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肿瘤需要接受放疗,其是癌症治疗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放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最常见的主要是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排便形态改变(便溏、便秘)、肛门疼痛等症状,治疗不当时,可能出现如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放射性肠炎症状极易迁延反复,长期不愈,慢性放射性肠炎中约90%可能出现永久性的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失禁等)。 ![]()
目前,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含心理治疗、饮食干预、营养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急性肠炎,和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 但非手术治疗可能会出现疗效不佳,病情反复等情况。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反复的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但是若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则手术难度大,术后复发、狭窄、排粪失禁等长期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不理想。 ![]()
2020年10月30日,《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具有提供防止辐射损伤的保护的作用。 该研究表明,特定类型的细菌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而这些细菌减轻了辐射照射,并加强了血细胞生成以及胃肠道修复的速度。 为进一步探究肠菌的辐射防护作用,研究人员通过“脏笼”试验和粪菌移植在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和无菌小鼠上进行了试验。 ![]()
“脏笼”试验 研究发现,携带“特定菌群”的小鼠,在高剂量辐射环境下的存活率约为75%,而且疾病的严重程度较轻,而对照组的存活率只有20%。 ![]()
进一步探索其机理,研究发现肠菌代谢物——短链脂肪酸丙酸可起到防辐射作用,给小鼠补充丙酸后,给予高剂量全身辐射,30天生存率从28%提高到79%! 给小鼠移植短链脂肪酸高产菌株效果也不错,三种菌的保护作用居然达到100%。 国内研究团队发表在《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的临床研究,也报道了用肠菌移植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证据,提示粪菌移植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价值。 ![]()
肠菌治疗不仅用途多,其优势也十分明显: 适应症广:除了辅助癌症治疗,肠菌移植在治疗儿童自闭症、糖尿病、肥胖症、抗生素相关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病毒性肝炎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疗效确切:对于慢性难治性疾病,即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效果无效者,仍有较高的有效率。 副作用少:2019年,国家《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将肠菌移植列为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目前国内尚未有肠菌移植严重并发症的报道,未见特殊不良反应。 疗程短:多数疾病治疗1-3次即可,少数慢性难治性疾病可酌情增加疗程。 元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及各类疾病的临床研究,为专业医疗机构及特定个人提供肠道菌群检测、研究、制备、存储、配型、移植及定植的微生态完整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