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老呼市——呼市人眼中的包头人

 青城历史聊斋 2022-07-13 发布于内蒙古

   呼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就是省会,包头市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现在的呼市和包头经过市场的洗礼和政策的定位,已经具有各自的特色。呼市作为首府是总部经济,发展第三产业,而包头作为工业城市,以钢铁,军工,稀土为主要特色,发展第一,第二产业。

   在过去,呼市,包头市相差不大的两个城市,都是和蒙古王公贵族和晋商影响着城市。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包头的东河区和呼市的旧城区都是晋商兴起之地,不论是复盛公还是大盛魁,都曾经在中国商界叱咤风云,留下重重一笔。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绥远省改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从乌兰浩特市迁至张家口又迁至呼和浩特市。乌兰夫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任主席,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规划,建设,发展呕心沥血,从而使呼市包头齐头并进,快速发展。

    尤其是乌兰夫主席建设包钢,成为新中国的奇迹,1958年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乌兰夫就包钢建设项目中的问题,致函请求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湖南、安徽各省对包钢的建设给予支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钢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冶金工业部、铁道部等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包钢建设面临的问题。1958年11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乌兰夫就包钢建设中的问题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报告,提出了请全国各省市支援包钢等7项建议。毛泽东指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国统一计划下,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将包头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地区,要求同包钢有协作关系的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给予包钢大力支持。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社论号召全国支援包钢建设。在“全国为包钢,包钢为全国”的口号下,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个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全国各省、区、市的援建人员和大量建设物资纷纷开赴和运往包头,飞机、火车、汽车甚至马车、驴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运输车队成为包钢建设最壮阔的风景。

     现在当一曲《草原晨曲》响起,仍能感受到当年全国人民支援包钢建设的火热,犹如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6年我去上海,上海大妈听说我是内蒙古来的,聊起天来,只知包头,不知呼和浩特。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呼市钢铁厂,毛纺厂,糖厂等一系列大型工厂的破产倒闭,呼市的产业工人瞬时变成了下岗工人,而包钢,二机厂,稀土产业依然如故,呼市铁路局发向全国各大城市的火车的始发站都在包头站,包头在牛玉儒的领导下,各方面发展都好,人们说,呼市就像包头的郊区。首府要搬迁包头了,一时间谣言四起。呼市人作为首府人,感觉没有了自豪感,而包头人显得很骄傲。

        这几年,随着“首府一定要首起来”,建设大呼和浩特的执政思维,呼市开始修地铁,建新机场,建火车东站,开通到北京,太原,石家庄,郑州、济南的动车,包头也不甘示弱,但是地铁被搁置,这几年也没有太大的发展,包头的孩子大学毕业开始来呼市就业,生活,而在网络上,关于呼市好还是包头好的争论一直未断,甚至两地网友还互黑。

        其实本是同根生,两市应该优势互补,加强联合,共同打造好“呼包鄂”城市群,两市人民也应该互相支持,打造好城市名片 

         无论是呼市人,包头人都是内蒙古人,都是中国人,应该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缔造新的辉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