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均达股份

 lindu5858 2022-07-13 发布于山西

钧达股份中报业绩预告点评: 公司22年H1归母净利润2.5-3亿,同比扭亏为盈(21年H1亏损0.3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5-0.8亿;每股收益1.78-2.13元/股。公司已完成汽车饰件资产出售,22年6月完成交割,取得收益2.15亿元,影响非经常性损益2.13亿元。目前公司已发布28.3亿元定增(收购捷泰49%股权15.2亿、N型电池中式项目5亿、补充流动资金8.1亿),以及收购捷泰资产草案(现金收购34%股权金额10.5亿,协议转让15%金额4.7亿)。 核心看点:控股51%的捷泰科技,上半年实现收入39亿元,同比+127%,净利润1.75亿元,同比+98%。单看Q1/Q2净利润分别为0.6/1.15亿元,Q2环比+92%,按照出货超2GW测算,对应单W盈利5-6分钱(Q1单W盈利3.5分钱),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并且持续提升,超出市场预期。随着22Q3剩余49%的股权并表,预计将迎来利润端的大幅释放。 捷泰一期8GW的TOPCon大尺寸电池已于7月开始投产,将在22Q3量产爬坡,目前看,公司用硅片厚度135μm,电池效率和良率均处在行业领先水平,全年TOPCon电池片出货预期2-3GW。预计二期8GW的TOPCon产能将于年底开工,23Q1建设完成。预计公司TOPCon今/明年出货有望分别达到2/11gw以上,公司领先行业投产先进N型电池产能,目前TOPCon组件溢价明显,叠加电池环节高效产能偏紧,预计将获得显著超额利润以及利润持续提升。 综合来看,公司明年P型+N型电池总出货量将提升至20GW以上,叠加N型电池片出货量占比过半,预计单W综合盈利将超7分钱。若单考虑捷泰22、23年业绩预计5、12亿,定增完成后对应当前PE32、14倍。目前公司收购捷泰剩余股权持续推进中,随着产能持续落地,后期估值利润与市值空间均存在较大弹性,作为新增的TOPCon大尺寸电池标的仍继续看好。                                调研交流:董秘: 公司在 6 月 7 日完成了汽车资产玻璃的交割,6 月 10 日完成,汽车业务剥离已经完成,公司收到 4 亿元现金,6 月 15 日竞买捷泰科技成功。捷泰科技 2021 年 收入 16.8 亿元,净利润 0.97 亿元,2022 年有 5 亿元,2023 年 16 亿元。付完首付款,公司就可以办理交割,上市公司持有捷泰科技 100%股份,进入光伏行业。 大尺寸电池的扩张速度滞后于其他环节。5 月份盈利最高恢复到 0.05 元。8GWtopcon 生产线预计在 7 月份投产,这样增加相关业绩。 1、公司收购 49%股权在过程中,并表时间在什么时候? 国资持有 33%股权,支付 30%就可以办理公司变更,对于苏泊尔股份,支付 10%股份就会办理工商变更,不以定增为基础。这个公司变更会更快一些。 2、电池片盈利很优秀,相比行业高不少,原因是非硅成本低? 公司 8.5GW 的 perk,非硅成本比较低,在于第一设备比较新,有 5GW 是近两年投产的,自动化程度会高一些,3.5GW 是 166perk 线改造为 182 线。总体上,整 体设备都比较轻。第二,公司在电池线积累了很多经验。总体上,公司非硅成本比行业内有优势。 3、硅片价格上涨因素? 硅片价格上涨 4、topcon 扩产 公司 topcon 扩产在行业内是领先的。7 月 8GW 上限投产。另外的 8GW,需要根据实际的溢价情况,资金情况做,并不一定是某个时候投产。 5、topcon 新型产能的技术路线问题?LP 线路。未来二期是否打算用新的技术,比如 PE。 topcon 新型技术在不断的研发推进过程,第一期的 8GW。 6、汽车业务团队 随着汽车资产置换出去,汽车相关人员已经脱离公司。公司董事会没有改变,但管理层,从总经理到业务人员都变更了。 7、汽车业务亏损 汽车业务的亏损,由购买方承担,因此今年 1 季度的亏损会冲回来,还会有一些投资收益。 8、公司对于异质结的技术怎么看? 公司有 5 亿的研发中心项目,主要做研发平台。对电池技术下一步的研发。光伏行业还是技术驱动的行业,核心的技术环节还是电池片的技术,电池技术的持 续升级和迭代是行业是关键所在。公司在电池企业,希望不断提升在电池技术的研发能力。 9、公司电池片产能 20GW,未来是走专业的电池片还是一体化? 公司认为最核心的是电池,如果电池片能力不强,一体化也比较薄弱,行业仍然是价格导向的行业。价格导向意味着电池端的能力非常强。希望公司的盈利能 力超过一体化企业,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的竞争力。在形成这个基础下,再考虑上下游是否补充。 过去两年电池片的盈利能力压力很大。 10、TOPCON 投产后,有 3 个月的试验爬坡,形成真正的成本概念需要 3 个月后,目前并没有正确的结果。薄片化,将一些非硅成本降低。 11、TOPCON 组件端溢价 0.1 元,但到电池片环节如何,现在还没有形成价格。成本比 PECK 高,因此价格会高一些,但高多少不知道,盈利溢价多少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