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大象旅行团的漫漫回家路——《大象的旅程》精读

 石头052631 2022-07-12 发布于河北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576

还原大象旅行团的漫漫回家路——《大象的旅程》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五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一群大象突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一路上,它们越过江河,穿过山川,还生下了象宝宝,来到了人类生活的地方。对它们来说,这些地方是如此的陌生,它们庞大的身体撞坏了房屋,巨大的脚掌踩坏了庄稼,而人类,正远远地望着它们……

二、绘本信息

书名:大象的旅程

文:黑鹤

图:九儿

奖项:2021年度第九届“中国童书榜”最佳童书奖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蒲公英童书馆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9

三、绘本精读

【软封面】

解析:

还记得那群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短鼻家族吗?一路北上,它们越过江河,穿过山川,一年多之后,返回了属于自己的栖居地。这群大象为什么离家出走?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它们和人类是如何相处的?怎样跟小读者讲述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

《大象的旅程》还原了大象慢慢的回家路,但并不是新闻事件的绘本版,它融入了创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封面就是以震撼而流传甚广的象群熟睡照片为底本并绘制的,把憨态可掬的大象萌萌的一面呈现给小读者。就当是一次回顾旅行吧!

【封面】

解析:

大象家族踏着红土地,在断鼻母象的带领下,一路北上。头象眼睛里面带忧伤,巡视着前方,判断着路况,内心在纠结,是质疑前行道路的可行性吗?

我们再回顾一下 短鼻家族北上的过程:

20203,云南西双版纳的16短鼻家族亚洲象,离开了原来的栖息地,以自由行走的姿态一路北上,开始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让人们感受到这种庞然大物的不可阻挡。国家林草局北移大象工作指导组对大象北上进行了全程跟踪,离家17个月,跋涉500公里,穿过普洱、墨江、石屏和玉溪等地,这群野生亚洲象生育过、离群回家过、落单过、被遣返过。2021 88,南归的象群从元江桥上通过,返回了属于自己的适宜栖居地。

20203月,一群由11头成年象、5头小象组成的野生亚洲象群,从西双版纳州进入普洱市,并一直北上。

20207月,象群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菠萝地里撞上了一位醉酒男村民,最终该村民意外死亡。检测员赶来,用无人机拍下肇事的象群。其中领头母象,它的鼻子比其他大象短了一大截,约有二十厘米,象鼻直愣愣地挺着,无法弯曲,顶端像一个杯口。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个象群有了名字——“断鼻家族

20201122日,象群中一头母象在宁洱县梅子镇产下1头小象,数量变成17头。

202012月,象群在普洱市墨江县生下另一头象宝宝(另一种说法:2021328日,象群中另一头母象产下1头小象。),数量变成18头。

2021312日,1头成年老象从墨江县通关镇返回宁洱县磨黑镇。数量变成17头。

2021424日,2头亚洲公象返回普洱市墨江县内,专家怀疑是2头年轻公象被迫“自立门户”,象群变成15头。

2021524日,一头亚洲象落单(喝酒糟昏睡),另14头进入玉溪市峨山县25日傍晚,落单象跟上队伍。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侦察小组开始全程监控象群。

202166日凌晨,1头公象离群3177抵达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子保护区,象群变成14头。

20218820时,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桥,平安回归栖息地。

17个月,象群北上西迁后,途中几经迂回南下东移,大象终于回家了!

【前环衬】

解析:

用略带纸纹质感背景为大地的剖面,用灰色画笔勾落出大象的轮廓和神态,一群素描的大象鱼贯默默上行,沉重的身体让四肢深深陷入土壤中,暗含它们一路北上的艰难与困惑,上行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北上之旅。

作者采用牛皮棕色、有凹凸纹理、褶皱质感、经典素雅的中国复古作旧纸张为背景和载体,记录北上大象的行程,深深触发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与记忆,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更长,更令人难忘。而将更多的纤维直接暴露在外面,从而让纸张的手感更加原生态,效果也就更多元。

17头大象家族,有长有幼,有雌有雄,这里不代表实际北上的数量和种类,只代表着一个群体。能看出头象的断鼻吗?

【扉页】

解析:

象群走出了芭蕉林,走出了温暖湿润的雨林地带,一路北上,踏上了寻觅之旅。远景中蓝色山丘与中景绿色的草地,伴随着大象家族踏上不可预知的出行。

这是大象家族的旅程,还有小象跟随其中,画家硬笔下的小象惊奇地看着同胞们的行动,想告诉它们什么呢?作者的签章,定格在2021.8.8首发。

“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老子在说“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故能看似“无形”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

这里的“大象无形”,暗含物相世界里的万千大象,凸显大象与人类的兼容百态与格局。

【第1画面】

原文:象群在黄昏出发。

解析:

20203月,象群共计16头从西双版纳州进入普洱市,并一直北上。可以注意到,大象刚开始走出时,背后是西双版纳原始雨林的边沿,继而走进一个它们并不熟悉的环境。

素有森林生态博物馆美誉的西双版纳,拥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鸟儿在枝头起起落落,猕猴在树丛中窜来窜去,麂子和马鹿轮番到池塘喝水,成群的野生亚洲象悠闲的在次生林中取食粽叶芦等美食,但它们为什么要出走呢?

这一次的亚洲象北迁表现有些异常,可能是因为象群的首领还比较年轻,经验不足,于是走错路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亚洲象的栖息地受到挤压,无奈之下才进行迁徙的。当然,这两种可能性是并不冲突的,有可能是亚洲象失去了生存的家园,所以才被迫选择迁徙的。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亚洲象,在4000年前亚洲象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大陆地区,最北可到达目前北京、河北和山西一带,而目前中国的亚洲象仅分布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普洱市的思茅、江城、岳宋、南滚河和那帮坝地区。受益于严格的禁猎措施和政府的保护,亚洲象从20世纪9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

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喜群居生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眼小耳大,四肢粗大强壮,背部隆起,前肢5趾,后肢4趾,全身有灰棕色稀疏短毛,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鼻子一直下垂到地面,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白色的象牙是雄性亚洲成年象(包括非洲象、猛犸象)的獠牙,长达1米多的象牙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而亚洲象中的母象及未成年象却没有。

象群北上的队伍中,还有一头刚刚出生的小象,而在成年大象前额左右看到两大块隆起的智慧瘤,隆起的背部和下探到地面的长鼻子,但分辨不出所谓的“断鼻”母象,只可惜作者并没有还原出这一重大关键问题。

【第2画面】

原文:在头象的带领下,它们离开世代生息的森林,向北方走去。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解析:

画面中10头大象的背影,并不是其全部,它们离开世代生息的雨林,向北向东走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可以让小读者来判断大象的走向呀!

大象喜欢浴水、游泳,活动量大。大象不仅是个游泳高手,甚至在水中就跟一条鱼一样,连深水都不怕。所以他们遇到水源,总是喜欢涉水冲凉的。

它们一路显得悠闲自得而有爱,母象关注着小象,公象相互嘻逐,头像默默前行。

从画面中看到一种趋向,左侧绿树遮满画面,右页则露出了白色的天空,也暗示森林的覆盖率在减少,大型森林被低矮植被所代替。

【第3画面】

原文:象群上路的第三天,一头小象降生了。对于出生的小象,这是艰辛的旅程。

解析:

20201122日,象群在普洱市梅子镇生下一头象宝宝,数量变成17头,也就是一路北上后的8-9个月后。

作者把小象降生的时间提到了开始北上的第三天,而非史实中的半年后。有一种北上的迫切性和时间的观感,这里预示着对大象家族也是一个艰辛的旅程。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左右,出生后即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踏上北上之路。这显然不太适合长途跋涉,因为当时天气正在一天天的变热,如果路途中没有大量水源,幼年象很可能因饥渴而死,长途跋涉也很不利于幼年象的成长。

大象怀胎长达22个月,抚养小象长大不仅是出于母性的关怀,还是整个家族的共同使命。每一位成员,都在小象的抚养中担任不同的角色,除了小象的母亲之外,它的阿姨姐妹,都对小象的成长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和职能,一起尽力抚养它长大。

小象刚刚落地,三头成年母象和两头未成年小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怀,这里深含了母象和大象家族的希望。因为,对大象家族而言,每一个新的生命,都是家族付出巨大艰辛才得来的恩赐!都是事关家族的延续。而刚刚生下来的小象看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惊奇的眼睛都瞪圆了。

小象生下来大约一个小时就能自己走路了,这不乖乖跟在母象身后上路了。一棵鲜绿的小树暗示小象的朝气与活力,而母象并没有帮助小象,自然界中动物的世界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环境。

【第4画面】

原文:象群已经踏出原始森林的边界,树木越来越稀疏,种类越来越单一。它们走过橡树林,每一棵树的高矮、粗细、年龄都是一样的。这不是森林。

解析:

大象走出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边界,象群走过草地,走进人造橡树林,背后是蓝色的远山,小象夹在大象中间苦苦跟随,头象翘望着远方,它们一路期待大量的食物来充饥。而眼前的橡胶林又不能果腹,它们只能走向更远的地方,自然界中第二大动物群体在自然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了和无可奈何了。

画面多采用无边框和白色边框的形式,前者凸显广袤的大地,后者更多关注一个特殊时刻,路过橡胶林这一毁灭天然林的经济林,这无形中指出了问题的导向和深意。

多年以来,人类的生活地区一直是与大象的栖息地重合的。随着长期卓有成效的保护,亚洲象种群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同时,为了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我们也在有计划地将部分天然林地改造成经济价值更高的橡胶林、茶叶林等经济林地。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人类的农田和经济林地与大象的栖息地部分重叠的情况。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生的世界,不能孤立地谈论野生动物保护,未来如何在平衡保障当地居民生活的同时又要维持甚至扩大大象栖息地的规模,我们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有数据显示,从2000后的近20年时间里,亚洲象资源保护区里种植了大量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使得野生亚洲象栖息面积减少了40%以上,而大象由160头猛增至300余头,这就导致食物匮乏。这就是最近几年频繁报道亚洲象下山损坏庄稼、闯入农户的原因所在。而断鼻家族的栖息地大概率是难以满足日常取食需求,需要不断迁移,寻求合适的栖息地的行为。

【第5画面】

原文:当象群跨越山脊,下方的谷地里出现了小小的村庄,整齐的天地、错落的房屋,还有嘈杂的声音,以及它们并不熟悉的气味。这是人类的世界。

解析:

一个超长的大跨页,条状的走势更突显道路的漫长与艰难。俯瞰的山居图全景、绿色的长廊、红色的土地和星星点点的村落,它们步入了人类的世界。微微发黄的脚下之路,大面积的留白,让读者不得不联想,象群会破坏农田,袭击村民吗?

数一数是否是17头?在行进中象群的数量都有变化,但作者并不是严格按照实际来体现的。

这个时间点应该是202012-20214月间,这时的象群稳定在17头,与画面中的数量相同。他们刚刚跨出保护区,穿过经济橡胶林,来到整齐的天地、错落的房屋,还有嘈杂的声音,以及它们并不熟悉的气味,这是人类的世界。地理位置应该在普洱市与玉溪市间游荡,没有远离保护区,但已经与保护区的雨林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段时间前它们行进速度很慢,边走边玩。而进入这个不熟悉的世界后,它们开始了一个别样的阶段,食物进一步减少,环境变得更加陌生,行进速度开始加快,对沿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6画面】

解析:

它们翻山越岭,穿过农田,爬过河沟,逛过湿地公园,也走进村寨,打家劫食。这里展现的是对农田的破坏和对山羊的侵扰。他们把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踏平,两头大象一起把山羊追的满山乱跑。他们既不是食肉动物,又为何对小羊围追堵截,玩耍的本性也。

这是一个真实场景的再现,2021622日,这一幕出现在无人机的监控画面中,象排成一字队形,羊漫山遍野跑,羊恐怕有一两百只,黑的白的都有,然后一溜烟往下跑。当时几头大象正在一片玉米地里进食,这片玉米地被称为大象食堂,它们一路吃着一路走着,糟蹋了不少庄稼,有不少农作物倒伏在地上,玉米地中央出现明显的凹陷。

有不少关注的媒体和大众都在问,可不可以麻醉了以后送回原栖息地?业内人士这样说,麻醉象群这个过程,中间的难度极高!而我们的断鼻家族15-17头野生象,其中还有几头和妈妈寸步不离的幼象,很难找到象群散开的机会让人们使用麻醉枪,而一次转移运输这么多大象工作量难以估量。再说了大象力大无穷,虽然不主动攻击人类,但是遇到威胁时肯定是会还手的,一头大象被麻醉剂醉倒,其它大象定会前来救援,会激化人与大象的矛盾,搞不好触发一场史无前例的人象大战。且如果通过麻醉转移的方式,对于整个象群后续的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影响会是什么?而这影响带来的变化会给生活在当地的居民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都不知晓。如果能以人为阻隔加引诱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接触的情况下将象群带回,这将是目前最好的状况。但这个很难!就像你是否可以完全控制一个3-5岁小朋友在对食物或玩具渴望时的行为,何况这些小朋友们不仅跑得比你快,还强壮到你完全无法控制他。

整个事件也是这样做的,从事后的结果看做到了可控。

【第7画面】

解析:

大象的日常生活基本只是吃,大象一天中四分之三的时间,也就是1618个小时,都花在吃东西上,嘴根本停不下来。走在大街上如入无人之境的架势,第一件事依然是吃吃喝喝。

野象群闯入村民家中,它们撞开大门,偷吃仓库里的甜脆玉米,还卷起扫帚打架,看到一群小猪乐呵呵,把一群鸡鸭猫狗吓得往后缩,而房子的主人只能躲在高处静静地旁观。

据当时的报道,发生了更多哭笑不得的囡事:有一头大象闯进了村民家的猪圈,不只把人家猪圈给玩塌了,还拿长鼻子抽了一顿小猪,把小猪都抽懵了;有一户村民心存侥幸留在了家里,结果6只大象一起跑了进来,吓得夫妻俩跑上屋顶避险;还有一只大黄狗,对着门外的大象狂吠,狗主人正担心狗叫会激怒象群时,狗叫在大象破门而入的那一刹那戛然而止。在受大象的气势压迫,大黄狗在象群离开后的几天里,目光仍然呆滞,再没有进过食,也没再发出过叫声;有一农户在大象们离开后,发现它们一共吃了自己家200多公斤玉米,还踩死了两只鸡,就连停在院里的车也被踩坏了。

《大象的旅程》生动地还原了那些真实出现过的画面,象群晃悠悠地在马路上走动,闯入自然村落,踩坏庄稼,吃掉玉米,撞坏居民的铁门,吓懵一只大黄狗,戏弄了一圈小猪。

它们一路向北,逛吃破坏,或悠闲自在,或温馨小憩。说这群庞然大物憨憨的,很可爱。不过,缓慢、悠闲、温顺,都是假象。野象迁徙本身并不是一件浪漫的、好玩的事情,比你想的更危险。

前后两页没有文字,也不需要更多的诠释,都在主人的眼中了,也让读者看的心惊肉跳,不仅为这些可爱的动物捏着一把汗。

【第8画面】

原文:它们是“大”象,身躯过于庞大,小巷对于它们就像迷宫,局促而无法转身。还好,村里的人们已经及时撤离,或者与大象保持着足够的安全距离。调皮的小象去追赶小狗,坠入坡岸陡直的排水沟,还好母象及时将它救出。这里不是它们的世界。

解析:

这是2021524日,象群来到了玉溪市峨山县,其间,一头小象不小心掉入水沟,母象一“鼻”相助。而故事却用三个镜头用移动的视角把小象演绎成追赶小狗而落入排水沟,母象及时出手援助。既体现了小象的顽皮,又体现出母象的慈爱。

象群在小巷里游荡,身体高过围墙,举鼻抬足间花盆纷纷落下,而主人只能偷看不能出声。

象群迁徙过程中,长达500公里的路程,给途经地区的民众造成极大的生活困扰和经济损失。面对这群聪慧彪悍又超级记仇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打不得、骂不得,惹不起、只能躲起。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农作物损失以及其它财产损失,应由当地政府给予赔偿,除此之外还有保险赔偿。这次象群北迁,保险公司更是一路护航。象群离开后太平洋财险会同当地林业部门现场查勘核定损失,保险公司支付全部赔款给受损农户。15头北上大象群,一路打砸抢40天造成经济损失680万,保险公司快赔晕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出现象群伤人的事件发生,这要感谢在众多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员:24小时跟踪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安全提示等,村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喜欢和欢迎。在人类的友好相待下,野象家族成员继续着自己愉快的旅途,它们的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不断传播,往何处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它们成了全世界的团宠。

它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政府和老百姓对它们充满了善意和关爱。这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也证明,大象在西双版纳,也是自由之身。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做得很好。无需什么言语,这就是真实的中国!象群能触及大多数人的灵魂,几只大象为什么会这么幸运?因为国外还在为疫情焦头烂额,有的国家甚至顾不到民众死活。中国在努力呵护几只大象。无需什么言语,这就是真实的中国!

【第9画面】

原文:大象在探索人类的世界。水竟然以这样神奇的方式出现。一头大象贪食了太多的酒糟,昏睡过去。还不能怪它,酒糟的气味很像成熟过度而开始发酵的水果。

解析:

断鼻家族继续了这个旅行团的破坏风格。

实际上越往北越不适合亚洲象的栖息,断鼻家族不断向北的举动,说明获取食物越来越困难,这也使得这个种群越来越频繁地闯入人类社区,寻找食物,迁徙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左图是202162日,象群来到了昆明市普宁区,其间,象群进入村民家,用鼻子拧开水龙头喝水。作者做了艺术化的调整,让画面更清晰可见,同时还分为两组,一组通过把持软管而饮,另一组兴奋地看着四溢的池水好玩。

右图是2021524日,象群来到了玉溪市峨山县,进入村庄后便开始觅食。其中一头年幼的小象,因为吃了200斤的酒糟而醉倒在地,便落单后远离大部队。另一只小象坐在地上吃着主人给他们准备好的水果,还有一只闯进厨房,庭院一片狼藉。

为什么喜欢吃酒精味十足的酒糟?第一感觉可能是这头大象第一次出门,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所以吃错了东西。其实大象去找酒喝的行为,从根本上讲是在寻找水果,它可能认为这是它理想的水果。

故事中大象的形象以新闻图片为蓝本具有写实的风格,但过于真实也失去了艺术创作应有的魅力,最后画的是绘者心中的亚洲大象。而绘本角色众多,没有办法把皮肤的褶皱还有被毛可以勾画得极为细致,绘者选用了国画的技法,同时也用到了彩铅笔和油画棒。

书中大象始终占据所有的画面,画面中出现的居民也是点缀性的,暗含着人与动物的共同存在。也很少直接表现为了确保人象平安而付出努力的一线工作人员,但是读者会在一些场景中看到他们工作的身影。如象群进入村庄,作家的文字就已经有还好,村庄里的人们已经及时撤离,或者与大象保持着足够安全的距离。的描写。

【第10画面】

原文:还好,它醒来后很快就找到了象群。它们必须穿越人类的世界才能去往北方,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它们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解析:

这是2021525日,这头喝了酒槽的小象,慢慢苏醒过来,经过居民小巷,兜兜转转,竟然在第二天傍晚追上来象群。这里作者还原了当时的情景,用了7个移动的镜头,让熟睡的小象从醒来到一路追赶,最后并入队伍中。而象群在一片裸露的红土地上玩起了抛沙游戏,全身变成了红色,地上更是踏出一个心字,发出了爱的呼吁在等待小象的归队。也暗示人类的爱护让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玩耍嬉戏,享受母子之爱,亲情之爱。这也是大象为了生存无奈的长征,好在还有我们为它们守护。

而真实的小象醒来之后便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行,精神头似乎比跟团游还要足。时而在田埂上徘徊,时而在水塘里沐浴,直到525日晚才归队。

其实这群大象原本有17头,但是突然有两头大象中途掉队了。原因竟是有两头象偷吃了村民家的酒槽,喝醉了离队了。它俩也没追,结伴回南方老家了。上个画面中有三头大象,一头醉倒,想必另两头就是掉队了。

在被大树围起的一幢幢房子中,人们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大象的出现而陷入困顿,人与大象的和平共处体现了人类的善意。

【第11画面】

原文:又一头小象降生了。它们不再孤独。它们在河流里嬉戏,在游戏中学习。

解析:

202012月,象群在普洱市生下另一头象宝宝(另一种说法:2021328日,象群中另一头母象产下1头小象。),数量变成18头。

这里又一头小象的降生,目的让之前的小象不再孤独,有了玩伴。看得出小象刚刚降生,稍大一些的小象就靠拢过来,送去慰问与祝福。然后作者安排了三个一起玩耍的画面,从草地到红土地再到河中,展现它们嬉戏玩耍的一面,从此不再孤独,也给北上的象群带去一份欢欣与鼓舞。

【第12画面】

原文:当它们玩累了,就会跑到母象的身边,吮吸乳汁。

解析:

就像我们的孩子,在一起高兴地玩,也避免不了激烈的冲突与身体上的对撞。作者把小象的特点以人类的相处模式体现出来,让小读者找到了自己的样子,也一样高兴。

玩累了就是吃,它们都回到母象身边。亚洲象幼仔的哺乳期大约需要2年。

我们在看文字的特点,这里是故事的文字汇集:

象群在黄昏出发。

在头象的带领下,它们离开世代生息的森林,向北方走去。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象群上路的第三天,一头小象降生了。对于出生的小象,这是艰辛的旅程。

象群已经踏出原始森林的边界,树木越来越稀疏,种类越来越单一。它们走过橡树林,每一棵树的高矮、粗细、年龄都是一样的。这不是森林。

当象群跨越山脊,下方的谷地里出现了小小的村庄,整齐的天地、错落的房屋,还有嘈杂的声音,以及它们并不熟悉的气味。这是人类的世界。

它们是“大”象,身躯过于庞大,小巷对于它们就像迷宫,局促而无法转身。还好,村里的人们已经及时撤离,或者与大象保持着足够的安全距离。调皮的小象去追赶小狗,坠入坡岸陡直的排水沟,还好母象及时将它救出。这里不是它们的世界。

大象在探索人类的世界。水竟然以这样神奇的方式出现。一头大象贪食了太多的酒糟,昏睡过去。还不能怪它,酒糟的气味很像成熟过度而开始发酵的水果。

还好,它醒来后很快就找到了象群。它们必须穿越人类的世界才能去往北方,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它们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又一头小象降生了。它们不再孤独。它们在河流里嬉戏,在游戏中学习。

当它们玩累了,就会跑到母象的身边,吮吸乳汁。

新生的小象是家族的希望,被象群小心地呵护。它们娇嫩的皮肤无法抵御蚊虫的叮咬,成年大象就将泥沙喷酒在它们身上作为保护层。当它们在烈日下睡觉的时候,成年大象也会站在它们身边,用自己巨大的身躯为它们遮挡阳光。

象群一直向北行进,渡过泛滥的河流。一头小象被湍急的河水冲倒,顺流而去。象群将小象从水中救起。在危机四伏的旅途中,这是小象必须学习的经验。

大象走过红色的大地,继续它们的旅程。

小象在成年大象的帮助下翻越陡坡。它们在旅途中学习和成长,越来越强壮。

跟随着头象的步伐,象群一直向北行进。

人类开始了解大象的世界。

在此前,人类从没有见过大象以这样侧卧的方式集体睡觉的样子。

在它们行进的道路上,人类用卡车阻截,也为它们准备美味的食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导它们重返家园。

这天清晨,象群刚刚启程,头象突然停了下来。

这一次,头像调转方向,引领象群走上归家的道路。

经历漫长的旅程,象群终于平安回家。

877个文字与符号,简洁而完整的记述了大象北上的过程,开始就提出大家的疑问与答案,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两次记述了小象的降生,着墨很多,重点记述了象群的关爱与小象间的玩耍和小象一路成长的过程。还有大象探索人类世界的不可思议的行为及人类的关怀与爱护。

《大象的旅程》文字有记叙散文的风格,沉稳又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文字简约而扼要,留下一个很庄严而思考的故事,大象为什么要离开栖息地?为什么又能回到栖息地?

反观评论区对文字毫无逻辑的评论,我不这样看,因为这不是一篇论文,解释不了大象北上之谜,也不是作品的主题。重要的是人与大象的关系,或者说人对大象的态度和冲突,人类对待大象的态度也许就是人对自然态度的缩影。至于作者的感慨与议论也上升不到逻辑的层面,限于体裁也无法做到细化,前段细腻后面概括,站在了更宏观的角度,把这个思考放在读者面前。

【第13画面】

原文:新生的小象是家族的希望,被象群小心地呵护。它们娇嫩的皮肤无法抵御蚊虫的叮咬,成年大象就将泥沙喷洒在它们身上作为保护层。当它们在烈日下睡觉的时候,成年大象也会站在它们身边,用自己巨大的身躯为它们遮挡阳光。

解析:

象群为小象睡觉遮阳,为小象泥沙喷酒抵御蚊虫的叮咬,体现出一种百般呵护的情感。

大象是一种智商极高的哺乳动物,注重家族情感,整个象群在头象的带领下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大象在对幼象照顾上的精心,绝不逊色于人类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爱护。

看到这个情景是否也让小读者为之动情呢?父母之爱不也是这样吗?

【第14画面】

原文:象群一直向北行进,渡过泛滥的河流。一头小象被湍急的河水冲倒,顺流而去。象群将小象从水中救起。在危机四伏的旅途中,这是小象必须学习的经验。

解析:

画面中出现了一头小象被湍急的河水冲倒,顺流而去,3头大象围住小象,将小象从水中救起,你能感觉到象群充满了爱和家庭美好的氛围。确实,家庭对它们而言,或许比人类还要重要。

为什么这条河流变成了赤色,其实,河段沿岸本就有紫色砂页岩和紫红色土地,暴雨冲刷让其和泥沙混合。阴沉的天空与密集的雨线印证了这一点,暴雨降临,形成泛滥的河流,河水变成赤色就不足为怪了。

云南著名的赤水河就是这样,大量血红色的砂岩在风化之后形成细沙,它们与雨水混合后流入到赤水河中,这些原因都是暴雨后赤水河变红的真实原因。

象群分为三伙儿,一伙儿在雨水的河滩上行走,一伙儿深入泛滥的河水中,一伙儿来到岸上草地中,让全湿的小象晒太阳,吃水线还打着烙印。顽皮的小象一路更是天然的主角,就像是我们一家人旅游的行程。

本次象群北上事件有全程跟踪监测,象群行走一路所发生的一切几乎都按照日期顺序以图片或者视频详细地被记录下来。在视频和图片中,大象身体的颜色一会儿是灰色,一会儿又变为红色,甚至在有些时候,大象由于身上有泥土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居然呈现出一种肉肉的颜色。由于担心如此复杂的颜色让读者在阅读时出现混乱,于是绘者决定在大象出发时保持它们比较深沉的灰色——深灰中略带一点点棕色,然后在进入平原地区后身上多了一些棕色泥土,有时走在红色的大地上,还有在泛滥的河流里,象群就变成了棕红色。你发现了吗?

【第15画面】

原文:大象走过红色的大地,继续它们的旅程。

解析:

这抹鲜艳的红是云南大地的底色,从高空俯瞰这片土地没有人不为它拍案叫绝,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寻。这哪里是什么土壤的颜色,分明是天上的赤霞遗落人间才形成了这般美景。红土地的颜色也并非一致,即使相邻的两块红土地也会呈现出明显的红色深浅差异。

感觉书里的图画很忠实地记录了云南的自然地貌,大象家族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画面很美,特别是大象家族走在红色大地上的这一幅。

云南的土地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区,铁铝氧化物残留在土壤中,染红了这片土地。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皆为红色,东部呈青色,西北呈白色,东北呈黑色,中部的黄土高原为黄色。

《大象的旅程》从8.8大象回到栖息地,到10.10新书首发,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创作,对其个人来说是一个创举,对出版界来说也是一次欣喜,在第九届“中国童书榜” 评选中更是喜获2021年度“最佳童书奖”。

组委会给《大象的旅程》推荐语这样说:

该书以2021年云南亚洲象群“短鼻家族”北移事件为依托,生动呈现大象与人类文明的碰撞,探讨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的永恒话题!

该书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支持,严旬、时坤、张劲硕审定!

采用故事科普形式,向孩子传达基本的自然观的同时,详细介绍亚洲象相关科普知识与亚洲象的科学保护措施,生动还原“短鼻家族”保护过程,向孩子传达正确的科学保护观念,引发孩子思考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一点爱心,十分心意!本书每售出一本,即将亚洲象保护事业捐赠10分人民币。

12开大开本,画面更丰富,生动呈现大象体型的庞大,更适合孩子仔细阅读!

随书附《动物保护倡议书》,呼吁孩子一起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事业中来!

可以开出,基于事实报道的蓝本而成书的《大象的旅程》得到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业的肯定,也为亚洲象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倡议书呼吁孩子一起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事业中来!恢弘大气的作品展现出牵动亿万国人的情绪,也为原创绘本增添了厚重的一笔财富。

【第16画面】

原文:小象在成年大象的帮助下翻越陡坡。它们在旅途中学习和成长,越来越强壮。

解析:

一个竖页展现陡坡的高度,也展现出象群的慈爱与帮助。

一头小象拉着一头公象的尾巴,而身体被身后的另一头母象用鼻子推动,另一头小象也被身后的两头大象推动着向前走。很温馨的场景,让读者动情。

蓝天绿树只露出一个边角,整个竖式的大跨页都被陡峭的山坡占有。

【第17画面】

原文:跟随着头象的步伐,象群一直向北行进。

解析:

连续两个横竖的大跨页的展示,把象群可爱的一面展示给读者,上页是一个团结合作,尊老爱幼的背影的再现,而此页一字排开的象群在头象的带领下,迈着坚定的步伐,看向前方。这是很少关注头象的一个画面,你能看到它沉稳的步伐,坚定的眼神。象群身后被一团绿色所笼罩,看到了象群的希望所在,而脚下因脚踏而泛起的红土则支撑着它们的旅程。

你能感觉到象群充满了爱和家庭美好的氛围。家庭对象群而言,或许比人类还要重要。象群的情感纽带可以维系终身,而且非常牢固。它们一般是母系社会,族长一般是由曾祖母或者祖母级的象来带领。它担负着各种责任:找食物、找水、迁徙等重大事务。尽管头象看起来有很大的权力,但它们都不会出现恃强凌弱的现象,也不会丢下弱小的小象和受伤的成员,彼此等待、互相帮扶着一起迁徙。比如,还记得那只云南大象里偷偷喝酒糟醉酒的小象吗?宿醉的它掉队了一段时间,象群里也有象回来找它。再比如,当画面中出现了一只掉落水塘的小象,几乎淹没在水中,正在努力爬出水塘。象群里一定有其它大象帮它站起来。在公路上行走的象群,遇上拦路的大车和人类时,成年象总是把小象围在中间行走。

【第18画面】

原文:人类开始了解大象的世界。

解析:

这是唯一一幅正面体现消防人员监控象群的画面,体现出他们的专业与执着,也体现出他们在这次活动中的工作与奉献。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侦察小组,从2021527日起他们就一路全程跟随象群北上盯住象群活动。队里共有12位无人机飞手,三人一组执勤,每天又会有二十余台无人机投入到象群监测任务中去,每日24小时监测象群方位。为了不打扰象群无人机都是在高空航拍跟踪。遇见野象睡觉时,无人机尽量离得远一点。遇到下雨,无人机不能航拍,只能换成真人几公里外望远镜跟踪,很辛苦也危险的。

这次短鼻家族北上事件是我国自有亚洲象研究记录以来已知的较远的一次迁移,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公众视野。

北上迁移过程中,大象一路上不停地寻找食物,还到居民家中找吃的。一路上有关部门,为其准备好食物,尽量避免其进入人口多的地方。有关部门可以说严阵以待,无人机,渣土车等紧急调动。目前大象迁移道路上,一路平稳,人象平安。

【第19画面】

原文:在此前,人类从没有见过大象以这样侧卧的方式集体睡觉的样子。

解析:

2021614日,红外摄像机第一次在易门县十街乡抓拍到断鼻家族的珍贵画面。大象睡觉,采用了卧式睡眠,在白天也睡得坦然,说明象群安全感强,心态放松。

大象本来因为内卷严重出走,结果,在路上遇见善待,幸福地躺平了,曾经是走得太累了,发现人类不会伤害它们,于是集体躺平好好休息,狠狠地圈了全世界的粉。大象用北迁来宣示权利: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还属于生活在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

在创作象群集体睡觉的那个大拉页时,让象群在阳光下呈现一种略显夸张的变色,这是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绘本作品中做的唯一富有童话般意境的处理,这也代表了绘者心中的愿景……

【第20画面】

原文:在它们行进的道路上,人类用卡车阻截,也为它们准备美味的食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导它们重返家园。

解析:

2021526日,断鼻家族继续北上的15头野象出现在玉溪市峨山县县城,这是它们第一次穿行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

为了阻止象群的北上,人们想尽了办法,在重要路段用卡车围堵,用数吨美食来诱导它们返回家园,比如粮食和菠萝,但仍然无法阻止大象北上的决心:你们用车堵路,那么我们就从路边田地或河流中越过,你们给美食,我们吃完后继续上路。就这样象群还是绕过了所有关卡,直逼昆明。

在公路上行走的象群,遇上拦路的大车和人类时,成年象总是把小象围在中间行走。科学家发现,大象的大脑神经元约有2500多亿个,比人脑的神经元还要多上3倍,所以,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大象的情感其实比人类更加丰富,而这种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记忆,让它们的痛苦更加痛苦。

【第21画面】

原文:这天清晨,象群刚刚启程,头象突然停了下来。

解析:

这个分水岭应该出现在20216月, 长时间的友善相处,象群似乎和人类保持了一种默契。象群到了昆明辖区后,可能感觉到人员越来越密集,温度也越来越低,在一片低矮的植物中,头象越来越感觉到这不是它们熟悉的雨林,就没有再继续向北,而是顺着人类引导的路线,开始向南折返,寻找家乡的方向。

以西双版纳亚洲象群中的短鼻家族为蓝本,以象群北上发生的比较典型的事件为参考,讲述的这个宏观的故事,并没有突出其中的某一头大象,作者希望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整个象群的命运上。这是唯一的一个镜头,头像突然停了下来,改变了行程。

这一页颜色特别醒目而清新,蓝天绿草红土地,还有起伏的山峦。或许是头像有了清醒的认识,有了明确的回家的路线。

【第22画面】

原文:这一次,头像调转方向,引领象群走上归家的道路。

解析:

从头像的顿悟迷途知返到返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它们走过了一段迂回的曲折路,作者没有详述,只是一笔带过,集体走过元江大桥,意味着一度北移近500公里的象群跨越了南归的最大障碍,进入适合它们生存的区域。

20215月象群也从这里经过时,元江还处于枯水期,它们直接涉水过了江。8月初,南归的象群家族抵达这里已是丰水期,象群需要从它们不熟悉的一座桥梁上通过。而这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象群通过大桥是一个有点危险的事情,象群会不会过这种人工开设的设施,象群会不会在桥面逗留过长时间,象群看到水后会不会很兴奋而往水里边儿跑……

元江桥的长度是150米,象群通过的时间三分十五秒,它们没有在桥面上逗留,很快就过去了。感觉它们和人有一种默契吧。

20218820时许,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县的元江桥,平安回归栖息地。

桥面采用拼贴技法,河水与前后环衬土质相同。

围挡的重型卡车引导它们找到回家的路,穿红色制服的消防监测人员在路岔的一端记录下这一切,而和对岸的丛林中隐约看到几幢房子,暗示人类与大象生活栖息地的交叉。

这次象群能够平安返回栖息地,确实得益于之前所做的努力——政府补偿政策,地方的沟通和协调,科学的监测,规划并引导大象平安重返保护区。这一切为中国未来的亚洲象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第23画面】

原文:经历漫长的旅程,象群终于平安回家。

解析:

回到了有着丰富资源的热带雨林栖息地,一个个很小的背影,融进保护区内,和其他动物一起生活。当最后象群回,它们又变成出发时的颜色。

《大象的旅程》的主要读者是孩子,可以让孩子们记住2021年这次关于大象北上的事件,了解中国在让大象回家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当然也希望这些孩子在看完这个绘本后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大象为什么要出走?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象相处?也让他们树立一个基本的自然观,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其实是与所有的生命共享自然。

大象一路向北,走出雨林,也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一次难得的科普契机。其实,对大象和人类来说,北上,都是一场危险的流浪。象群一路肇事,造成经济损失不菲;更麻烦的是,若象群进入人口密集区域,发生伤人、伤象事件几率也会大大增加。但也正是这场危险的北上,让更多远离亚洲象栖息地的人,了解到大象家园的现状。

亚洲象出走,让很多围观者开始了解人象冲突这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大象被称作温柔的巨人,但也是危险的邻居

大象回来了,它们还是原来的颜色,但是大象还是出发时的大象吗?那些红色的大象去了哪里?它们永远留在了视频和照片里,留在我们人类的记忆里。

大象什么颜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拥有一片食物丰富、可以安然入眠的森林、一片理想中的栖息地。

【赠页】

原文:通过中国政府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中国亚洲象的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的180头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这些亚洲象生活在云南广袤的森林中。

解析:

在雨林水塘中嘻逐玩乐的场面,似乎看向读者,我们过的非常惬意。

这次短鼻家族北移事件,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西南一隅大象生存的背面,它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活得艰难。

2021年,大象走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不得不明白,它们与我们一样共享着地球,人和大象,正坐在同一条船上。有人说,没有大象,又会怎样?答案是,生态系统长期过于单一往往是生态崩溃的前兆。

有着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称誉的大卫·爱登堡说: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需要拯救的是我们人类自己这就是蒲公英出版《大象的旅程》的初衷。了解大象真实的处境、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如何协同生存……如果我们对它们真实的生活了解得多一点,我们也许会更知道如何与它们相处。

所以,书后增加了两页科普知识:大象招贴画一面是大象插画,一面是短鼻家族行进路线图与整个保护过程介绍。可挂,可读,既适合爸爸妈妈在家中拓展阅读使用,也适合图书馆、绘本馆故事会使用!

【后环】

解析:

《大象的旅程》既是一本故事书也是一本科普书,向孩子传达基本的自然观的同时,详细介绍亚洲象相关科普知识与亚洲象的科学保护措施,生动还原短鼻家族保护过程,向孩子传达正确的科学保护观念,引发孩子思考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大象的旅程》能够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亚洲象,引导其树立科学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在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积极的科普教育作用。通过这本图画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野生动物求生存的真谛。

通过亚洲象北移事件,使全球看到了中国在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坚定信心和付出的努力。

亚洲象一路向北的旅程中,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中国速度,还传达出中国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文明价值取向和真挚情怀。

【封&底】

解析:

打开《大象的旅程》封面和封底,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群大象熟睡的超长拉页的一部分,大象平时总是保持相对警惕的状态,只有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放心的时候,才会安心入睡。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也是把这幅画放在封面的原因了。

四、作者信息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蒙古族,自然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黑焰》《鬼狗》《驯鹿之国》等作品八十余部。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作品入选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九儿图画书作家,2012年开始绘本创作,并成为位入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荣誉榜单的中国女画家。曾获第七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佳作奖等奖项。主要作品有《妹妹的大南瓜》《妖怪山》《不要和青蛙跳绳》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