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人在写吴颖丽这样的“诗”

 李玉的文字 2022-07-12 发布于广东

看到这么一则消息,我真是大吃一惊……如此“诗作”竟能发表,而且是发表于高高在上的《人民文学》。作为人民,我倍感耻辱。

直到后来看到了她的简介,我才恍然大悟——没办法,谁让我等生活在一个“资源互换”“平台交易”的时代。

诗歌曾是那样光洁照人的闪耀过我的青春,在清晨或者夜晚,听收音机里的主持人读诗,是一种享受。

席慕容、海子、北岛……他们的诗句,一次一次让我心生力量,战胜彷徨。一首首,一句句,至今还能背上来。

也就是在他们的诗句的感召下,我也抬起了笔,在床头,在灶房,在河边的土地上,在一望无际麦田边,我酝酿,我吟诵,我用树枝,用柴火,在地上,在墙上,写下几句,偶尔有两句分外动人的,恨不得对天放歌。

后来,断断续续的发表了一些诗作,第一首诗是这样的:清晨/我走近杉树林/寻找逝去的足印/不见  我抬起头/努力向前/却见落叶片片/方知是秋/冬离得还远……这首诗,让我在那所中学一举成名,成为大家指指点点的“诗人”,瞬间有“走红”的感觉。

在这种虚荣心的作祟下,我“爱”上了写诗。

虽然后来,还是偶尔有“诗作”发表,但产量实在是太低,别说靠稿费养活自己,头上的虱子都养不活。

后来,开始写散文随笔之后,与诗作别几十年。

和那些活跃在诗坛的“诗人”比起来,我写得太不像诗了。在那些“诗人”眼里,汪国真和席慕容的诗歌,都是大白话,甚至是不入流的。

我自省了一下,我也是。

多年无诗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说话都成了诗了。好好说话成诗也就罢了,有些人话都说不利索,也写诗,于是就是结结巴巴的狗屁不如的“诗”。

诗应该是语言的精华吧?诗应该有一定的意境吧?诗应该有……如果你认为诗是诗人对生活,对情感,对万物的自我表达,什么格式,什么词都不重要,那就真不重要。只是,你眼中的“诗”,是狗屎。

当然,再优秀的诗人,也不可能首首是精品,也总需要一些“垃圾”诗作来充数,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数量和质量上,诗歌和小说、散文并没有什么不同。

有段时间,有个好友常截图某诗人的作品给我看,然后问我,有何感想。我说一言难尽,好友说,你太客气了,你应该说狗屁不如。

深圳是一个盛产“诗作”的国际化大都市,这里的诗人,比建筑工地上建房子的人还多,写出来的诗,比深圳的房子还多。以前国贸三天一层楼,被传为奇迹,被誉为深圳速度。现在呢,深圳诗人一夜之间产出的诗作,一字一字读下来,估计能围深圳转几圈。

难怪有时候,空气质量都下降了。

这似乎是个流行跨界的时代。演得好的,想着去当导演,于是有了无数的电影;唱了几首歌,就去当了主持;主持了几年,再出书解剖自己的成名路……热热闹闹的,似乎很好看。

“诗”毕竟只是一种作品形式,确实谁都可以写。自娱自乐,无可厚非。你藏在上锁的日记里,收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又或者是PO在自己的朋友圈,QQ空间,让好友欣赏,给自己多年的回忆增加一些色彩,或莞尔或忧伤。

但是,占用公用资源,这就不只是恶心自己了。

这个工作于国家出版社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颖丽,像她写的这样的诗作,发表在《人民文学》上,这就多少让人有些担忧了:中国现代诗,要死了吗?

有些的人哦,圆溜溜好看,

脱掉那层皮哟,心黑的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