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中考后,为何大量家长开始考虑送孩子去国际学校

 huangnan35 2022-07-13 发布于广东

Image

今年的北京中考成绩,相信大家都听说了吧。

刚出分的时候,家长恨不得个个扬眉吐气。

结果,中考满分660,全市考出655分以上的都是大把大把地抓。

Image图源:新浪教育

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分钟,整个海淀的家长微信群里都炸了。大家可能还没意识到的是,中考的逻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的北京中考,实际上是在K12双减政策颁布之后最完整的第一届中考

而这届中考的出题难易度,是一定要将K12双减政策反映出来的。

政策制定者和中考出题人,已经将孩子想象成完全不接受任何课外班培训、只在学校里上课的一群孩子了。

再加上孩子们在近一年内经历了大大小小几次疫情,几乎所有的新知识都是通过线上课程获得的。

所以,北京就出现了史无前例最简单的中考考题

Image

Image

可是让出题者措手不及的问题来了:

表面上大家确实都没有补课,私底下其实每个人都在补。

这就造成中考试卷比孩子们的实际水平要简单得多。

Image

家长们非常着急,尤其海淀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为什么呢?

一份对海淀孩子来说属于小升初水平的试卷成为了中考试卷,意味着所有的卷面只能扣4分,才有可能上人大附中。

Image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平时的数学学霸最吃亏。

特别是理科好的男生,他们有时做题会有马马虎虎的习惯。

如果是往年的中考,马虎的同学可能会在语文上、作文上多扣几分,再凭理科成绩赚回高分。

但在今年,这部分同学可能就被刷到两三千名开外,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往年中考分数区分度较大的时候,尤其是数学难度较高时,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就能脱颖而出。

原来的中考就如同小高考,但现在的中考承担的责任和高考完全不一样。

Image

往年中考试卷的出题模式,参考的完全是高考怎么出题。

高考数学非常难,是为了加大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区分度。

比如我在中考时数学得了满分,但等到高中时,数学还排不进重点中学的全班前十。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告诉我的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原来你的数学能拿满分,是因为你能考到那个分数。但那些比你更高明、更聪明的学霸考到150分满分,是因为卷面只有150分。

当一张数学卷子满分是500分的时候,再出一些更难的题时,那些学霸依然能考到490多分,但你依然只能考150分。”

Image

老师的这段话,解释了高考的逻辑。

高考逻辑曾经是中考逻辑的指挥棒,但现在的中考,已经变成让大家都能上高中就够了,难易度大幅削减。

况且中考还要完成高中和中专的分流。

随着少子化时代的来临,孩子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况且我国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新大学生了。

这样一来,中考就不再是一个“选拔机制”了

现在这个时代,竞赛承担了原来非常难的理科职责。

通过参加竞赛,可以筛选出一批逻辑思维能力极强的孩子,也就是未来能帮国家去进行高精尖科技突破的孩子。

Image

当代的家长能做的是多加强自己孩子的素质教育及综合竞争力,让孩子参加竞赛,进入重点高中,甚至直接进入985、211大学。

所以说,中考已经从选拔机制抓变成了初中的普通结业考试,于是很多海淀家长大呼上当。

假如中考试卷还出现以前那样的奥赛题那种难度,那就是倒逼孩子出去补课,也意味着双减失败。

事实上,不光北京的中考变简单了,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多地的中考都相对变得简单了。

而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之间,中国的中考可能会继续简单下去。

海淀的家长本来今年还在鸡娃。

但从这次中考之后,他们会发现与其在初中阶段私下拼命补习理科,还不如去培养孩子如何改掉马虎的毛病,如何将作文写得更好。

双减政策所有的三令五申,都不如一次非常简单的中考来得实在。

家长会发现,原本鸡娃的时间可以专攻某个专项科学竞赛。

到了高中,孩子可以继续在这个学科上继续竞赛,然后通过竞赛拿到全国大奖,保送到清华北大。

Image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与国家的需求一拍即合的。

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研究高精尖导弹和雷达的年轻科研人员,而不需要数学物理、诗词歌赋、外语和语文全部兼顾的全才。

就像没有人会让华罗庚去背唐诗一样。

以前的中考和高考都难度极高,如同科举。它会使大部分孩子在自己本不擅长的学科上浪费掉大量的青春和精力。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浪费掉大量的钱财。

这种科举制度收获的是一批什么样的人呢?

特别听话,特别会考试,但做不了任何高精尖科研的人。

Image

这样的孩子一批又一批进入大学,再浑浑噩噩度过四年,最后凭着自己也没怎么学明白的专业毕业了。

他们毕业后想要立刻开始赚钱,可国家真正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外,尤其是美国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美国的藤校对大学入学考试(SATs)都有一个最低分的要求,比如达到90%或85%就已经达到录取要求。

这样的分数,证明学生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是合格的。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拿过国际上某些专项大奖,或者有没有科研成果。

Image

假如学生在高中时期曾经跟着三位知名藤校教授做过实习小项目,那么即使他的托福成绩不算强,手持三位教授的推荐信也可以走遍藤校无敌手。

因为高精尖理科专业正需要这样的未来科研人员。

中国家长最喜欢且擅长的,就是手持高考的指挥棒去培养未来想升海外藤校的孩子。

然而这完全是两个体系,而且是两个选拔标准。

我们的初高中老师经常会说,这个孩子太“偏科”了,数学考满分,语文不及格。

由此老师们推断,你这个孩子以后是上不了大学的。

Image

但如果是这样“偏科”的孩子,在美国就很有可能被录取。

因为美国的录取体系本身就为偏科的学生设立了单独的通道。

即使学生是阿兰图灵那样的人,或者做一个约翰·纳什那样孤僻不与人交往的人都可以。

“八面玲珑”不是必须的。

Image“孤独天才”约翰·纳什

美国的大学只期待学生在未来是否会在数学上拿下菲尔茨奖、在物理上拿下诺贝尔奖,是否能为人类拓展未知的宇宙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最大的推动和贡献。

对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来说,他的文采好坏没有人会在乎。

只要能写清楚自己的论文、开会时能给观众讲明白自己的学科成果就行了。

对理科学生来说,终极目标是要在自己的专项上达到世界人类最前沿的巅峰,这才是美国藤校录取人才的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到了研究生阶段人才流失这么严重。

比如清北本科生,多会考虑选择出国读研。

这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评价其他学科优秀与否,只需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专项学科上面。

甚至连英语口语水平都没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的火箭航天之父沃纳·冯·布劳恩是一位德国科学家,英语属实不怎么样。

Image沃纳·冯·布劳恩

但NASA对他唯一的要求,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成功造出载人登月火箭。

对那些全部精力都放在科研上面的专业人才,不需要要求他/她能用文言文做一篇500字的作文。

在2021-2022这个申请季,你会发现顺义孩子的知名院校Offer要比海淀的多。

在刨去顺义的国际学校比海淀更多这个影响之后,你会发现其实顺义妈妈在教育孩子出国这件事上,可能比海淀妈妈要“高明”一点。

海淀家长,更相信自己的教育成果。

而顺义家长,明显普遍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力有多高明,所以他们选择相信专家的教育能力。

也就是聘请教育专家为孩子上课,或将孩子送到专业教育机构。

Image

海淀家长与顺义家长在本质上不同的关键点,是海淀家长本人曾经是当年的卷王。

很多人曾是“小镇做题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名牌大学,最后有的甚至成为中科院博士。

他们相信,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重新走一遍自己当年走过的路。

然而,绝顶聪明的科学家并不一定懂教育

在这一点上,顺义家长就想得比较透彻。

新北京人占比较多的顺义家长,最擅长的是做生意、赚钱。

他们明白自己卷不过海淀家长,孩子可能没有机会走公立院校上清北的这条路。

于是,他们选择用金钱送孩子们上最专业的国际学校。

Image

顺义家长在赚钱的过程当中,更喜欢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

比如做玩具生意起家的家长,并不懂怎么设计玩具。所以他们去雇用最优秀的玩具设计师,再雇用最好的电商销售人员,把玩具卖到全球去。

整个商业化过程,其实都是拜专业人员所赐。

反过来看,海淀家长自身的学习经历爆棚,甚至可以像当年卷自己时一样牺牲掉自己所有的娱乐时间去教育孩子。

他们和很多顺义家长的人生经历完全不同。

在各个大厂、科研中心工作的海淀家长,非常擅长自己动手去解决各种难题case。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说:海淀家长不求人,自己鸡自己。

Image

随着国际化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中国家长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学校,以为孩子规划多条求学路径。

人生本就不是单选题,换个赛道和视角,也就能增加多一份可能性。

但是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不同,择校也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第一大难题

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国际学校?什么年龄阶段选择国际学校教育比较好?不同国际课程体系如何选择?

入读公立学校以后是否还能转学?怎样规划未来的升学路径?入读前后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

......

别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