文存 2022-07-11 发布于河北

曹红读札 

吴营洲

曹雪芹的生日

关于曹雪芹的确切生日,我没有研究,不敢乱说,但我知道,周汝昌关于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的说法,值得商榷。

周汝昌在他的《曹雪芹小传》“诞生”一章中,描述了曹雪芹诞生及取名时的诸多情形:

雍正二年,岁在甲辰(1724),四、五月之间的一天,江宁织造曹頫家里,传出喜讯,全家称贺:夫人生下一位麟儿,这就是后来人称雪芹公子的《红楼梦》作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文学之林中的第一流的小说家。

……从新皇帝元年起,并不风调雨顺,旱得出奇,人心浮动,而织造官照例要随时具奏,报告晴雨,天时岁事,地理民情。这就难极了:报得不实,有罪;报得实,很不吉利,于新皇帝面上无光,一个措词不慎,更加有罪。为此,曹頫的焦愁煎迫,至不可言。可好熬过了本年的头四个月,一进五月,从初一到初五,老天大霈甘霖,连得透雨。这场好雨,给大地田间的炎旱和曹頫心头的炎旱都带来了特别的滋润、凉爽和喜悦。人在难处,总是随事随物地想“征验”一点“兆头”,曹頫心中暗自宽慰自己;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吧?看来还有一线生机?——这雨和新得的男孩正是一起来的,他又属龙,乘着这个好兆头,就在雨上给他取个名字!

曹頫深知家里的祖辈文风,取名都是出于经书的,于是把经书上喜雨的句子诵理了一番,很快想到《诗经》《小雅》的《信南山》里的名句;“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既足”,立刻选上了这个“”字。

人间从此有了曹这个名字,世界文学史上从此产生了这颗光焰万丈的巨星。(第25页)

在这里,周汝昌说的绘声绘色,如见如闻,且引经据典(一是暗引了曹于雍正二年五月初六日上交的那份奏折,二是明引了《诗经》里的诗句),给人一个感觉,似乎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其实未必。

我们知道,曹頫于康熙五十四年继任江宁织造时,尚是一“黄口小儿”,又因他“原不成器”,所以他有些力不从心。不过,由于康熙的担待、顾怜,倒也并无大碍。可是雍正继位后,对他则没了格外体恤,只是将他视作了一般的奴才,“公事公办”(你干得好,用你;干得不好,一边歇着去),如此一来,曹頫就难免身心俱疲,惶惶不可终日,痛感到曹家自曹寅去世后所走上的下坡路恐是再也无力改变了。

以周汝昌的说法,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四、五月之间的一天”(周汝昌咋没重申他一直主张的曹雪芹或贾宝玉生于“四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呢),其实这段日子,对于曹家来说,恰恰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一个事儿接一个事儿的,全都不是好消息(参见拙文《话说曹頫——兼谈曹家败落的原因》,载《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别传》,新风出版社,20035月。)。并有史料表明,恰恰在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曹頫及内务府均向雍正汇报了江南三织造售卖人参的情况,并详细开列了各种人参的数量及售价。雍正阅罢档案了内务府的奏折,当即便提出质疑:“人参在南省售卖,价钱为何如此贱?早年售价如何?着问内务府总管。”(参见《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3月。)后经内务府核查,曹頫等果然有“隐价”行为,以至于雍正喝斥道:“尔等知无耻耶!”

在这样的一种大的背景下,纵然有场雨下得再及时再好,恐也不会给“曹頫心头的炎旱都带来了特别的滋润、凉爽和喜悦。”即便曹雪芹真如周汝昌所说的,是在这个当口出生的,曹家高兴自然高兴,但恐怕也高兴不到哪儿去!

如果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1715年)年,那便恰如周汝昌说的了:“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吧?看来还有一线生机?”因为曹雪芹出生时,其父曹颙业已过世(曹雪芹是遗腹子)

曹雪芹的相貌

曹雪芹究竟长的啥模样?现今恐怕不好说了。

有人认为,曹雪芹当是贾宝玉似的:文静、清秀、白皙……

在我看来,其实未必。因为,《红楼梦》毕竟是部小说,贾宝玉终究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二者并不能划等号;尽管我们能从贾宝玉身上找到曹雪芹少年时的一些影子。

六十年代,社会上一度流传过两帧小像,声称画主便是曹雪芹。然而许多年过去了,两幅小像依旧是妾身未明,真假难辨,所以对此也不便太过认真。

据我所知,清代的裕瑞(1771-1838)在其《后红楼梦书后》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姓曹。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闻前辈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当指《红楼梦》)绝妙尽致。闻袁简斋(即袁枚)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一粟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第113页。)

其中的“身胖头广而色黑”,当是对曹雪芹相貌的约略描述。

根据裕瑞的这个说法,曹雪芹长得有些令人失望,被誉为“文采风流第一人”的他,竟然生的:身子胖、脑袋大、皮肤黑……

然而,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裕瑞的话偏偏就是可信的。

其一,他说袁枚的随园前属隋家,隋家的前属曹家,这是对的。

其二,他说曹家与“平郡王府有姻戚往来”,也是对的。(平郡王福彭是曹雪芹的表兄)

其三,他说曹雪芹的“先人曾为江宁织造”,同样是对的。

其四,他说他自己的前辈姻戚有和曹雪芹交好者,当然更是对的。(经考察,最早以诗《题红楼梦》并可能与曹雪芹有过直接交往的明义,便是裕瑞的舅舅。)

其五,他说曹雪芹“善谈吐……”,也能在敦敏、敦诚或张宜泉的诗中得到印证。

当然,裕瑞也有说错的地方,诸如他说曹雪芹是“汉军人”,但总的讲,裕瑞的话还是属实的(不像袁枚似的,爱虚荣,好炫耀,常常说些不着调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承认,裕瑞所说的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当是与史实相符的。

只是有些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诸如李国文先生称:“若大师(指曹雪芹)看到那个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一脸俗气的市侩,就是他本人的话,我估计他会找根绳子把自己勒死的。”(李国文:《最怕胡庸医》,《文学自由谈》,2001年第5期。)

其实此言谬甚!

其一,即便一个人真就长的“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也未必就是“一脸俗气的市侩”,众所周知的弥勒佛,偏偏就是此等形象,焉有半点市侩气?

其二,同理,即便一个人真就长的“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也未必就一定“会找根绳子把自己勒死的”。据我所知(或者说在我看来),李国文先生偏偏就生的“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为什么他不去“找根绳子……”呢?

其三,以貌取人,或以貌度人,终究有些不妥。

我先前还听人讲过,曹雪芹本人绝对不胖,因为他的好朋友敦诚说他是“四十萧然太瘦生”,并称其中的这个“瘦”字,足以证明曹雪芹是个瘦子(李国文也持这一观点)

我知道,“太瘦生”一词,是有“很瘦弱”这层意思,但我依旧认为将此处的“瘦”字解作“瘦子”是不妥的。从生理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体型,虽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的(或根本的),还是由于后天的各方面原因所致。在我看来,曹雪芹应该一直都是个体态较胖的人,即便是瘦,也可能是他临终前的一段日子:爱子夭折了,书稿又未成,愁肠百转,寝食难安,再加上贫病交并,身子很可能就“瘦”了下来。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的瘦,就说成他这一生都瘦。

另外就是对这个“瘦”字的理解。我觉得,“四十萧然太瘦生”里的“瘦”,并不是指外在的“瘦”,而是指精神方面的“瘦”。自唐朝以后(唐时以胖为美),在文人的眼里,一个“瘦”字,更多地体现出某种品格和气质,即狷介、孤傲等等,这当是与曹雪芹的精神风貌相吻合的。

再就是,“太瘦生”一词,出自李白的《戏赠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敦诚引用此典,我觉得便是对曹雪芹的一种总体或精神方面的把握。倘若因此便认定曹雪芹长得“瘦”,就很可能违了敦诚的本意。

在这里,如果非要将敦诚的这句诗(“四十萧然太瘦生”)翻译一下的话,我觉得应是这样的:曹雪芹活了四十来岁什么都没有留下(四十萧然),只留下了一个狷介孤傲的书生本色(太瘦生);或者译作:曹雪芹四十余年寂寞冷落……

写到这里,不禁有一种悲凉之气扑面而来……

……就普通人的普通情感来看,我们当然希望曹雪芹有着较好的相貌,但是,作为《红楼梦》的忠实读者,即便曹雪芹长得再胖、再黑,我们也依旧会喜欢他……

不过,我记得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对茫茫大士作过这样几句描写:

“鼻如悬胆双眉长,目似朗星蓄宝光。”

此处有脂砚斋的一句评语,说是:“作者形容”。

好一个“作者形容”!由此,我们便可感知到曹雪芹的剑眉烁目、道风仙骨,更可感知到曹雪芹风流倜傥的神韵风采。

相关链接:

曹红读札:曹雪芹对“人”的认识……

曹红读札:曹雪芹为何关注日常琐事……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迷”与“悟”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母亲、曹雪芹的童年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慈悲心怀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晚年心境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西山生活

曹红读札:黛玉临终前到底想说什么

曹红读札:林黛玉绝对不是贾宝玉的亲表妹

曹红读札:宝玉、湘云绝非“恋人”

曹红读札:宝玉的“情”,以及“悬崖撒手”

曹红读札:曹雪芹与但丁

曹红读札:感悟曹雪芹的“人生理念”

曹红读札:清朝文字狱阴影下的《红楼梦》

曹红读札:贾府中的末世众生相

曹红读札:红楼人物,来到人间太悲催

曹红读札:王熙凤的“恶”

曹红读札:王熙凤识字吗?

曹红读札:晴雯“认了错”又如何?

曹红读札:香菱的记性

曹红读札:那一刻的宝玉,便是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