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饼有松压饼与紧压饼之分吗?

 小陈茶事 2022-07-11 发布于福建

《1》

时常听到有茶掌柜在卖白茶饼的时候,使用一个“王婆卖瓜式”的形容。

“看,我这块饼压得很松,它是块松压饼。”

言下之意,这块饼是松压饼,而松压饼压饼技术更好,再递进一层意思就是,我家的饼压得好,是块好饼,值得买!

大多数时候,看到视频的茶友们,也通常“闻弦而知雅意”,对茶掌柜借“茶饼松压”而表达出来的自我优势表示肯定与认可。

从而,慷慨解囊。

还会推荐给朋友,理由跟茶掌柜的一样,这块是松压饼,值得买。

茶友的朋友听完这话,大脑里想必会浮起两个认知:1、松压饼比紧压饼好;2、除了这家有松压饼,外面卖的饼紧压的居多。

继而,也慷慨解囊。

但其实,这里面的认知,还是有好多有失偏颇之处。

白茶饼,散白茶,紧压茶,再加工茶,这些概念,在上述场景里似是而非,模糊不堪,实在是茶友们买茶路上不必出现的沟壑纵横。

那我们就来说一下吧。

关于是否真的有松压饼与紧压饼之分,关于松压饼是否就比紧压饼好,关于市场上是不是松压饼甚少而紧压饼极多,且听村姑陈一一剖析。

《2》

首先,关于紧压茶。

紧压茶,是茶叶当中的一个分类。

茶叶的分类原则,是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同时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来进行分类的。

按上述标准来分,茶叶可以分为:

1,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2,红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

3,黄茶(芽型、芽叶型、多叶型);

4,白茶(芽型、芽叶型、多叶型);

5,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其他乌龙茶);

6,黑茶(湖南黑茶、四川黑茶、湖北黑茶、广西黑茶、云南黑茶、其他黑茶);

7,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袋泡茶、粉茶)。

总共,全国当下的茶叶产品,能分为七大类。

当然,主流仍然是六大茶类,第七类,大多是指前六种茶的不同形态而已。

比如绿茶粉,白茶饼,黑茶砖.....它们在官方分类上,就不与自己本茶类分在一起,而归属于第七大类。

我们开篇提到的白茶饼,它就属于紧压茶,归于茶叶的第七大类——再加工茶。

可见,六大茶类之外,是有紧压茶这种形态的产品的一席之地的。

而某些茶掌柜频繁提到的“松压饼”,“松压茶”,倒是并未在茶叶的官方分类文件里,窥得只言片语。

《3》

虽然,官方文件里并没有松压饼、松压茶这种明确的概念与定义。

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还是经常碰到茶饼压得松和紧的问题。

这就告诉我们,压饼这门技术,它也是有讲究的。

大多数茶友都知道, 制茶讲究技术,同样等级的白牡丹,不同的制茶师做出来,颜色、香气、滋味都会大有不同。

但见过压饼、去过压饼车间,知道那里是个什么情况的茶友,少之又少。于是,便对压饼还需要技术含量这个事情,完全不知情。

其实,压饼的技术含量,非常大。

甚至可以大到,影响一款原来品质极高的散茶——产区、工艺俱佳的散茶,如果压饼时的天气没选择好,压饼的技师没有选择好,有可能从前是100分,压饼后反倒减退到80分去。

可叹可气。

故而,压饼这门学问,并不简单。

技术好的压饼师傅接活接到手软,而技术不好的,则门可罗雀。

只能到压饼厂里去上班,呆在一个臭烘烘的车间里,天天压一些渥堆作旧的咖啡色老白茶饼。

灰头土脸,尘满面鬓如霜。

《4》

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光从一块饼,是难以窥得这门技术精要之一二的。

只能粗略大致地看一看。

看哪些地方呢?

一看松紧度。

压得过松,不好。太松了容易散,容易变形,还有可能要重压一次,过度损耗内质。

压得过紧,不好。太紧了难以撬开,也不利于茶饼内部的陈化——同样的醇厚汤感,别的饼可能3年就实现了,压得过紧的白茶饼,怎么着也要5年起——白白虚耗了时光。

好茶饼就必须要压得松紧适宜,叶片与梗重叠,但又不过分相融,彼此之间又亲又疏,有距离又不失亲昵。

这样的饼,既不会散开,又不至于难撬,同时,还留下了自然的缝隙给茶饼以匀速陈化的空间。

这才是好白茶饼该有的松紧度。

而二看,则是看整碎程度。

好的白茶饼,是要看芽叶条索的完整程度的。如果大多数都是完整的芽叶连枝的结构呈现在饼上,方是好材料压出来的好茶饼。

而如果一块饼,看上去黑黑的,乌乌的,咖啡色的,叶片与叶片之间还嵌合在一起,撬都撬不开,需要借助外部的锤子等工具才能将它敲开,那就说明,这饼,它是底料压的,不是好料。

完整的原材料压出来的白茶饼,说明是精心准备的,是优质的饼,这样的饼,才有喝的价值,才有陈化的必要。

碎片碎料压出来的白茶饼,也许只是舍不得扔掉压箱底的底料,废物利用而压成饼,这样的茶,陈化的价值是极小的。

就像买蛋糕,我们都会买那块烘好的完整的蛋糕,谁还会去买切下来的蛋糕边角料呢?

《5》

紧压茶,是一种茶叶类型,它归属于再加工茶这一大类。

六大茶类中的任一种茶,它但凡压成砖,饼,窝窝头,巧克力片,钮扣粒.....都属于紧压茶这个范畴。

一块白茶饼,无论它压得松,还是压得紧,都属于紧压茶。

中华文化讲究对称之美,但紧压茶的对立面,是散茶,并不是松压茶。松压茶这个概念,现行的国家标准里,都没有涉及。

纯系杜撰。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2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2篇:终篇,2022春茶的四个关键词

第31篇:荒野茶隐退,生态茶登场

第30篇:紫云英、清明草、山杜鹃,多元植被簇拥的茶园太美了!

第29篇:今天的天气,热得离谱

第28篇:今天终于去采荒野白牡丹了

第27篇:降雪、倒春寒、多日大晴天,清明白牡丹成了春茶宠儿

第26篇:清明白牡丹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第25篇:艳阳高照、清风徐来的一天,我们相伴采白牡丹去

第24篇:干燥的天气,最适合做白茶

第23篇:今年白牡丹的价格如何?

第22篇:今年的太姥山,很寂寞

第21篇:牡丹王的季节结束了,一级白牡丹采摘拉开序幕

第20篇:今年的春茶季,请不到挑茶工

第19篇:捡剔白茶,是把哪些东西从毛茶里捡出来剔出去?

第18篇:从制茶工具的变革看福鼎白茶的发展

第17篇:今年牡丹王的两种相貌

第16篇:素了半个月,想吃肉,结果把手割了一刀

第15篇:福鼎的白茶厂为什么对场地要求那么大

第14篇:今日凌晨发生的地震对今年春白茶有何影响?

第13篇:今日下雨,停工一天

第12篇:试毛茶,茶季里最快乐又最痛苦的事

第11篇:家庭采茶成为新趋势

第10篇:突然降温的一天

第9篇: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春茶笔记

第8篇:春茶季,天气预报是最不准的数据之一

第7篇:白毫银针的一天

第6篇:从栀子花树的消失,谈白茶的开发之路

第5篇:春茶开启,太姥山开始小范围采茶!

第4篇:同为抛荒白茶,为什么有的便宜,而有的贵?

第3篇:今年白茶的价格趋势预测

第2篇:白毫银针还在萌发,那这两天上市的都是些什么茶芽?

第1篇:2022春白茶采摘倒计时,福鼎各茶区长势如何?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