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道德经》八种顶级思维,才知道老庄比我们聪明

 荷花~仙子 2022-07-1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1

对立统一的思维


原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译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晚君说:

在老子看来,一切都不是绝对的。

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这也暗示我们,顺境谦逊,戒骄戒躁;逆境刻苦,勤奋努力。

2

不争思维


原文:“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人,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晚君说: 

在老子看来,一个人一旦不争,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个人不在乎得失,内心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然立于不败之地。

但这带来的并非是消极影响。

一个人正是因为不在乎得失,能忍、能隐、能退、能柔。

反而可以不必出风头,不必分心,专心把事情本身做好,反而可以做出一番成绩。

这才是现代人“不争是争”的理解。

图片

3

极简思维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晚君说:

老子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面对各种欲望和诱惑。

若是过于追求物质的刺激和享受,那必然会导致心灵的迷失与沉沦。

真正的幸福,也不在于所得多寡,而在于精神上的富足。

唯有回归简单,不为欲望裹挟,才能悟出生活最本真的滋味。

4

利他思维


原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晚君说:

老子非常推崇水。

水能滋润万物,却从不居功,一直处在低处。

得道的人愿意分享利益,处处为他人着想,践行利他精神。

儒家说,仁者无敌。

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

图片

5

知足思维


原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译文:祸患痛苦的来源都是因为不知足,灾难险恶的来源是因为贪欲过分。

晚君说:

当今世界,物欲滚滚。

很多时候我们迷茫、痛苦、焦躁,其实并不是命途多舛、生活实难,而是因为自身的不知足导致迷失了方向,从而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哲学家伊壁鸠鲁就说过:“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

不必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放在追逐身外之物上面,清心将得从容,寡欲则会多寿。

知足常乐,幸福不请自来。

6

守正出奇的思维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晚君说:

正代表了根本性的东西,奇则代表了技巧谋略。

比如两军对垒,考验的是军队素质、武器、后勤、国力。

这是正。

但是也要考虑一些兵法、谋略、甚至阴谋。

以正合,以奇胜。

人生也是这样,要懂得遵守规则,也要懂得打破规则。

图片

7

无用思维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中间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用泥土烧成的器皿,中间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开窗户造房子,中间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有”给人便利,但是“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晚君说:

房子空了,才能住人;杯子空了,才能装东西。

人把内心空出来,才能不断进步。

把头脑的偏见丢出来,认知才能更新。

无用不代表真的无用。

我们不能总是重视实用而忽略了无用。

很多时候,无用,反而是大用。

8

守柔贵雌的智慧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

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

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晚君说:

老子一贯主张以柔克刚的弱德之美。

柔弱的东西,更能随时间、环境而发生变化。

因此不容易夭折、毁灭。

不懂得变动,一味硬刚,只能加速灭亡。

相比于表面上的强硬,柔弱则是另一种强大。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国学爱好者聚集地,超优质国学内容原创号。有温度,有价值,有趣味,儒风大家,伴你读懂中国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