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7-13 发布于江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老子对于大成若诎很有见解,对于恪守诚信却没有见解。

赏 析

这是荀子批评老子“无见于信”的一句话。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诎”不等于“拙”。
最早的郭店楚简本《老子》中说:“大成若诎,大植(直)若屈。”
最接近老子的应该是“诎”,其对应的字是“成”。“大成若诎”的意思是,完美的事物好像还不完美。
而不是后来通行本《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中的“拙”。“拙”,其对应的字是“巧”。“大巧若拙”的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因不爱炫耀,表面上倒像很笨拙。
荀子看到的《老子》版本,应该是最早的郭店本。即,对于老子以不完美为美的见解持否定态度。
老子觉得太满易溢,不圆满也是一种圆满,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人事。而荀子则是从儒家诚信角度出发,觉得诚信比生命还重要。
有意思的是,庄子也在这个问题上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嘲笑儒家的“诚信”,具有欺骗性,既愚蠢,又完全没有必要,其本质不过是沽名钓誉,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由此可见,道不同不相为谋。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就诚信所持意见正好相左。
实际上,老子对于“诚信”问题有具体态度,最早的郭店本丙本就记载了老子这样一句话:信不足,焉有不信。”意思是诚意不足和屡屡失信的人,最终将没有人愿意对他付诸信任。
大概,荀子与庄子对于老子这句话没有注意或没有读到,才有了“诚信之争”。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