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尚振奇 2022-07-11 发布于吉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总结,快收藏!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临床工作中经常可见内镜报告萎缩性胃炎及分型,规范的病检报告会给出萎缩程度以及是否合并有肠化,众所周知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那么萎缩程度、范围及肠化三者是什么关系呢,风险等级孰重孰轻呢?

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个病例

患者,男,53岁,因腹胀门诊行胃肠镜检查。

既往史:幽门螺杆菌(Hp)根除史。胃镜检查:如图

图片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O-3型

病理: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化(+++)

图片


该患者为全胃萎缩,胃癌风险较高嘱患者口服叶酸,定期复查胃镜。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范围的判断标准

目前内镜医师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为木村·竹本分类。

木村-竹本分类法根据内镜下萎缩界限范围进行分类,萎缩界限从胃窦开始至小弯,未超过贲门者为闭合型(close type,C型),超过者为开放型(open type,O型)

图片

每型又分为3个亚型:
C-1、C-2、C-3型
O-1、O-2、O-3型
  • C-l:萎缩界限局限在胃窦部
  • C-2:萎缩界限超过胃角
  • C-3:萎缩界限超过胃角且接近贲门
  • O-l:萎缩界限刚过贲门
  • O-2:萎缩界限已经遍及整个胃底
  • O-3:萎缩界限延伸到胃体

图片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程度分级

临床一般结合内镜下萎缩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图片

3

病理提示萎缩,
就一定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吗?

理论上讲病理结果是指导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病理活检部位及内镜结果综合判定,我们知道萎缩性胃炎萎缩主要从胃窦部沿体部小弯向口侧扩展,萎缩界限内镜下多数能观察到,但该疾病发展之初内镜下表现并不明显,而临床工作中内镜医师多于胃窦部取材,如果仅有胃窦部病理诊断萎缩,内镜提示非萎缩性胃炎,此时病理诊断临床意义有限,建议结合内镜结果及患者临床表现,以免过度诊断造成患者心理恐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原因引起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造成腺体数量减少,如活检取自溃疡边缘,腺体减少不一定代表萎缩性胃炎。

为避免误诊、漏诊《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2017版》指出常规胃黏膜活检:建议取5块活检,2块取自距幽门2~3cm的胃窦处(1块取自胃小弯远端,另1块取自胃大弯远端),2块取自距贲门8cm处的胃体(1块取自胃小弯,1块取自胃大弯),1块取自胃角。取自不同部位的标本应该分开放置,并将部位标记清楚,结合不同部位活检病理和内镜结果综合诊断。

4

病理提示重度萎缩和内镜诊断
重度萎缩性胃炎(O-2,O-3)哪个风险更高

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分级是依据固有层内腺体减少数量为指导,

  • 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 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
  • 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往往病理诊断重度萎缩时内镜下胃粘膜萎缩范围也更广,它们代表了胃粘膜萎缩的程度和范围两个维度,两者均提示有较高的癌变风险,需引起重视。

5

内镜提示局灶性萎缩
就应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吗

已知萎缩性胃炎进展是从胃窦部小弯向口侧扩展,但是这种扩展是以多灶状方式进展的,所以内镜下往往描述萎缩区域胃黏膜为红白相间,白相为主,其中白区为黏膜萎缩较为明显区域,这种多灶萎缩性胃炎即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有时也会存在一些非萎缩性胃炎伴局灶萎缩,这种局灶萎缩多为深度活检、溃疡、或内镜下治疗(EMR、ESD等)后瘢痕形成,对于这类萎缩可结合病史不予诊断萎缩性胃炎。

6

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发生肠化吗

胃粘膜萎缩分为两种类型:

(1)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肠上皮化生腺体或被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

(2)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纤维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固有腺数量减少。所以萎缩性胃炎不一定发生肠化。

7

有肠化改变,就可以诊断萎缩性胃炎吗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它是胃粘膜损伤的一种指标,因大部分胃粘膜萎缩为化生性萎缩,一般胃窦部病理取材提示肠化建议诊断标准从严,不诊断萎缩或诊断为轻度萎缩性胃炎;胃体、胃角部位的活检如果出现了肠化,基本提示有胃体、胃角的萎缩,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8

肠化、萎缩哪个癌变风险更大

按照Correa提出的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除恶性程度较高的印戒细胞癌以外,大部分胃癌是经正常胃——浅表——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循序渐进发展的模式,所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肠化要比萎缩风险大。

图片


9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首先需祛除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阻滞胃癌进程,而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c、b12等)和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平者,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萎缩和肠化的组织学改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提出中成药如胃复春、摩罗丹等也可主治萎缩性胃炎。

10

萎缩性胃炎的监测和随访

对于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可每2~3年复查胃镜;累及全胃的重度萎缩和肠化者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内镜。

参考文献:
[1]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2017版
[2]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3]《消化病学》陈旻湖杨云生
[4]《胃癌病理》塚本彻哉
[5]胃粘膜病理活检诊断张黎
[6]《京都胃炎分类》加藤元嗣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杨家龙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本文审核:杨卫生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XU

版权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