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佛教圣地五台山

 顽石小筑 2022-07-12 发布于辽宁


摄影/谷丰

(2014-10-16首发在网易博客)

     从太原到五台山坐火车不如汽车方便,6月13日,我们早早到客运站乘车去五台山风景区中心腹地台怀镇,近16时顺利到达目的地,正赶上下雨,我们就近在停车处找到民宿住下。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五台县,名源于此地东南西北中五座高山的顶峰都是缓坡平台,故叫五台山。最高的北台为华北第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是国家5A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列。

         五台山以佛教圣地名扬天下。东汉时这里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显通寺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最早寺庙。从此五台山的寺庙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唐代最多寺庙达360余处,僧尼逾三千。现存寺庙五十余座,仍是四大佛教名山香火最旺的。

     晚饭后,我和老伴出门在附近转了转。

        首先我们光临了显通寺。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地位最高。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在佛教传入我国后建成的第二座寺院,世称“中国第二古寺”,也是五台山的第一座寺院,即“开山祖寺”,位列五台山诸寺之首。明寺内设“僧纲司”,统辖全山僧寺,清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佛教协会也设于此,被五台山佛教界尊崇为领袖寺庙。



 

         进显通寺里去游览参拜需购票方可。寺庙商业化了,僧尼不再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而是贪恋享乐收钱敛财。对于这种做法我心存芥蒂,于是,我们转身退出。

       沿着道路往南走,就到了塔院寺。塔院寺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扩建成寺。寺院的大白塔高耸入云,蔚为壮观,它是五台山的标志,寺以塔名,故叫塔院寺。寺院坐北朝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大藏经阁。

天王殿

大慈延寿宝殿

  大藏经阁 

         塔院寺的东边是罗睺寺,这几个寺庙离的都不远。罗睺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创建于唐代,高墙大院,院内卵石小径,古老幽深。据佛教经典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有一儿子名罗睺罗,15岁出家,成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罗睺寺是为纪念罗睺罗而建的。
 
         寺内建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门前一对造型粗狂的唐代石狮,是五台山地区罕见的珍品。








                             

         镇海寺离的比较远,在台怀镇南5公里,我们在中小区坐景区车到镇海寺。寺院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相传龙王九子贪恋民女,横溢成灾,文殊发觉降大锅镇之,后人于此建寺名镇海。






                                        

         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人气最高的寺庙。天才蒙蒙亮,人们便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寺院里人山人海,烟雾缭绕,善男信女报着虔诚的心到这里求佛许愿,或怀着感恩的心到佛前烧香还愿。


         五爷庙供奉五龙王,俗称五爷。传说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身成了五龙王。又传说五龙王为东海龙王五子,专管五台山风雨。老百姓最关心风调雨顺,五龙王自然成为百姓最敬尊的菩萨了。五爷庙本名万佛阁,五爷庙是俗称,龙王殿是万佛阁院内的一座殿堂,习称该殿为五爷庙,进而统称万佛阁为五爷庙,久之人们只知五爷庙,不知万佛阁了。 

         五爷庙自南至北中轴线依次戏台、抱厦、五龙王殿、文殊菩萨殿,右侧万佛阁。

         萍姐与我们分开后参加旅游团了,她说14日早她们到五爷庙,约好到那里见面。于是,6点多一点,我和老伴就来到五爷庙,手机一打就联系上了,我们在寺庙前合影留念。






















        与萍姐分开后,我们去游菩萨顶。菩萨顶坐落在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为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寺庙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

         菩萨顶,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朝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菩萨顶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康熙皇帝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登菩萨顶需攀登一段崎岖的山路,到了这座朱红色的影壁墙,已进入菩萨顶寺院领地,但还要登108级石阶,才能穿牌楼入山门。8点钟,我们就登顶了。









        

         菩萨顶全寺建筑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由南往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文殊殿。











 

        到黛螺顶是我们五台山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有人说寺院中有许多黛青色的松柏,远望好像佛祖头顶上的螺髻,故名黛螺顶。也有人说整座山好像一黛青色的海螺。

        黛螺顶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山峰,垂直高度400米,沿石阶道路登顶,要走1080级台阶。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专司智慧,所以这条路为“大智路”。1080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添智慧,消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半路上遇到一位僧人身着百纳,服装褴褛,一步一叩,全身伏地,拜行大礼。只见他的手和膝盖已经磨得血肉模糊,仍锲而不舍,虔诚膜拜。我想也许这样的苦行僧,才是佛界的希望和脊梁

         这条路陡立奇峭,渐次登临之间,鸟瞰四周景色,浩浩然若凭虚御风。且石阶曲折处又多置平台,还有围墙小亭,边登边歇,领略佛国风光。9点钟爬到半山腰我回首眺望,台怀镇附近的寺庙尽收眼底。




(五台山风光视频请点击这行字观看)

         黛螺顶坐东向西,殿堂构筑华美雅致,布局严谨规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本寺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9:30时,我们登到黛螺顶。

                                              牌    楼








                                                 旃檀殿


                                               五方文殊殿


                                                 大雄宝殿

         “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我们也算进行一次小朝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