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 尖 滑 动 · 幽 幽 · 情 思 流 淌 
作者 | 柳兮 图片 | 网络(侵删) 编辑 | 柳兮 
◆ ◆ ◆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之所以流传百年,就是因为作者倾注了真性情,"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其爱情故事还被穿插到了宫廷剧里,他成了众人皆知的豪门公子。自古红颜多薄命,岂止是红颜,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才华的男人,总是不甘寂寞,又总是充满矛盾。一方面,希望入世,身居高位;一方面,又渴望江湖之远,快意潇洒。纳兰容若也一样。但命运之神跟他开了玩笑:感染风寒,错过殿试,仕途失意,早年丧妻,情路坎坷,弄得身心疲惫不堪,他活得很不快乐。每次提到纳兰容若,我们总会想到他的词:像一朵荷花,芬芳着清香。如歌如泣,如雨如雾,悠悠的,倾注了一切深情和缠绵。读他的诗词,我总会想起“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个词。多情善感、聪慧似乎是他的标签。其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很多面化的人,并不是那么脆弱,只是经历得多了,才变得像贾宝玉一样,多愁善感,半痴半颠。心情不好病来袭,容若去世时仅31岁,更验证了这句话。
1、豪门公子初涉世纳兰容若的祖先在一个如今被称为叶赫满族镇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长白山附近。数百年前,他们那里繁衍生息。容若曾祖父的妹妹,是大清的孝慈皇后,清朝皇帝都是她子孙。他们家与皇家渊源很深。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大清王朝史上赫赫有名,在朝中很有地位,他参与了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是康熙的左膀右臂。明珠酷爱读书,喜欢汉文化,家里有很多藏书。坐拥书城,耳濡目染之下,容若也爱汉文化,有很多汉族朋友。容若原名叫成德,语出《易经》: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意思是说,君子以养成自身品德为行为目的,且每天应落实在行动上。容若用过很多名字,冬郎、成德、性德、容若,每一个名字都很美好。其实太美好太高雅的名字,往往会造成人生不顺,红尘俗世载不动这么高雅的名字,不如取个平凡俗气的名字来得踏实。一个人活得太晶莹剔透,心如天高,像飘在天际的白云或雪花,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样不惹尘埃,终究是抵不过人间烟火的。诗酒相伴,仗剑天涯。虽出身富贵之家,但纳兰容若并不娇贵。他视功名利禄如草芥,虽然满怀入世之心,却又心怀桃园诗心。大清朝是一个从马背上打来的王朝,康熙更是注重汉文化的学习,他要求八旗子弟不但要精通骑射,还要学习汉文化,推崇程朱理学。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下,纳兰容若不仅饱读诗书,还会骑马射箭,小小少年,意气风发,气质卓然。白天,他在后花园练习操弓射箭,归来之后洗手焚香读书。他有别人未有的鲜衣怒马的美好时光,明珠府外面的风风雨雨刀光剑影都与他无关,他被保护得很好。纳兰容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他和文人雅士填词唱和,没有门第偏见,对人真诚。无论是古刹僧侣,还是文人雅士,落拓江湖的乞丐,他都与之结交。因此朋友遍布京华。有时候,我觉得他身上有《神雕侠侣》里郭襄的影子,重情重义,交游广阔。纳兰容若并不是一开始就多愁善感的,而是后来经历太多事情之后变得抑郁寡欢。康熙十二年二月,19岁的纳兰容若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被录为贡生。但在三月殿试,本来信心满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扬眉吐气的他,却意外病倒。他得了寒疾,面色苍白,发热畏寒,浑身疼痛,很不舒服。这其实根本不算什么毛病,但对纳兰容若来说,病来如山倒。每个人都有弱点,性格的,精神的,身体的……容若本来强壮的身体偏偏抵抗不了寒疾,也许是体质不好,从此这个病如影随形,他饱受病痛之苦,渐渐心态也变了。那场寒疾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彻底治愈,它伴随容若好几个月,容若也因此错过殿试。当听到别人及第的消息,他觉得特别落寞,为别人庆幸,也为自己感到悲伤。
2、情窦初开知为谁,慢品人间烟火色纳兰容若的初恋,经后人臆测加上种种考证,有这样一种版本:表妹入宫说。 初恋是他表妹,她原是个才女,跟容若青梅竹马。他们在一起读书玩耍,芳心暗许。不幸的是表妹被选入宫,做了康熙的妃子,从此红墙永隔,无法再相见。像纳兰容若这样一个风度翩翩英俊的多情男子,一生不可能身边只有一个女人。表妹离去,他常常倚窗独立,倍感凄凉幽独。因此写了许多悲春伤秋怀念的诗词。他感叹时光易逝,回忆和初恋在一起点点滴滴,有点怀念,有点忧伤。明珠大公子的婚事在京城轰动一时,当时中国的南方大地正硝烟滚滚,吴三桂起兵造反。但这丝毫不影响明珠府的喜庆。卢氏是他生命中最钟爱的女人。她出身高贵,是汉军镶白旗人,与容若家门当户对。婚后,他们搬到海淀区一栋小别墅居住,也就是容若后来经常提到的三榆墅,那是一座三层小楼,里面种满了桑树,榆树,梨树,竹子等,回廊处,曲径通幽。他们度过了三年幸福时光,在容若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夫妻恩爱的画面。三年后,卢氏为他生下一个小孩。也是这一次生育,死神夺走了他心爱的妻子。康熙1677年,卢氏生下男婴海亮,之后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 至于卢氏得了什么病,也不得而知,但是身为明珠的儿媳,什么样的名药名医都能请得来,不可能治不好她的病。 也许卢氏真的尘缘已尽,就算华佗在世也挽不回她的生命。因为妻子的离世,他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他对妻子的感情很深,也很依赖。卢氏去世时才21岁,容若也就23岁,这一对年轻的小夫妻还没有尝到天伦之乐,就天人永隔。现存的饮水词中,明确标明悼亡词一共有7首,没有明确标明的加起来有三四十首之多。没有谁,生来就是多愁善感的,一个人如果顺风顺水,那他一定不会多愁善感。正因为受了那么多的挫折,纳兰容若才对人生失望。换作现在的话说,他是被生活折磨得没有激情了。卢氏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知己,朋友。世间再无第二个卢氏。他的生命,也已经被抽空了一半。俗话说,最伤人的不是爱情,是回忆。他和卢氏有太多美好的回忆。纳兰容若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每一点每一滴的美好,他都记在心里。古时没有娱乐,他和朋友,白天游玩之后也就各自归家,但晚上他就觉得格外寂寞。经好友顾贞观的牵线,他的感情生活又再次打破了沉寂。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沈宛是江南人,家在如今的常熟,是一代才女。因为性格和才情相吸,他们走到一起。但因为她是风尘女子,在容若家不受待见。其实有一个版本是这样说的,沈宛与容若在一起也不过百日。她是江南人,来到北京水土不服,特别想家,没过多久就归省回家。她走后,容若寒疾复发,没过多久就去世,死前念念不忘沈宛。那时他才31岁。据说他去世那天,明珠还在朝以折本请旨。连他都没想到儿子会突然离去。后来,流落江南的沈宛为容若生下遗腹子。不知道,容若九泉之下是否得知,他还有一个流落江南的儿子?卢氏去世后,容若便生活在孤独之中了。身居要职,他见过太多的无奈与杀戮,一颗心饱经沧桑。再显赫的身份地位,都不如一个知心人在身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说: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容若就是这样一个无奈之人,人强命不强,再优秀的男人,也躲不过命运的安排。  柳兮,河南商丘人氏,栖居江南。苏州相城区作协会员,平面设计师,自媒体人,多平台人气作者,公众号:柳兮说。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