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勒:一个“沉思”的作曲家(下)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7-12 发布于北京

文字 · 声音:书杰


本期试听(前3分钟)↓
试听丨143 马勒:一个“沉思”的作曲家(下)00:0003:01

图片
上图扫码 - 解锁节目(微信在线收听)

对马勒来说,指挥和作曲事业是无法分开的。虽然他的主业是指挥,但到了假期,他就变成了一位作曲家。他在夏季写出作品,在冬季进行加工和配器。

01.

两种体裁:管弦乐歌曲和交响曲

马勒也非常独特,他只写管弦乐歌曲和交响曲这两种体裁。他一生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不乏精品。

他的著名声乐套曲有《儿童奇异号角》《流浪者之歌》以及《亡儿之歌》等;他的交响曲作品有十部,其中第十交响曲是未完成的作品,还有一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对马勒来说,声乐作品与交响曲两种体裁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有着统一性的。他的声乐作品是交响化了的声乐,而交响曲则是声乐化了的交响曲。比如艺术歌曲《亡儿之歌》则是以管弦乐队伴奏的作品,《流浪者之歌》的构思受到瓦格纳的影响,弥漫着舒伯特式的渴望;而第二、第三、第四、第八交响曲都包含了声乐部分;《大地之歌》则既是一部交响性的声乐套曲,也是一部歌曲交响曲,兼具两种体裁的特性。

02.

交响革命的先行者

马勒将歌曲与交响曲结合了起来。他说:“交响曲就是一个世界,它必须包罗万象。”

因此,他试图在交响曲中融合各种音乐元素:民间舞蹈、流行歌曲、军队进行曲、幕后小乐队、军号声等等,甚至还有格里高利圣咏。

就这一点来说,马勒也是一位交响曲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作曲具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以“无调性的手法”对当时尘世生活所引发的紧张与烦恼进行着一种解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西方还处在一个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特殊时期,马勒通过对“大自然、民间传说、人类的爱以及命运痛苦的挣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