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松龄:浅谈京剧音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视频)

 顺其自然h 2022-07-12 发布于北京

【陆松龄,(1936--2009),父亲陆永福和母亲鑫小樵都是老奎德社的京剧演员。9岁就学会了拉胡琴。后拜名琴师李德山为师,1950 年参加谭富英、裘盛戎的太平京剧社乐队,担任二胡演奏员。1961年至1963年,陆松龄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现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作曲专业。毕业之后,仍回到北京京剧团担任音乐唱腔设计兼操琴。

   他不仅是《沙家浜》的音乐设计,还创作过70余部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京剧音乐作品,如京剧《三打陶三春》、《风雨同仁堂》、《红岩》、《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望江亭》、《年年有余》、《司马迁》等和多部影视京剧的音乐创作。那些作品多次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优秀音乐奖、中国京剧节节金奖优秀作曲配器奖、中宣部颁发的5个一工程奖等。是演员、演奏员的知音挚友,杰出的戏曲音乐家、作曲家。

图片

浅谈京剧音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陆松龄

   京剧音乐在各剧种中,其地位十分重要。我以为,这里所说的音乐,包括唱腔、管弦乐、打击乐,也包括说白的音乐性。所以戏曲艺术的特点,主要是“音乐化、节奏化”,也就是说“没有音乐,没有鲜明的节奏,就没有戏曲”。

   唱,做为一种艺术手段,它为刻画塑造人物服务。唱腔的音乐性,受文学——人物语言所规范,一旦音乐构架完成,文学的语言便有了丰满的人物情感,也就是有了主体的艺术生命。

   传统唱腔最高成就,各个剧种大都表现在各前辈流派的唱段上。凡是够称流派的,都是在有相当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基础上形成,从而在演艺界能够流传的艺术流派,它反映这种艺术风格符合那一时代群众的审美需要。而任何流派由于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京剧艺术的表演大师。

图片

一、怎样发展戏曲唱腔音

   首先要有好的文学剧本。它是所有音乐创作的基础。我们过去看一些世界名剧,比如莎士比亚的剧作,或者看曹禺先生的一些剧作,看剧本时,便能动人心魄,仿佛那剧中人已经呼之欲出了。我们的戏曲文学本,能不能达到在文学上就十分引人入胜?我以为这是一个应该夺取到的奋斗目标。如果说戏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文学阶梯便是第一步。这一步,应该能集中相当的人力,尤其要有挂帅的人才,来作为一种实验工程,从而取得成绩。作曲和编剧必须共同进行文学构思和音乐构思,共同考虑唱段的安排,这样避免发生相互抵触和相互脱节之弊,同时作曲能深刻理解文学构思的意图,得到准确有力的体现,编剧又能主动积极地为音乐构思提供有利条件。

二、总体布局与局部设计

   总体布局的中心,是把握主题和全剧的风格。一出新戏,进入二度创作时,音乐设计要与导演取得一致的把握主题的观念,还要在体现主题的艺术手法上,取得相互协调的观念,以便共同塑造好剧中人物和客观环境。

   至于局部设计,如果是一出唱工戏,那么,唱腔便是全剧音乐的支点。在全剧中唱腔的布局,板式的安排,情绪的把握,旋律的设置,都应精心思考,每一个重要唱段,都类似一幅油画的细部。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激动观众情绪,荡涤观众心怀,常常就在这些旋律长河中的某一朵浪花上,这是音乐设计中最为细致入神的部分。在把握总体以后,这里就是攻坚的突破点。我们搞音乐的人,常常在这里绞尽脑汁,也常常在这里获得安慰。

图片

右起:洪雪飞、汪曾祺、杨毓珉、军代表、万一英、

陆松龄、迟金声

三、关于京剧音乐的创新

   我认为既要继承京剧唱腔的传统,又要做实验性的大胆创新。我们继承传统,比如京剧依字(音)行腔,这是一个创腔的基本要求,但文学句逗和音乐句逗既有统一处,也可以有不同处,所以抒情的运腔是有可以大有创新的余地的。

   多少年的京剧唱腔只按依字行腔进行创作,一些板式(如慢板、原板)的尾腔,变过来变过去,多有唱法上的出新(节奏、气口、用气、共鸣等)却少有旋律上大的发展。这是不少群众反映京剧音乐总是那一套旋律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必须改革的地方。

   所谓“样板戏”也就是现代京剧的音乐创作,是以音乐形象来塑造人物,使音乐节奏与舞台艺术、文学剧本的节奏统一,并要求演唱者要声情并茂。比如《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戏开始的前奏音乐,就勾画出了杨子荣在风雪交加、白雪茫茫的林海里,骑马奔驰的形象。幕间曲中圆号的出现,实际上是唱腔旋律的变奏、“导板”(穿林海……)实际上是以摇板的形式加以改革创新的。后面的大段[二黄]的四句慢板是以言派唱腔为基础,演唱方法变了,旋律发展了,既显得唱腔简练大方,又表达了人物情绪的变化,非常恰当。

图片

   当年的“样板戏”,有的戏吸收了南北方的曲艺及其它兄弟剧种某些旋律音调,及西洋作曲手段,当年的京剧四大名旦在弦乐、打击乐上,也曾有过引进和改革。这些改革,很好地与京剧的传统结合了,同时也发展了京剧艺术,这是应该使我们得到启示的。

   我以为,作为一种艰难的实验工程,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音乐工程阶段也需调集人力,齐心合力地攻坚,真正使戏曲音乐得到出新和振兴。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戏曲剧种主要区别在唱腔、说白,我们在音乐改革创新时一定要牢牢地把握本剧种的音乐特色,如果失去本剧种的特色,那观众也就不会承认,你也就失去了改革创新的目的。

   演员的演唱方面,如吐字发音、运腔的处理、上口字的运用都要细致地研究。有的演员能够在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强了唱腔的广度与深度,反之如果演唱不到位,既破坏了设计原来的意图,反而认为唱腔设计不好。所以要加强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情绪的变化以及文学修养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刻画人物,塑造人物。

京剧电影《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四、唱腔、说白与配乐

   唱腔与说白,应是全剧中刻画人物的两种不同的艺术手段。从人物性格发展上看,两者是相互为继的,说白便于铺叙事件,演唱适于抒发感情。关键之一是要搞好二者的衔接,在衔接时的情绪转换,要使音乐性能自然延续。起唱有不同的锣鼓点,唱完有“住头”,这也是一种音乐的完整性,我们搞新戏,可以采用传统的锣鼓点,也可以变化创造,使其节奏更符合今人的审美要求。在不少入唱的地方,如渲染人物情绪,和剧中人物有强烈的行动与激情的地方,或描写环境也要加以配乐。这种乐曲,也是一种艺术手段,但是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任务,这两者大多是同时结合出现的,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主,景物为辅,写景物要为写人物服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孤立地写景,见物不见人,见景不见情,实际上是为了加配乐而配乐,跌入了形式主义。另外写唱腔过门时,要加以新的补充,要延续唱腔表现的感情,要承上启下,要补充唱词字面所没有直接提示的规定的情境。

京剧电影《三打陶三春》选场

五、伴奏的能动性

   一般主要伴奏乐器大多是随腔,用与唱腔相近的音色相同的力度,起伏变化,以形动影随、体贴入微的托腔方法,给唱腔旋律以有力的支持,并增添其音响厚度(不是响度),使唱腔加强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六、简单谈谈配器的作用

   配器与乐队的表现作用并不是通过脱离唱腔的自我炫耀来显示的,而是通过对唱腔正确妥贴的衬托和辅助来显示的,乐队与声乐的关系应该是宾主关系,乐队应当积极能动地去“伴”和“辅”。在服从唱腔所表现的内容的前题下去发挥配器的特长,积极能动地对唱腔作加强补充性的烘托,来突出和丰富唱腔及其表达的内容,这是构成完整音乐形象所不可缺少的。

七、伴唱

   伴唱的旋律要与剧种特色、风格统一。不能脱离剧情内容的需要,单纯为了加伴唱而唱。伴唱也要有整体性,不能见三说三见四说四,主要唱情。

   配乐、配器、伴唱、如何渲染此时此地的人物心态与特定环境,如果不进行创作,只用过去的老曲牌改编一下是完不成新剧目的任务的。

   戏曲的说白,在艺术处理上,最关键的是要响得起锣鼓。使锣鼓不断地出现,这样才能表现出“节奏化”的特色。叫不起锣鼓的说白,便失去了戏曲的特色。(有的剧种除外)我们所说的“不断”是音乐性的不断,是剧中人语言、行动上所必须有的锣鼓。传统戏中,有的丑角说京白,极似今人的说话,场面上完全停止了锣鼓。传统的武打戏中也有完全停了锣鼓,剧中人在静场中开打,这种时候,常常是特技表演,或滑稽开打。这时的静场,恰恰是音乐配置的一种变化,也是艺术欣赏的恰到好处,一旦锣鼓再起,人们感到是极自然而熨贴的。如京剧《三岔口》等剧目。

京剧《风雨同仁堂》选段

   总之,音乐创作要把握文学剧本的立意与风格。传统戏是传统音乐的一种风格,新编剧目与传统戏的音乐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今天创作的文学剧本即使是新编历史剧,既不可能与传统戏的唱词语言一样,相应的音乐语言、节奏要适应时代语言、节奏的要求,要突破创新,打破框框。大胆吸收其它艺术品种的精华,来充实本剧种的音乐。在吸收外来的因素时,要时刻牢记本剧种的音乐特色,因为各剧种的音乐特色与发展是通过前人多年的努力,不断地探索创新,吸取成功的经验与地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才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要从人物内容出发,不能单从音乐的形式出发。要发展行当,创造出性格化的唱腔,过去各个行当的唱腔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表现新时代人物就不够了,要创造今天人物的音乐形象。

   在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基础上,要百花齐放,不断探索新路,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观众的审美要求,戏曲音乐才赋予新的生命力。【原文刊载于《中国京剧》2002年第5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