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溪路——心里熟悉的一条路

 zzm1008图书馆 2022-07-12 发布于上海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条熟悉的路。我的心里一条熟悉的路,是上海普陀区一条既不显眼又极普通的一条路——花溪路。


在上海市西部,普陀区曹杨新村地区,有一条充满诗情画意路名的花溪路,蜿蜒迤逦。南起桐柏路,北至梅岭北路。长1016米,宽11.0~12.0米,车行道宽5.5~6.0米,新中国刚解放时1952年筑建。


花溪路有点小名气,一是因为它五十年代修建在上海乃至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最早的一条马路之一,承载着历史意义;二是因为近几年来,上海搞景观路活动,它是比较早定为秋季定时不扫落叶的景观路,2014年11月,花溪路首次被列为秋季景观路。


花溪路道路两旁的梧桐树高大参差,枝繁叶茂,道路阳光遮阴作用很好。附近又有兰溪青年公园和曹杨公园,环境优雅。有人监测,夏季可比周边热中心地区温度低0.6一2.1度,有人把花溪路列为上海“清凉地”之六。






“红桥”是曹杨新村地标之一,它横跨“曹杨环浜”之上,是连接新村到曹杨商场、娱乐、文化中心的桥梁。最早是木板木栏桥,两边是“弹格路”(有人叫石阶路)。随着发展,现在是水泥桥、柏油马路了。





曹杨环浜是普陀区曹杨新村的一条环形封闭河道,据介绍:全长2208m,宽8~14m ,水深0.5~1.5m,总水面面积24933平方来。它的周围楼房林立,居住着10多万居民,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极高。过去由于大量城市污水和垃圾注入,环河水体发黑发臭严重,是上海市有名的城中心臭水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组织对曹杨环浜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整治工程,包括修筑砼、石驳岸,底泥疏浚,截流入河下水道污水,修建环河周边绿地和公园,构建水生物、植物净化水质生态体系等。2003年起,普陀区又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按照间隔标准让沉水植物安居。春夏适当使过密的水草变疏,秋冬则“丰满”水下植物群落。每年还要投放鲫鱼、鲢鱼“小宝宝”250公斤。还固定两处水质采样点,每月采样检测一次。通过一系列环保措施,使曹杨环浜水质大有改观。




曹杨环浜是普陀区的品牌地标,如果把环浜比作曹杨地区美丽的珍珠项链的话,那么环浜边上的每个公园,犹似项链上的一颗颗明珠。



有人编了一个顺口溜反映曹杨环浜几十年治理的结晶:”五十年代河成环,八十年代建护岸,九十年代休闲路,世纪之交风景线,水变清来地变绿,房变美来路变静,红桥垂钓有八景,美好家园人人爱”。上述的八景,即:“山水小筑,鲤鱼嬉水,花溪休闲,红桥垂钓,曹杨健身,兰园登舟,桂巷雕塑,拱桥香飘。”



远处大楼是“普陀区中心医院”。



曹杨新村始建于1951年,那时刚解放不久,国家为定无居所的产业工人,兴建的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人民新村,也起着样板示范作用。产业许多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陆续在此安家落户。经过逐年的建设,曹杨新村已发展为拥有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环境,交通等资源的大型成熟社区。作为全国首批外事接待单位,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150多个国家的首脑,政要和旅游团队。




位于花溪路旁的“曹杨新村村史馆”,值得参观。



曹杨新村有10多万居民,有不少是解放后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产业工人。他们在五、六十年代为新中国初期的开创建设,付出了热血和汗水;为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砥砺前行,做出了奉献和牺牲。今天,他们老了,往后时间久了,人们可能会谈忘他们,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花溪路,桐柏路口是我中学母校“上海市曹杨三中”。后来经过多次改名,现在是“曹杨二中附属学校”。每次看到,格外亲切。



我读中学时,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二点一线,花溪路几乎天天走。这条路的梧桐、幽静、诗意给我印象深刻,是我心中最熟悉的一条路之一。

仲秋,再次徜徉在花溪路上,怀旧意生,思绪万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