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髂骨取骨、腓骨取骨以及移植后自体骨的愈合方式,看完绝对有收获!

 Drseraph 2022-07-13 发布于山东

骨移植的研究一直是骨科重中之重,自体骨移植在临床的地位仍旧无法被替代,本文整理了髂骨取骨术、腓骨取骨术以及移植后自体骨的愈合方式,供大家参考。

自体骨移植


取自体某一部位骨移植至自体另一部位,称自体骨移植。

髂骨是全身最适合的取自体骨部位,其他部位还包括腓骨、大粗隆、胫骨平台、内踝等。

自体骨移植无排斥反应,生物学潜能最大,骨诱导作用最强,效果也最满意。

但取骨增加病人创伤,有一定并发症,来源有限。

髂骨取骨术


骼骨有丰富的松质骨,在行骼骨取骨时,应注意约有 10% 的股外侧皮神经,距髂前上棘后方越过骼嵴至股外侧皮肤。

图片

故在骼嵴前取骨时,切口应距骼前上棘后上方 2 cm 开始向后伸延至需要长度为止。但向后伸延不要逾越距骼后上棘前上方 8 cm 的髂嵴,因臀上皮神经穿腰背筋膜,在距骼后上棘前 8 cm 越骼嵴至臀部。

无论前方或后方取骼骨时,均要注意避开该部位走行的皮神经,以免对其造成损伤。

骼腹股沟神经、骼腹下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走形在骼嵴和髂前上棘附近,切口不要低干骼前上棘(切口最好距骼前上棘后上方 2 cm 开始),显露髂骨时应行骨膜下剥离,禁止应用电刀烧灼内侧的骨膜和软组织瓣,避免损伤骼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图片

1、麻醉及体位:

  • 下肢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同时施行骼骨取骨及植骨术。
  • 上肢或脊柱手术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骼骨取骨术。


仰卧位时可采取骼骨翼前 1/3 部分骨质,平行髂嵴做一弧形切口;

俯卧位时取后 1/3 骼骨翼部骨质,切口与骼后上棘走行方向垂直。

骼骨翼中 1/3 较薄,前后 1/3 较厚,可提供丰富的松质骨。病人取仰卧或俯卧位视植骨部位而定。

图片

利用不同的技术,取骼骨可以获得骨松质、骨皮质-松质骨条、骨皮质-骨松质骨板等不同的骨移植材料。

2、前入路:

仰卧位,平行髂嵴做一弧形切口;

①取皮质-松质骨条

从髂前上棘后方 2 cm 开始,沿着髂嵴做切口。对腹壁的肌肉进行锐性分离,然后用锐利的骨刀将骼骨内壁的骨膜掀起,然后用拉钩牵开显露,应用弧形骨膜剥离子,可以刮取皮质-松质骨条。

图片

应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一般位于髂前上嵴下 1 ~ 1.5 cm,但也有变异,其损伤会出现大粗隆下方一巴掌麻木。

②取皮质-松质骨板

a. 直接截取骨板: 

在骼前上棘后方 2 cm 以上距离截取所需要的骨板。距离骼前上棘过近,有可能造成髂前上棘骨折或术后缝匠肌起点的撕脱骨折,术中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变异)。

图片

b. Wolfe-Kawamoto 技术:

楔形劈开骼骨棘内外侧边缘,行骨膜下剥离,并保留附着于其上的肌肉和骨膜,截除所需要的骨板,然后缝合内外两层,可保持髂嵴的外观,注意与骼前上棘连接须使髂前移。

图片

图片

3、后入路:

患者取俯卧位,切口与骼后上棘走行方向垂直。

图片

切口向后伸延不要逾越距骼后上棘前上方 8 cm 的髂嵴,因臀上皮神经穿腰背筋膜,在距骼后上棘前 8 cm 越骼嵴至臀部,否则有可能损伤臀上皮神经。

4、髂骨作为自体骨移植材料的应用方式

①骨颗粒与填充植骨

将松质骨修剪成豌豆粒大小的骨块,填充到骨端。该植骨方法非常实用,成骨能力强。

骨颗粒填充可靠,不易被组织液冲刷流失。经常与其他类型的植骨方法联合应用。

②骨条与栅栏式植骨

将松质骨修剪成火柴杆式的骨条,沿骨干的长轴,围绕骨干均匀摆布,松散的骨条还可以通过丝线捆绑,以免流失。

图片

骨条的排布类似栅栏,因此称之为栅栏式植骨。骨条要求跨过骨折两端各 4 cm 的范围,骨不连的中心区一般可有 2~3 层的植骨厚度


腓骨取骨


腓骨具有一定的强度,通常取腓骨的中 1/3 段或上 1/2 段作为骨移植材料。腓骨不是主要负重骨,切取后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在取骨时仍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妥善保护腓总神经;

②必须保留远侧 1/3 段腓骨,以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性;

③不能切断腓骨长短肌。


取下的腓骨应用髓内穿针固定方法。适用于修复儿童长骨如尺、桡骨骨缺损;某些骨病如桡骨远端新生物切除后,可切取腓骨近 1/3 代替桡骨远端。

图片

自体骨愈合方式


自体骨移植后,移植骨与受区骨的融合同移植血管再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Stringe 实验证明,只有在移植骨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的剪力由于新生骨的形成而消除后,血管才能长入并使植骨最后融合。因此,骨移植后确切可靠的固定非常重要。

自体骨移植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松质骨、皮质骨,或全骨。

1、松质骨:

新鲜自体松质骨表面积大,可提供大量的表面细胞,血管重建容易,可有效地发挥传导和骨诱导作用,诱导新骨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松质骨植骨表面部分的骨细胞由于受体组织液的弥散而得以存活,并积极参与骨形成,此种植骨可迅速与宿主骨融合

但松质骨不能提供机械支持,通常制成小条块状,用于充填空腔与缺损。

植骨体积大小至关重要,< 75~125 μm 的骨粒迅速被吸收,不能参与有效的成骨。

松质骨碎裂片的厚度也不能过大,最好不超过 5 mm,这样可以迅速而完全地重新血管化。

2、皮质骨:

适于提供功能性支持,起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此型植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骨折畸形连接与不连接,并有助于促进关节融合。

松质骨与皮质骨移植后的早期反应相似,最初在移植物周围出现炎症和水肿。


松质骨在植人 2 d 后即被血管包围,2 周可以恢复血运。

松质骨血运恢复快,爬行替代作用完成也快,新骨形成多,骨愈合早由于松质骨移植后在坏死骨表面先形成新骨,死骨逐渐被吸收,新骨随之增加,植骨处机械强度不减弱,最终恢复正常。


皮质骨在植入 6 d 后方有血管侵入,1~2 个月后才能完全恢复血运。

皮质骨移植修复进程有所不同,初期血管再生的时间较长,先是破骨细胞活动增加,在皮质骨上造成骨吸收,扩大中央管(哈弗管)外口,以利血管及成骨细胞的进入,故皮质骨的机械强度降低。


皮质骨移植后 6 周至 6 个月,强度减弱 40%,1~2 年后方趋于正常。

人体皮质骨移植后,前半年其强度仅为正常骨的一半,至第 2 年才逐渐恢复正常。

因此,临床上采用皮质骨移植时,最初 6~18 个月时易发生应力性骨折,应注意保护,勿过早负重!


你有没有遇到过移植后自体骨不愈合的情况?
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欢迎下方留言~


作者:孙小六

排版:景胜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