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病(病理学考点)

 壹亩莳 2022-07-12 发布于浙江

2022N124B.肝细胞气球样变是
2022N125B.原发性高血压时细动脉硬化的病变是
A.水样变性                         
B.脂肪样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淀粉样变性

参考答案:A/C

1.诊断标准
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
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特殊类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可分为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

2.
良性高血压(即 缓进高血压)  按病变发展分为三期:
1)功能紊乱期  基本病理改变为
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收缩、血压升高;因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痉挛缓解后血压可恢复正常;一般不需要服用降压药;

2)动脉病变期
1细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的入球小动脉视网膜动脉脾的中心动脉
由于细小动脉长期痉挛,加之血管内皮细胞受长期的高血压刺激,使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受损,内皮细胞间隙扩大,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中;
同时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平滑肌细胞因缺氧而变性、坏死,使血管壁逐渐由血浆蛋白、细胞外基质、坏死的平滑肌细胞产生的修复性胶原纤维及蛋白多糖所代替,正常管壁结构消失逐渐凝固成红染无结构均质的玻璃样物质,致细动脉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闭塞;

2
小动脉硬化  主要累及肌型小动脉,如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的小动脉等;

3)内脏病变期
1心脏病变  主要表现为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早期,左心室乳头肌和肉柱明显增粗,心腔不扩大,相对缩小,称为向心性肥大
晚期当左心室失代偿时,心肌收缩力降低,逐渐出现心腔扩张,称为离心性肥大
心脏的典型病理变化为: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离心性肥大,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

2
脑病变  包括脑水肿或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等;
脑出血为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脑出血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皮质、脑桥和小脑,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区最多见机制:这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导致豆纹动脉易破裂出血

【例1】
2019N37A 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累及的部位是
A. 小脑
B. 大脑基底核
C. 脑桥
D. 丘脑

3肾脏病变
 高血压时,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肌型小动脉的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致病变区的肾小球缺血发生纤维化、硬化或玻璃样变,相应的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面凹凸不平,呈细颗粒状,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4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细动脉硬化

3.
恶性高血液(即 急进高血压)
定义: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mmHg,进展迅速,可发生高血压脑病,或较早就出现肾衰竭,或常出现视网膜出血及视盘水肿;

1)特征性病变  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显著增厚,伴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血管壁呈层状洋葱皮样增厚,管腔狭窄;
坏死性细动脉炎  常累及动脉内膜和中膜,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2)小动脉病变  主要累及
肾、脑和视网膜
肾的入球小动脉  最常受累,病变可波及肾小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发生节段性坏死;
大脑  常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微梗死形成和脑出血;

汪师兄提醒

良性高血压(即 缓进性高血压)主要为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动脉硬化;
恶性高血压(即 急进高血压)主要为肾入球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例2】
2009N135B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例3】2009N136B 恶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A.细动脉玻璃样变
B.细动脉纤维化
C.细动脉淀粉样变性
D.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例4】2006N43A 引起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最主要病变是
A.部分肾小球纤维化
B.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C.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
D.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E.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例5】
2011N163X 高血压病可引起的脑内病变有
A.脑水肿
B.脑梗死
C.脑出血
D.脑内微小动脉瘤

参考答案:1~5 B/A/D/D/ABC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