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延飞:你的文章写的太烂,该怎么办?

 牵着蜗牛狂奔 2022-07-12 发布于河南

累计连续更文865篇,本文1652字。
01
那天中午,太阳还挂在天空,突然来了一片乌云,然后就下了一阵大雨。十几分钟后,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我拍了一些照片给朋友看,他们都很吃惊,今天出彩虹了?不会吧,我怎么没看到?我回复他,不仅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天,生活中不缺乏美景,少的是发现美丽的眼睛。
忽然,我就想到一位网友的问题:席老师,我的文章写不好,不想发到朋友圈,只发给你一个人,可以吗?
我哑然失笑,真是一个傻孩子。美丽的彩虹高高挂在天上,也没有藏着掖着,我们周围有几个人看到了?你以为你的文章一发出来,就“高朋满座,观者如云”,不可能的。真的没有几个人有闲心看。我的朋友圈里有四千多人,后台数据显示,每天会看我文章的也就一百人左右,有时候甚至更少。
所以,完全不必为此而担心。无论好坏,不用担心自己熟悉的人会看到。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住在桂林的人并不觉得桂林多美,住在泰山脚下的人不会关注日出,你的文章写的好坏,没有几个人会看到。
02
写文章要有大胸怀。
古人说,文以载道。我们写文章,究竟能给读者带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洞见”“十点读书”等文章为何常常10万+?就是观点把握好,能引发读者共鸣。
我们不能为了自嗨而写文章。
我很少写风花雪月类的文章,不是我没见桃红柳绿,莺啼鸣啭,也不是我感受不到“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我只是想,这些风景自然有人描绘,若不是心怀阳光,世间美好总有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有人喜欢我的文章,说我的文章浅显易懂。殊不知,我那是读书太少,理论那玩意儿,我都搞不懂,怎敢拿来糊弄人,再加上本身识字量不多的缘故。
去年,我的文章《给青年教师的假期成长清单》被二百多家媒体转载。一位网友发信息给我:假期是为了续命的,你的清单要完成每天24小时哪里够用?这样做谁还愿意做老师?
你有权选择清闲选择躺平,也有权力选择拼一把,总不能自己不想努力,也嫉妒别人爱读书爱上进吧?
总有人喜欢自己生活在梦里。
03
余华老师的写作秘诀:不停地写。
余华原来是个牙医,负责拔牙。每天看到文化馆的人整天在街上溜达,就很羡慕,还问人家:你们怎么不上班?文化馆的人说,我们在街上晃荡就是在上班。这个工作好啊,不用那么累。
可是,一打听,想进文化馆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会唱歌,会跳舞,会写作”。余华想,前两个条件自己没戏,只有第三个条件可以练习。于是,余华找来了《人民文学》,开始学习里面文章的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从1980年开始的三年里,余华除了拔牙,就是学习写作和海量阅读。
古今中外名著,无所不读。直到1983年,余华的写作事业才迎来了转机。
这一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第一宿舍》被杂志《西湖》采用了。
同一年,杂志《青春》又发表了他的第二篇小说《鸽子,鸽子》。
这让余华信心倍增。
也在这一年,余华如愿进了文化馆,从此不再给人拔牙了。
海量阅读,不停地写,这就是余华告诉我们把文章写好的秘诀。
04
没有谁一开始就笔走龙蛇,下笔千言,写作需要历练。
我最喜欢的作家有鲁迅,余华,莫言,叶广岑,郑渊洁,石悦(当年明月),二月河,都梁,李佩甫,新锐作家李尚龙。
叶广岑,京味女作家,语言清新明快,堪比林海音。
郑渊洁,持续四十年专注写童话故事,毅力让人感动。
作为海关人员,因爱好历史,用业余时间写出一部著作而闻名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畅销数十年。语言诙谐幽默,让人爱不释手的作品。
李尚龙,是一个不断折腾的新锐作家,不断迭代自己。
其他作家,自然不必多言。通读一个作家的所有文学作品,这就是最好的写作学习。
打开自己的朋友圈,不要封闭自己的空间,不要设置三天可见。因为,自己的朋友圈也是你自己的舞台。你的言行举止,生活所感,转发的文章体现了您的品味,同时也打造了您的人设。
脸皮像我一样厚一些,写得不好也敢四处乱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本人以为,你的朋友烂文章看多了,他们就不觉得烂了。
不断读好的文章,不停地写,我们要坚信,三年后的我们文章一定比今天写得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