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给母亲:那个奇怪的妈妈

 李玉的文字 2022-07-12 发布于广东

写的是我同事的妈妈,在那个温暖的午后,在她的办公室里,听她讲她奇怪的妈妈,一脸的幸福。很多个日子之后,我还记得她当时眉飞色舞的表情。

不管妈妈多奇怪,讲起来,都是满满的爱啊!

妈妈的职业是山西吕梁方山县城一家事业单位的会计,她在工作上表现得雷厉风行和做事有板有眼的风格,深得上司和同事的认可。但这些特性,还被她在应用在生活中,让我这个女儿至今回忆起来,又可气又可笑,不过到最后,我总是不自觉地笑起来。

记忆中,在我和妹妹都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六点钟准时起床,然后不管外面风多大,温度有多低,就打开窗,一边喊着“起床喽,起床喽!”一边掀开暖暖的被子……

那时候,最恨的就是这时候的母亲,不知冷暖,也不怕我们冻着……慢慢地,我们就知道了妈妈这个习惯,只要她推开窗,我和妹妹就麻利地自己把衣服穿好……

后来,读书,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因为这个早起的习惯而多了更多的早读时间,也因此成为班级里的前三名,学校里的前十名。

母亲是一个节约的人,她的这种节约最高的标准就是“定食”。

我们家里吃馒头,烙饼,全部是需要预定的。你吃几个,他吃几个,弟弟几个,妹妹几个,都要一一报上来,母亲1+2+3地算一下,然后就按照报上来的数字准备。如果有人报了两个却吃了三个,那就要有人少吃一个。因为这个,父亲可没少跟她争执,争执到最后,母亲的观点一成不变的是“不吃剩饭,准备少了,我少吃,我不吃行了吧?”事实上,妈妈也因此少吃了很多。

有时候家里来客人,只要是熟悉的,她也会问“你吃几个……”,这常常会让父亲感觉很尴尬,熟人还好些,偶有父亲的同事前来做客,妈妈也会习惯性地一问。虽然抗议,但妈妈一直坚持这个奇怪的习惯,对我们的影响就是,从小到大,我们都没有吃过剩饭。

爷爷是个举人,家里的条条框框自然很多。

而让我们几个小姐弟最受不了的,就是妈妈的要求: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吃面吃粥,汤勺不能碰到碗……吃饭不能发出声音,那就慢慢吃好了,但是汤勺不能碰到碗,这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真的是个难题,关键是还不能留底儿,必须吃得干干净净。碗底的汤用勺舀,就会发出声音,妈妈就会大声喝斥,“叮当,叮当,穷得叮当响!”

后来,我们就养成了习惯,当快吃到碗底的时候,我们就端起来喝,这个是符合妈妈的标准的。

长大成人后,才知道,这也是一种教养。

母亲很少打我们,但如果一点小事情做不好,她会唠叨半天。

小时候,我们看电视是需要申请的,而且仅限于周五。比如,当天的作业完成得早,或者是家务做得好,就可以申请,

“妈妈,我可以打开电视吗?”

作业做完了?”

“做完了。”

“你妹妹的呢?”

“也做完了!”

“把厨房的锅洗洗,洗完了再开电视……”

真佩服母亲的睿智,这么轻松的就把难洗的锅给安排了。

有次我弟弟妹妹都在看电视,突然听到母亲上楼的声音,我和弟弟同时冲向电视机,一个拔电源,一个盖上电视机的布,沙发上的妹妹,马上摆出做作业的POSE……尽管如此,妈妈的一个动作还是洞察了一切——“你们看了一下午电视吧,电视机都这么热了……你们作业不做,就知道看电视,一看就是一下午……作业是替我做的啊……”又开始唠叨了。

因为害怕她的唠叨,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耍过个小花招,在我们眼里,妈妈就是个神仙,能掐会算。

我们家的剪刀一定是放在进门左手边的第三个抽屉的。

20多年,至少在我离开家之前,这个习惯没有变过。不论什么时候,只要需要剪刀,到那个抽屉,百分百可以拿得到。

我以前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好处,剪刀放在哪儿都是剪刀。直到后来,我遇见了风格完全不同的婆婆。我家里现在有很多剪刀,婆婆用剪刀的地方多,她习惯用在哪儿就丢在哪儿,找不到,就到楼下超市买……因为这个原因,我家的水果刀和剪刀有多少把,我也不知道。

每次我找不到剪刀的时候,都开始怀念母亲的那个当初在我们看来很奇怪的“习惯”。

母亲偶尔来深圳小住,她的各种“奇怪”偶尔还会露出尖尖。

她让我早起开水龙头的时候,用墙上的纱布遮一下,以免太大的流水声影响还没有睡醒的婆婆;在我给10岁的女儿装书的时候,她鼓励我教女儿装,而不是代劳。

她说,“懒妈妈会培养出独力的孩子,太勤快的妈妈,会带出来懒惰和自私的孩子……”听着她絮絮叨叨的自语,看着她眼角的皱纹,此刻的我,丝毫没有幼年时的烦躁和怨恨,有的只是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爱。

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也是个母亲。

李玉,疗伤系男子。

爱讲故事,爱听故事,更爱有故事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