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淘尽泥沙走天涯

 晨曦深处 2022-07-14 发布于河南

黄河故事之八十二

淘尽泥沙走天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刘禹锡的这首《浪淘沙》,在黄河边年年看发大水,年年看黄河万里沙的的壮观景象。今天看到微友李健发来的照片,黄河大坝放水后,农民正在滩涂忙着种豆子。在憧憬着秋季河两岸金黄色豆浪的同时,也想起了前几天去看大坝放水的情景。

      听说大坝放水了,那得赶紧去看看,或许过两天就没了。沿黄公路绿树挺拔、鲜花盛开,走在这里就像逛公园。沿途各个岔道口,都有人值守,这是害怕有些人趁放水去河边捞鱼。这样好,防止出事故,往年总有人因捞鱼被洪水卷走。看着两岸已经裸露了很多滩涂,我担心,放水是不是已经结束了。

      到了坝头,一颗悬着的心落下来了。公路护栏边已经站了不少人在拍照,只是距离远了点。

      泄洪孔喷出几柱黄流,从弧形槽里腾空而上,卷起一团团浊浪,喷到高空的已经是一缕缕飞霰了,在太阳光下折射出断断续续的彩虹。巨浪从空中落下后,瞬间变成一个个漩涡,打着转急速向下游冲去。眼前的景象,正应了刘禹锡《浪淘沙》里的描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眼前大坝的放水是为了汛期做准备,但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调沙。黄河被人们形容为一碗河水半碗沙。下游的河床不断抬升就是因为泥沙引起的,这条狂放不羁的黄龙随意改道也是因为泥沙引起的。泥沙成了治理黄河的关键。

      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着治理黄河泥沙。从远古的“疏川导滞”到战国时期“宽立堤防”,从汉时的“贾让三策”到宋代的兴筑遥堤,明末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清代靳辅和陈璜的“以水攻沙”,这些措施和想法都曾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没法让这些闪光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2002年开始,黄河开始了调水调沙,自上游的万家寨到三门峡,从三门峡到小浪底,连续十年的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十年来,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到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2.03米左右。同时也解决了水库自身的淤积问题。

     看着眼前汹涌奔腾的浊浪,想起建大坝当初那批人的艰辛,他们洗脸的水就是这样的黄泥沙水沉淀下来的,他们住的就是这山坡上的窑洞和简易工棚。硬是凭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他们在大禹治水的地方横起了新中国第一座黄河大坝。他们的壮举不仅感动贺敬之在诗里喝令李白改诗句,他们的壮举也惊动了当初在这里治水的大禹前来观摩,惊叹这些妙招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浪淘沙令·三门峡大坝调沙

高峡震雷风,浊浪排空。翻云过雨两三峰。忙乱诗仙寻秀句,一瞬流东。

大禹叹奇功,难觅沙踪。亦疏亦堵驭黄龙。山翠波明春不去,千古英雄。

悠雲作于虢州拾叶斋

2022/07/09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

由冬到夏几回盼

黄河故事之八十一:仓颉(三)

黄河故事之八十一:仓颉(二)

一现昙花谁不怜

卢沟晓月常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