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一个有意义的中国年

 天一学习 2022-07-13 发布于四川

有人说,春节少了以前翘首以盼的那种心情,他们说是因为年味变淡的缘故。

回想记忆中的春节,模糊又清晰。

曾经承载全年希望的压岁钱,忙忙活活一整天的手工年夜饭,雷打不动的年三十儿全家守岁……

林林总总,那些儿时的小确幸,似乎正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为什么大家越长大越怀念,这些过年的小细节?

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

小时候是最有“年味”的。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过年一定要早早买好新衣,端端正正叠好放在床头,等着初一一早再穿。有一年商场快停止营业了还是没有备好新衣服,真是急得快哭出来;其中一次记忆中最深的是妈妈为了给我买一件新衣,从街头走到街尾走了不下5次,询价了几十家衣服店,最后在一家衣服店给我选了一件漂亮的新衣,可因为价格问题,妈妈硬是软磨硬泡和服装店老板讲了三个小时的价格,最后少了15元买下,那时我眼巴巴望着妈妈,一直嘀咕为什么买件衣服要那么久,别人都是问好价后,买了就走。

那年我把那件衣服视为珍宝,生怕弄脏弄坏了它。买了一背篓的年货,其中必须会有的是两挂大鞭炮,一条团年那天放,一大家人团团圆圆吃年夜饭,庆祝一年的付出和收获。一条大年初一早上放,辞旧迎新,期盼新年顺利平安,大发大富。年货还有瓜子,花生,糖果蔬菜等满满一背篓,妈妈会把每件东西的价格报给我听,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总共用了多少钱,因为她的讨价还价,节约了多少钱.

而年关将近,妈妈最焦虑的是家里的大扫除总还没空搞起来,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大扫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郑重的,要全家大干一整天,扫屋顶爬窗台,小孩子就算帮不了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兴冲冲参与迎接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打扫卫生一般都要持续一周多,每个角落,每个门,每扇窗,每块玻璃都不放过,只为干净整洁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三十贴春联用的都是浆糊和米汤。浆糊粘上的春联非常瓷实,光刮掉前一年的春联就是个大工程,非半天时间搞不定,还得全家上阵累得满头是汗。爬高上低把春联贴得里里外外满满当当。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的,没有熬过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总要给鄙视。我那晚总是睡不好,凌晨5、6点就会给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毫不顾忌咚咚咚的闹声给吵醒。

初一一大早在家吃汤圆,一般会在汤圆包上一枚硬币,如果哪个吃到这个汤圆,今年就会给他带去好运发大财,学业和事业会很顺利。吃完汤圆就要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磕头。先去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爷爷奶奶再胡乱抓些糖果塞进小孩兜里,很是幸福,然后去坡上给祖先烧香磕头,保佑新的一年里全家老少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接着男人一帮,女人一帮,小孩一帮,在村里转悠着,是不是亲戚的,只要认识,走在村里的路上见面都问“过年好”。

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四口早就到奶奶家吃饭喝酒。奶奶会准备很丰盛的饭菜,给几块压岁钱,虽不多,对我们来说,非常满足。

每年过年初一有时还有一个必须的仪式,是拍一张合照。在院子里挑一个干净的背景,摆出剪刀手露出大白牙,咔嚓!当然是用胶卷相机拍的,拿底片洗几张存在家庭相册里。

虽然每次都只拍寥寥几张,但很奇怪当时的每张照片都拍得相当好,没有撩头发闭眼睛各种奇怪的动作,面容姣好笑容纯真美好。

现在,有了全年无休的超市和网购,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囤积年货;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迟满足”留到年初一;贴春联很少人家用浆糊了,随便的透明胶纸一粘,费不了十分钟功夫;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也越来越吃不出不同;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播,但已沦落成我们刷手机的背景音;没有小孩会熬一整夜守岁,人们年初一起床的时间是越来越晚。

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

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问: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我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随便的结果是,节日不再像节日,也不难怪,年味越来越淡。

物质的丰富,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仪式的精简,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沉闷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永远不知道,孩子多需要仪式感。

又到新年了,今年跟往年又有了不同。我的身边多了一个刚刚脱离襁褓下地行走的小朋友,他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正迈动双脚睁大眼睛急于探索这个新鲜的世界。

往年感叹年味“变淡”只是随口一张,今年却心念一动,遗憾着我的孩子要在这样寡淡的年味里度过应属童年最美好记忆的春节。

还记得那些儿时的仪式感唤醒过我们多少珍重的情感和记忆吗?

那些年抄着我们最爱歌曲的本子,逢年过节孩子们的小型歌会(丢手绢,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木头人,修房子等……)

所以,不要再因为怕麻烦而一再取消带娃出游的计划,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辅食、一次精心安排的家庭亲子活动,不要再看不起那些“穷讲究、瞎折腾”,就是在这折腾里,孩子学会了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也更懂得了时间和成长的意义。

曾经有家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尤其是我们这些家庭传统,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大费周章,也许只是那一点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里的一点糖,就能给孩子一个更有色彩的新年—:

1、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讲过年的意义和习俗,读读相关的绘本,做做传统民俗手工,比如剪纸。

2、我们可以让孩子拿起画笔,画一张年画,之前看到新闻,冉莹颖微博就晒出了两个儿子的画作,即便把家里弄得到处都是颜料又怎样?孩子们的快乐是无价的。

3、拍一张全家福,不要只是放在电脑里,冲洗出来挂在墙上或夹在相册。

4、让孩子参与特定节日的流程。比如从“小年”开始,告诉他们糖瓜沾、扫房日、推糜黍、煮大肉、宰只鸡、把面发、蒸馒头,而后剪窗花、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守夜、团拜……带着孩子完成这些,他们才会明白,原来,这就叫“过年”!

5、与孩子一起做一下年终总结,总结过去一年的事情,比如长高了多少,交了哪些好朋友,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读了哪些书......认真的记录下来。

6、准备一个成长日记本,每年问同样的问题,记录孩子的回答。放在特定的盒子里,谁也不许看,若干年后再一起打开,估计会感动到泪崩……

过一个有意义的中国年,就在于这些特定的仪式感!

更文不易,阅读后请点赞!

你的每一种支持都是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