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评如潮的年代,真的很好么

 昵称65336289 2022-07-13 发布于广东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评率,让每一个行业都抹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

小时候跟着家里的长辈去赶集,那是一个货比三家的年代,市场充满了商贩的吆喝声。沿着喧嚣的人流,买家在逛完整个市场之后,才会选择买下自己中意的商品。哪家店铺的信誉越好,顾客便越多。反过来大量的顾客又会让这家店铺的信誉度在民间逐渐传开。

在那时候,从信誉度较高的商铺里买来的东西,很少会出现劣质产品。毕竟口碑的建立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而口碑的坍塌则只需要出现几次伪劣产品即可。而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口碑不存在“刷”的概念,几乎都是老百姓对产品较为真实的使用体验,黑的漂不了白,白的也很难被抹黑。

不可否认的是,口碑和人设一样,都是商家借势宣传出来的效果,往往带有欺骗性。一个口碑绝佳的店铺,也会存在雷打不动的黑粉;一家宾客盈门的店铺,也总会有顾客于此收获一两次不愉快的购物体验。但那时的评价渠道无非就是口耳相传这一种,因为稀少所以更靠近真实。对于顾客而言,口碑好坏仍是判定某种产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现在,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大环境下,评价渠道变得无处不在。网店购物后,你的手机总会收到若干条贴心的“好评返现”信息;打网约车,司机也会半恳求半提醒,希望你在打车软件后台给个好评;到银行办理业务,柜台上的终端机会自动提醒你,给工作人员的服务打分;甚至连打10086电话咨询业务,都有请对话务员服务做出评价等相关话语弹出。

这些提示语语气之真诚,让你很难产生拒绝心理。就算你真的因为产品或服务问题给出了差评,也会迅速被漫天而来的“好评”所掩盖,那些不同的、质疑的声音也会慢慢消逝在茫茫人潮中。那些根据真实体验给出差评的人,被迫成为了真实而又沉默的大多数。

这种被好评刷屏的产品或服务,其真实性和可参考性几何无需多说,漫天好评的时代,消费者想要从网友的评价中来判断产品质量的优劣已愈发有难度。生活工具的飞跃让每个消费者都有参与评价的机会,每一个商家只需要付出相对合理的代价,就能在网络上让自家的产品好评连连。建立的口碑打破了固有的时间沉淀法则,往往在一夜之间,就能达到众口皆碑的效果。评价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而评价的效果也逐渐变得越来越虚。

可以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评率,让每一个行业都抹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有太多伪劣产品在滤镜光环下被节节抬高,也有一些优质产品承受着名不副实的差评。

这种索要好评的现象如果进一步演化则会变成相互配合与心照不宣的互评。年终总结、职位竞选、民主生活会,但凡涉及到个体的考核评价时,似乎都可以用这种互评的方式来实现超高的好评率。

对于评价者而言,大家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在评价时当然是无限放大被考核的优点,尽量弱化缺点咯。再说评价者心里可能会想,这次我给他好评,下次等到我需要的时候,他应该也能用好评来回馈我吧。对于被评价者而言,只要我事先和他们通通气,他们没理由不给我好评吧,打工人何必为难打工人呢。于是,这仿佛就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一个好评让两个人都心满意足,实在合适不过。至于这个评价是否真实客观,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倦怠社会》中有一个观点--否定性的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积极性的社会。没有人喜欢被习惯性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否定。对于好的东西,热情的肯定、赞扬甚至推广尤有必要,这是好的东西存在的意义,也是社会进步的活力所在。好产品被追捧,才能让好产品的生产者有动力继续专研和创新。但对于劣质品和违规品,我们难道要人为去添加那份朦胧的滤镜吗?这样只会让差的更差,最终吃亏的还是曾经为它给出好评的消费者。

如果有一天,整个社会开始厌倦被“涮好评”的现象时,又该造出什么东西来衡量好坏?是“超好评”、还是“精致评”?这好像也不重要,因为也没人在乎就是了。

尝试理性写字

尝试多点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