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其防治疾病,不如建设健康(二)——有病不一定治病,治健康乃是上策

 快乐英平 2022-07-13 发布于江苏

来源|百川自主健康学  (ID:bczzjkx)

作者|黄开斌
本文摘自《自主健康学常识 》【整理摘编:时英平】

接上节

02、有病不一定治病,治健康乃是上策

防治疾病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有病哪能不治呢?人们总是在说,有病要赶紧治,这话没毛病。但是,这个“治”不一定是非要治病了!当然不是。首先,有病要赶紧治,那得先看谁来治?即是自己治还是医生治,从自然法则来说,肯定是先自治,后医治;第二,有病赶紧治,即便是要赶紧医治,那也有个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人论治三种不同方案供优选;第三,有病赶紧治,是先治疾病还是先治健康,这是有讲究的。从健康利益最大化来说,先治健康则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上策。因为,所有的疾病其实都是因为身体不健康的表象,是健康出了问题,不是疾病的问题,抑或是因为正气不足了才会发病的。《黄帝内经》里就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因此,我们传统医学的治病宗旨就是“扶正祛邪”,这扶正不就是在帮扶健康或建设健康吗!我们的古圣先贤还认为,无论养生还是治病都首要的是养阳气,这阳气就生命健康的能量;传统中医还有一个治病宗旨是“平衡阴阳”,就是调节平衡机体的气血经络运行状态和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机制等。这些其实都是在强调优化完善自身的健康系统,建设促进健康能力提升,这些都说白了,就是传统中医是在治理健康上下功夫,而不是治疗疾病上瞎折腾。理由是,只要健康建设恢复起来了,疾病也就自愈了,也足见,防治疾病不如建设健康,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也。

另外,很大一部分的疾病不是说你想治就能治的,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就说过:人类4000多种常见病,90%以上无药可治,感冒能治好吗?不治也好;7000多种罕见病,99%以上无药可治;恶性肿瘤已占人类1/4死因,很大一部分治了不如不治。还因为,疾病大多是病症或病灶,是结果,我们光消除结果,不根除病因,等于是掩耳盗铃。加之,误诊误治不可避免。

全军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病理科教授纪小龙就说: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它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他还说: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所以,我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

再说,即便是针对疾病也不能总是去一味地防治对抗了,应三分治七分养,这七分“养病”也就是去建设保养身体了!这就如同战后恢复和灾后恢复一样,病后康复和慢病康复也是需要自我生产建设才能修复或恢复健康的。所以,不能老是停留在防治疾病这个最低层次的目标或战略维度上。即使疾病太过缠绵痛苦,让人烦恼,那也至少应该是边建边治(即一边建设健康,一边防治疾病),如果只治不建那就没有恢复健康的可能。故应以健康建设为中心或为主导,兼带着防治疾病。这道理很简单,就是只要健康不断地建设强大起来了,疾病自然就会减轻或消失了。同时建设强大健康也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正如防御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大自我一样。

再次,疾病的康复其实有时是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而自我修复的。所以,我们过多的医疗干预和强制镇压反倒不利于疾病的自愈康复。众所周知,物不平则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物理常识。当人体或物体有不平衡的时候,他们就会以某种方式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目的,既是表达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化解这不平衡。身体不舒服的感受、发烧、酸麻胀痛痒等,都是一种声音。一切都有声音,一切都是振动,不平衡必然就有不和谐的声音。

我们人体或任何物体,其内在的不平衡、不满意,只有得到了很好的化解时,才不会发出异常振动或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你不着急,不急着尽快平息这异常的声音,允许这些声音,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自然而然的自动消解,这些声音就会自己消失的,一切复归于平静。所以,我们有时只要安心睡觉、静心养神、不干预、不打扰等就可以让这些异常的声音自然消失。如果不让身体自己去安静、自动地得到化解,就想着用医疗手段去镇压、干预、控制、阻断,也许暂时会没了声音,但一定会在某个时候集中爆发。

所以说,防治疾病只是暂时有效果,恢复健康才是最终要的结果。而恢复健康有时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每个当下的心能安住于和平,安住于静,安住于喜悦和自由当中,健康就会慢慢的得以成长和恢复正常。换句话说,当我们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想活出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并为此负起全部的责任,时刻锚定在你想要的生命健康状态,我们就成为了自个生命健康的疗愈大师。我们自然就走上健康的正常轨道。

如果我们非要揪着疾病不放,强行去医疗治病,有时是会把人给摧毁的。比方说,有些人爱吃油腻的食物,时间长了,血管里面就会堆积很多的垃圾,这些垃圾脂肪就会影响到人体血液的正常流动。为了保持血液的正常供给,人体就本能地升高血压来促进血液流动,以保证尽快给全身各个地方供血。这就好像是给水加大压力,让水跑得更快一样,这样就产生了高血压。

  而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的思路就是从血压这个症象上去治疗,往往忽略了致病的根源。于是,给高血压患者开出的处方就是降压药。可患者一旦吃上了降压药,后果却是不得不终身服药。虽然降压药将血压降下来了,但同时也把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功能给压制住了或破坏掉了!与此同时,得病的根源--血管里面的垃圾或脂肪却仍然还在那里,并没有排掉。
  西方医学也承认降压药用久了,会导致一个人的肾脏和心脏衰竭。我们来看看这是为什么?血管里充满了垃圾,导致血流不畅,身体本有的智慧(与大脑思维无关),就发出一条指令,命令增加血压,让血跑得快一点,以维持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而降压药的作用是把血压降了下来,血又流慢了,流慢了以后血管里的垃圾就冲不走,就会在肾脏里面形成尿毒症,最终导致肾脏的衰竭。这与河流流速慢就会导致泥砂沉淀淤积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服了降压药后血流又变慢了,还会导致一个很坏的副作用。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是依靠血液循环提供的养分或能量才能正常运转,如果供血不足的话,这些器官就会受损或坏死。这时身体的智慧被逼无奈,只得又发出一条指令,命令心脏跳得快一点,心脏跳得快了,泵出心房的血液就会多一些,以保证正常水平的血液供给。可这样时间久了,心脏太累也就衰竭了。这与打气的道理是一样的,气管子漏气,你就不得不加快打气的频率,才能将气打进轮胎,结果呢?很快胳膊肌肉就充血并酸痛起来。
  如此看来,吃降压药是一个很笨的方法。其实高血压只是一个结果,不去找它的原因--错误的饮食习惯,吃了太多的油腻食物把血管给堵住了,而通过降压药降低血压,这是自己在害自己吗!其实,只要改变饮食习惯,让肠胃清洁,血液干净,把血里面多余的脂肪排出去,血液就能够正常流动,血压就会自动降下来。由此可知,我们不要停留在疾病上追追打打的,深入下去找到根源,或者跳出来站到健康的角度,也就海阔天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