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 | 除了赏花,作为中国紫斑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临洮牡丹产业的未来在哪里?

 这里是临洮 2022-07-13 发布于陕西

临洮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9年4月25日审议并通过了《临洮县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临洮县花的议案》,决定确定紫斑牡丹为临洮县花。

会议认为,将紫斑牡丹确定为临洮县花,对提高全县人民的绿化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提升临洮对外形象,打造最佳生态宜居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要求,县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强化措施,加强对县花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动员全县人民积极种植紫斑牡丹,美化环境,为建设美丽宜居“新临洮”而努力。

临洮作为中国紫斑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牡丹栽培已有千年的悠久历史。本世纪以来,临洮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开发地方特色花卉产品,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就。但目前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产业基础依旧不稳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亟待深入研究解决,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一、牡丹芍药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 2018 年 5 月,全县紫斑牡丹、芍药传统地方品种达 281 个、新培育品种 40 多个,栽培面积达到 5000 多亩,产业化种植企业及农户 2000 多(家)户,产值达 3000 万元以上。牡丹大树、苗木、种子和切花等产品销往中原及北方多省区,芍药切花还少量出口。以培育油用牡丹、观赏牡丹和选育新品种等为主要目标的企业逐年增多,民众开始从自育自赏型转向产业化规模种植、批量化生产、市场化销售,创建各具特色的花卉观赏园、乡村文化旅游小镇等。紫斑牡丹酒、牡丹醋、牡丹食用油、牡丹精油和香精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正在连续开发,逐步投放市场。牡丹所承载的特殊文化内涵、牡丹产业化开发潜力等得到初步释放,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临洮建设的重要资源优势和支撑点。

近年来,临洮县将紫斑牡丹、大丽花、芍药等地方花卉作为发展特色产业、加速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保护利用和培育扶持力度,促进花卉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旅游文化相互融合,推动花卉产业不断向着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向前发展。紫斑牡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新品种不断出现,产业格局初具雏形。以曹家坪原野牡丹园、韩家湾牡丹园、雍家庄牡丹繁育中心、星辰山庄牡丹园、朱家坪天香牡丹园、马家窑洮砚小镇牡丹园、魏海马忠互惠独杆牡丹园、东山林场牡丹园、水泉丰泰山牡丹园为代表的一大批牡丹生产、观赏、娱乐基地分布于洮河两岸、水天之间,构成美妙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画面。

自 2006 年以来,临洮县已经成功举办 12 届老子文化节,3 届紫斑牡丹文化旅游节,召开多次花木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不断挖掘古文化深厚底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花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总体思路不实际,目标定位不准确。回顾临洮县花卉产业 20 年发展史,从当初的追求高大上,竭力发展以百合切花、蝴蝶兰盆花为主的设施花卉,到后来的推动群众发展育苗产业,近几年转而提倡发展紫斑牡丹产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不切实际,摇摆不定,目标定位不明晰、不准确,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挫伤了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埋下隐患。

二是资源保护不落实,品种杂乱欠整理。多年来,由于临洮县对牡丹资源保护不严格,致使境内大量牡丹大树、古树、名木连年不断流往外地,对牡丹产业发展造成多方面和深层次的影响。同时,现有紫斑牡丹300多个品种全部属于不同民间花卉育种者,新品种定名、鉴定、登录、保护和管理等不科学、不规范问题比较普遍,政府层面至今还没有完成全面系统的品种整理。

三是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拓展不充分。紫斑牡丹、临洮大丽花等地方特色品牌开发还在初级阶段,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集约经营、市场开发等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状态。重视落实不够,管理松散、恶性竞争、投入不足、创新不力、短期行为、一哄而上和没有持续性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本地市场而言,包括城乡绿化美化、城市园林、单位院落、小区美化、居家装饰等都充斥着外地引进花木品种,使用本地特色花木的则少之又少。自家的产品自己都看不上眼,不想用,何来底气介绍给别人,并开拓外部市场呢?

四是科研创新无支点,集约管理路难行。至今,临洮县没有有实力的花木科研机构,县花卉办及等官方组织,因人财物等原因,不足以撑起花卉产业发展的蓝天。由于没有官方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作支撑,没有一整套切合全县实际的产业发展规范化管理对策措施,加之花农、企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短平快项目,对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不重视、不学习,导致产业发展无支点,集约管理难落实,长期无法摆脱在低层次徘徊的困境。

五是产业根基不牢固,社会氛围不浓厚。牡丹作为国花,在临洮县民间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但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群众的参与度、企业的引领力、政府的推动力等目前仍处于低级水平,产业根基不牢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融合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

二、总体思路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基础,以提高科技水平为支撑,建立健全牡丹种植、观赏、加工、文化、旅游等多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努力提升牡丹产业整体水平,推动牡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提高能力水平;坚持依靠科技、创建品牌、集约经营,实现优质高效;坚持多业并举、稳步推进、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创新驱动、利益促动、联合协作,全面协调持续。

(三)奋斗目标

力争到 2020 年,临洮县实现牡丹栽培面积 8000亩,开辟牡丹规模旅游观光区 20 个,优良新品种定向选育和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到 2030 年,使牡丹栽培面积达到 20000亩,建成牡丹规模旅游观光区 30 个,培育出食用油、精油、香精、切花和观赏等专用优良新品种 10 个以上,建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 10 个以上,三大效益全面提高,牡丹产业与多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及对策措施

(一)重视资源保护,加强组织领导近 10 多年来,临洮县内有大量牡丹古树名木被贩卖到中原等地,但据有关资料,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牡丹古树名木,在新环境的保存率普遍不到10%,绝大多数以死掉结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当地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对牡丹古树名木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尽快出台地方性保护法规,切实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不断加大对民间和企业所拥有的古树名木挂牌登记保护力度,确保牡丹资源免遭破坏与损失,为牡丹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种质资源保证。

(二)设立官方机构,落实专业指导

在目前牡丹产业还非常薄弱的情形下,在县科技局或县林业局下设临洮牡丹芍药研究所等机构是必由之路。由官办机构专业从事牡丹芍药新品种选育,产业发展规划,承担重要课题攻关,实施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为产业发展落实专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不连续性、低质低产、恶性竞争等问题,也才能真正把政府的产业指导作用释放出来,把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平衡起来,把产业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在一起,全力开创产业发展良好局面。

(三)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管理模式

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将现代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起来,连续不断地培育出专业定向新品种,充实基因库,生产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并逐步创新和完善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和质量标准体系,落实质量认证,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以新颖的品种、独特的品牌、过硬的质量、现代的技术、高效的管理,推动牡丹芍药产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四)推动融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紫斑牡丹集观赏、药用、油用、保健、园林绿化、荒山绿化等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抗逆性和耐久性,是中国的国花。因此,临洮发展牡丹产业,必须同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环境,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观赏基地、森林与湿地景观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与林果花木生产示范区、退耕还林与万亩油用牡丹培育基地等,建成牡丹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拓宽企业 10 个以上,建成牡丹、大丽花、丁香等为主材料的精品园林绿化美化示范区,全方位、多元化拓展牡丹芍药的多种用途,多角度、立体式拉长牡丹产业链,努力形成点线面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夯实牡丹芍药产业发展的基础。

(五)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临洮

结合农业大县和多个气候过渡地带等实际,在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综合开发、精准脱贫、全民绿化行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外地引进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以地方法规形式确立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花木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中的突出位置和不可替代性。在山区绿化、城镇园林、小区美化、产业开发等规划设计中,必须要求本地素材应占 90%以上的比例。同时,在设计建设中要突出海拔、区域和温度带等特征,精心设计布局素材组成及色彩,以形成搭配科学、区域协调、整体连贯、重点突出的特色村、文化小镇和产业带、开发区,为美丽临洮建设增色添彩,做出新贡献。

(六)突出地方特色,实现持续发展

临洮作为全国“花木之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在政府层面,应当在城市建设中规划“大丽花广场”、 “紫斑牡丹·芍药公园”、 “玫瑰·月季一条街”等城市功能服务区,在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街道、公园、单位等公共场所,集中使用本地产品装点美化,以体现政府支持发展地方特色花木产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其次,要宣传动员企业、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和学校等,以使用本地乡土树种和特色花卉绿化美化为荣,以服务本地花木产业开发为己任,精心设计建设自己的“丁香小区”、 “山花小镇”等;

其三,采取表彰奖励、资金扶持等政策措施,引导群众喜爱和使用本地花木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花卉比赛活动,推动社会各业与牡丹芍药产业的多层次融合,以实现牡丹芍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美的临洮,送给你们

非遗 | 临洮老人岳云生:一团黄土捏出陇原风情,指尖上的乾坤

记忆 | 当年无数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临洮师范,辉煌与没落,已成遥远的回忆

发现 | 200多年前,给四川康巴地区写诗的那个临洮人到底是谁?

记忆 | 1998年临洮进疆女兵,近半个世纪后的重逢,重温那难忘的岁月

纪念 | 远去新疆的儿子孙恪剑:怀念我的父亲民国临洮“七俊才”之一孙培珍先生

🌸

-今日话题-

花点时间游临洮

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区

分(tu)享(cao)

📷 

作者:李志东

图片作者:李效民

特此感谢

感谢你们的美图!

👨🏻‍💻 编辑:nua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