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今天“脱单”闹得欢,当心明天拉清单。 “脱单”可是如今的热词,既然大家都把没找着伴侣的人戏谑为“单身狗”,那“脱单”就意味着动物翻身变成了有尊严的人,绝对是件喜事儿。但脱单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有的人真成了双,有的人折腾半天还是老样子,所以这“脱单”还是大有讲究的。 我不是什么恋爱专家,只是一个初中学生的爸爸,要聊“脱单”这个话题就得格外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实在不好意思把文章摆进自家小号里。所以,我打算另辟蹊径,借用一段历史聊聊自己对“脱单”的看法。这历史事关德意志第二帝国,事关人家当年“脱单”的往事。 伴随1870年普鲁士击败法国,以及次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宣告着德国在战败者法国的废墟上正式崛起。但是,即便威廉一世和“铁血宰相”俾斯麦想方设法逼迫法国签下赔款50亿法郎的投降书,企图让对方永世不得翻身,他们还是很快就感觉到了后悔。法国毕竟是欧洲工商业强国,短短七年内就还清偿了所有赔款,迅速恢复了元气,开始酝酿一场针对德国的复仇之战。 作为欧洲当时最成功的外交家,俾斯麦环顾四周,希望找到可靠盟友,编织出一道保护德国、阻挡法国的防御网。他深深懂得,刚诞生的德意志帝国身处欧洲正中的“四战之地”,绝不能形单影只孤军奋战,必须迅速“脱单”。 在1880年代,排除掉一贯抽身事外搞小动作的英国和仇家法国,欧洲大陆配得上与德国“喜结良缘”的对象并不多。一是俄国,二是后起之秀意大利,三是老迈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后则是奥匈帝国。在这四个对象中,俾斯麦最看不上的就是德语同宗的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前身是日耳曼民族的领头羊奥地利王国,刚刚被普鲁士王国通过普奥战争击溃,被迫退出德意志版图。败落的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看似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却是外强中干问题一箩筐,既有数不清的民族隔阂,又有道不明的宗教隔阂,据说光是帝国军队发布一道命令就需要使用近十种语言文字,再加上帝国还有强烈的征服欲,总想吞并被俄国保护的东南欧小国,简直就是个惹是生非不计后果的麻烦制造者,人称“布娃娃帝国主义”。 但是俾斯麦自有一套逻辑。既然奥匈帝国是个招惹四邻的麻烦,那如果德国能替其他国家收服这个麻烦,德国自身的地位威望也就与日俱增,不愁交不到新朋友。所以按照这个比较拧巴的逻辑,俾斯麦随之开始了一番国际外交操作。 首先,德国与奥匈帝国冰释前嫌结为盟友。盟友归盟友,奥匈帝国充其量就是个跟班小弟,一切都要听德国大哥的安排,所以德国凭借军事实力勒令奥匈帝国停止了在巴尔干半岛的渗透,从而得到俄国的谅解。俾斯麦趁热打铁,拉着俄国与委屈的奥匈结成了著名的“三皇同盟”。为了把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圈拉得更紧些,德国又拽着同样与奥匈有领土纷争的意大利和解,结成“德奥意三国同盟”。这样,德国拿奥匈这个小弟做交换商品,一下子争取到两个大国的支持,对法国的威胁形成双保险。 请注意,在俾斯麦的操作中,德国的本意是拉拢俄国和意大利,慑服法国和英国,所以奥匈归根结底是盘配菜上不了桌面。但这种局势在十年后的1890年开始逆转,因为老宰相俾斯麦被新皇帝威廉二世赶下台了。 与祖父威廉一世的老成持重谦和低调不同,身有残疾却又刚愎自用的威廉二世早就看不惯俾斯麦复杂花哨的外交组合拳,继位后立刻大刀阔斧实施自己的治国方略。首先,他看不上国内危机重重的俄国,哪怕俄国沙皇还是自己的表兄弟,其次,他也很不服气英国握在手里的世界霸权,哪管英国国王也是自己的表兄弟。所以,他“果断”废止了与俄国续约,让“三皇同盟”作废,又开启了“造舰竞赛”,不惜挪用陆军军费去建设海军同英国皇家海军叫板。 威廉二世的操作“见效神速”。先是俄国沙皇恼羞成怒,直接和法国结盟,让俾斯麦当年担心的两面夹击变成了事实。后是英国上蹿下跳挑拨离间,不但让德国更加孤立,还进而促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等生米做成熟饭,威廉二世发现自己和德国真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只剩下一个不成器但还算老实的奥匈帝国。这时的德国已经没有选择,只能假戏真做,和奥匈帝国成了真正的、铁一般的盟友。哦对了,“铁一般的盟友”也是威廉二世自己说的,说话的场合就是“德奥同盟”宣告成立的那一刻。 截至1914年,德国就剩下奥匈帝国这么一个铁杆盟友,而这位小弟盟友还是令老大德国不省心,始终在盯着波黑和塞尔维亚这两个东南欧小国想据为己有,结果就引发了奥匈皇储被刺杀的“萨拉热窝事件”。随着复仇心切的奥匈帝国时刻准备对塞尔维亚开战,而身为塞尔维亚保护国的俄国也针锋相对,德国变得力不从心。尽管千方百计劝说奥匈帝国不要轻举妄动,但为了大哥尊严,德国不得不硬着头皮跟英法俄死磕下去。直到1914年8月31日,德国与俄国、俄国与奥匈、德国与法国先后宣战,“一战”全面爆发。 后面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尽管德国是军事强国,但身处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再加上有奥匈帝国这么个专门打败仗帮倒忙的盟友,最终还是走上了崩溃之路,威廉二世自己也只能仓促退位,帝国风华随之烟消云散…… 每当回顾这段历史,我总会不经意想起影片《无间道》中傻强说的那句话,“出来混跟老大,一定要跟个像样儿的,要是碰上个不像样儿的那就惨啦!”而一心编织同盟关系抵御风险的德国,在找帮手“脱单”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被傻强的句式说中了,老大挺像样儿,但找的小弟太不像样儿的,最后把老大也拽进了沟里。我想,人在“脱单”的过程中,恐怕也要花点儿耐心和时间,找个像样儿的,千万不敢随便凑合,凑合来凑合去一定也会很惨。 其实从德国结盟的历史中,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脱单”必须遵循的规律来。 首先是头脑要保持清醒。德国在俾斯麦时期虽然奉行的路线很复杂却很有效,因为俾斯麦的头脑是清醒的,但后来的威廉二世则糊涂冲动得多,为了梦想或者妄想甘愿得罪一切抛弃一切。如果换做一个人,那这种前后不一朝令夕改的作风只能预示一点,这个人脑子拎不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干什么。这样的脑袋再想“脱单”,只会给别人钻空子,接下来就是遇人不淑。 其次是“脱单”对象不能凑合。德国与奥匈帝国之所以越绑越紧,原因就是德国已经把前面能合作的伙伴都给得罪光了,最后只能矬子里拔将军,选了个奥匈帝国这么个自己看不上的伙伴凑合。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拉郎配的日子没法过,像这样步调不一致、眼光不一样的两个伙伴又如何可能强强联合呢?话说回来,“脱单”只是个仪式,重要的还是“脱单”之后的日子,要是俩人什么都掰扯不清闹不明白,到头来只会互相影响一起砸锅。 最后则是目标志向要足够远大。德国皇帝和俾斯麦都是十九世纪的人物,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就会明白,执着于复仇与反复仇、掠夺与反掠夺的纯利益关系,说到底是见不得光没前途的关系,这样的结盟不是人的结盟而是狗的结盟。唯有跳出这种阴暗狭窄的格局,人或者国家才会看到阳光和希望,才会意识到发展合作是正途。同样的道理,“脱单”也要找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人才行,不能为了片刻欢愉、利益甚至面子去钻牛角尖,那是活受罪。 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是一个致力于“脱单”自保,最终死于“脱单”不慎的鲜明例证。既然历史摆在那儿,我们尤其是年轻人就应当意识到,“脱单”是有门槛有准则的,不能一窝蜂乱糟糟往“围城”里钻,钻进去也会像钱钟书先生说的那样,“迫不及待想冲出去”。 男人和女人之间,讲求的是志同道合琴瑟和谐,而不是表面上的搭调登对。男人遇到一个不像样儿的女人,多半会被扯下水稀里糊涂地走上人生下坡路,女人遇到一个不像样儿的男人更可怕,极有可能倍受伤害做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今天“脱单”闹得欢,当心明天拉清单。“脱单”这件事关乎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所以万万不可随便不可短视。真要是到了“脱单”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回顾细品下我讲的这段历史,起码保证自己不要走弯路吃暗亏才行。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