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的“性隐喻”谈片

 吴营洲文存 2022-07-11 发布于河北

《诗经》中的“性隐喻”谈片

吴营洲

自打《诗经》结集后,不仅代代传诵,还被尊之为“经”。但,其中的诸多篇什,不乏性爱描述,甚或有“少儿不宜”之嫌。

诸如《召南·野有死麕》的最后一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其画面或情形,十分生动、简明,就是那个女孩子在茂密、僻静的灌木丛中,对她的情人说:“温柔点啊你!”“别扯我的佩巾啊!”“别让狗听见了叫!”

其实,除了“明言性事”的,还有好些“性隐喻”处。

诸如《召南·草虫》中的“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其中的“觏”字,通“媾”,隐指“交媾”。为何会如此认为?因为“觏”的本意是“遇见、看见”,而其前句已有了一个“见”字,何须再“见”!可谓不通!它只能是“媾”!由此或可做如是揣想:此诗的编订者,利用汉字的通假性,用“觏”置换了“媾”,以此来“混淆视听”,淡化“不雅情节”。当然,倘若谁视“觏”为“媾”,那他就“思有邪”了!是这样吗?或许吧!

诸如《曹风·候人》中的这句“婉兮娈兮,季女斯饥”,其中的“饥”,并非“腹中饥”,而是隐指“性饥渴”。

诸如《郑风·狡童》中的这句“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其中的“食”,并非埋怨“狡童”不与我共餐,而是隐指“不与我对食”。“对食”者,乃古代性爱之隐语。

只是有些“隐喻”,一看便知,不言自明,有些则经他人点示,才会若有所悟。

诸如《陈风·泽陂》,今人多认为这是首少女对某男子私下倾慕的情诗,诗中的句子意境很美,也极带感情:“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然而,郑玄却说:“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毛诗笺》)坦率地讲,看到这等解释,真的令我大吃一惊。不过仔细想想,就“蒲”的形状而言,倒确形象逼真。

诸如《齐风·敝笱》中的这句“敝笱在梁”,字面意思十分浅显,即“一个破鱼篓在河梁”,然而有论者称,这个“笱”字,实为女性生殖器之隐喻,“敝笱”者,即“破鞋”。如此一来,此诗的“敝笱在梁,其鱼鲂鳏”句,就是“在梁”的那个“敝笱”,任由“鱼”进进出出。而“鱼”字,既可喻女性,也可喻男性。

诸如《郑风·野有蔓草》,今人多认为这是首十分曼妙的情诗。此诗共两章,后一章是:“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此诗不仅意境很美,画面也很美:在一个露珠莹莹的清晨,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阡陌不期而遇,宛然一笑,相互倾心,其欣喜之情便难抑制,遂就“与子偕臧”了。其中的“臧”字,一说通“藏”,意为和你一同藏到无人所知的僻静处。这是啥意思?估计只要不是实傻子,认谁都心知肚明。难怪有论者称:“此诗两章末尾两句'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写出了诗之精髓,可谓传神之笔。”(徐志春编著《诗经译评》)而《魏风·十亩之间》一诗的最后一句“行与子逝兮”,与此诗中的这句“与子偕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人多认为《十亩之间》是首采桑民歌,也有人说是首“情诗恋歌”:“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此诗描述了春日桑林间,采桑女子在辛勤劳作之后,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逝”去的情景。而这个“逝”字,也是大有深意的!“逝”者,有着“逝去”“离去”“隐去”“消逝”等等意思,试想,姑娘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逝”去,远离众人,会干什么呢?

关于《王风·君子阳阳》一诗,今人多认为是描写王城贵族在房中歌舞行乐的:“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但曲黎敏却认为,此诗是“描写夫妇居室之乐”的。她称:“此诗中的竹簧和扇翿也都是性生活的意象。相传伏羲做'笙’,取其'生育’意;女娲做'簧’,以其中空而受簧也。”并称:“此外,此篇还有三个词暗指'性’,一个是'入房’,即行房意。一个是'翱翔’,像男子行房之动作。……最后一个词'其乐只且’之'且’,此字本是男子生殖器之象形,所以此句的翻译应是:'多么快乐啊男欢女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然而在我看来,尽管曲黎敏对此诗的解读“有根有据”,也能“自圆其说”,但我还是碍难苟同的。不过,她的这番话,确实让人“长知识”。

有论者称:“《诗经》表现性爱的手法是高明的。《诗经》的高明在于它充分利用了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使读者阅读的时候不至于堕入简单的感官刺激,单纯、正经的读者甚至根本不会想到那是性描写。”(丁启阵:《〈诗经〉里的性描写》)窃以为此言甚是。

相关链接:

诗骚读札:《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诗骚读札:“《诗经》今译”类图书琐谈

诗骚读札:《关雎》并不是情歌、恋歌

诗骚读札:《诗经》中的“讽刺诗”

诗骚读札:《螽斯》:一首锋芒锐利的诅咒诗

诗骚读札:《兔罝》是首“赞美诗”吗?

诗骚读札:“关关雎鸠”的“关关”

诗骚读札:《君子偕老》的一个标点

诗骚读札:《无衣》是首“厌战诗”

诗骚读札:《墙有茨》的“本义”

诗骚读札:《东山》是何时写就的

诗骚读札:《黄鸟》背后的“阴谋”

诗骚读札:《汝坟》中的“王室”

诗骚读札:《候人》“题旨”一解

诗骚读札:《二子乘舟》琐谈

诗骚读札:《东方之日》小议

诗骚读札:《东门之杨》断想

诗骚读札:《鹑之奔奔》杂说

诗骚读札:《小星》杂议

诗骚读札:《株林》野史

诗骚读札:《甘棠》杂想

诗骚读札:《葛藟》读后偶感

诗骚读札:为什么是“羊牛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