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绪平敬荐“哥哥的人生奏鸣曲”系列1《戈壁岁月~居延海 设防》

 春城春短春芳 2022-07-14 发布于吉林

战友美文·往事铭心】我(郭 磊)从今天开始,陆续刊发老领导战友高绪平(网名:金大庄人)敬荐的“哥哥的人生奏鸣曲”系列纪实文章

高绪平荐语:我哥高绪谦当了一辈子工程兵!这个兵种可以说是各兵种中最苦的!他从山东辗转到内蒙额济纳旗“居延海”,当年其艰难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如今“居延海”已旧貌换新颜,成为风景名胜之地!这是他自己用电脑撰写的经历,请大家方便时一阅!也许你能受到教益!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戈壁岁月——“居延海”设防》

文/高绪谦

设防的“居延海”,是让我终生难忘的神秘地方。

我们这支工程兵部队组建于1965年8月,部队排以上干部及骨干,均来自济南军区工程兵部,和下属的111团、112团、105团。可以说是个“杂牌团”。四四编制,加上运输连、加工连、修理所、生产队等,共计6000多人。机械化装备很高。在只有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内,就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昆嵛山区修建了一道道地下长城;抱犊崮山上,沟通了与首都的神经。为此,济南军区工程兵党委,特通令给予了嘉奖。此时,部队所担负的国防施工任务已全部竣工,部队休整了近两个月了。正当全团的战士和基层指挥员猜测将要开拔到哪里时,团长孙寿年、政委郑晓署,接到了部队转移西北设防的一纸命令。

团长孙寿年在党委会上,一字一句地说:“最近,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有山的地方挖洞,没山的地方堆山。我们就是落实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指示,到“巴丹吉林”为导弹基地设防。政委郑晓署紧接着说:“堆山,并不是光把砂土往上培,而是先要在地面上浇灌一道道坑道,然后再培土,每培一层砂土,要碾压密实。再培一层砂土,再碾压,直到把山堆好为止。既然堆山,当然要堆的像座山。比如,山上要有主峰、次峰,还要用石子把它伪装起来,让人老远看起来不是个土包,而是座山。与我们打坑道不同的是,每个坑道口旁,还要修筑一些工事,修筑一些明碉暗堡之类的防御工事。

为了保密起见,政委再三强调:“从现在起,不管是谁,写信时不要告诉我们这个行动。对部队随军家属只许打个招呼,不准透露去向,否则,按泄露军机处理。对中农以上出身的,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统统不能到那里去。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家中出现问题的,更不能去。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决定由保卫股长张书勋、干事隋明太为主,成立政审领导小组,三天之内要对全团6000多名官兵的档案进行全面审查。结果。126名不符合条件的档案打入另册,所涉人员另行安排。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记得那是1968年4月9日上午6时,装着机械设备、粮秣、被服的专列,从山东明水车站发车,向大西北隆隆驶去。紧接着,我们乘坐的闷罐车也启动了。每节闷罐车上的窗口几乎都露出几个脑袋,在向留守处的同志们告别。(我拿着毛主席语录向战友告别)6时30分,列车在济南火车站刚停下,突然,一阵紧急集合号响了,我们都呆住了。怎么还要集合?原来军区首长亲自到车站欢送我们来了。

文章图片10

军区杨得志司令员走到队列前,十分动情地说:“同志们,辛苦了!今天来欢送你们,说句心里话,我真舍不得你们走啊!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作为一个军区领导人,他一手组建和苦心经营起来的部队,就是他自己的孩子,连着他的肉,牵着他的心啊!可是,那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敲定的,我再有什么想法,也没有了。殷切希望你们珍惜济南军区工程兵部队的荣誉,把我区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光大,永远保持下去……

我们带着领导的殷切希望,带着领导的无比关怀,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4月13日上午8时到达了目的地——7号车站。这7号车站说是车站,其实,连个候车室都没有,只有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没有售票员,几名铁道兵战士在那里指挥过往的列车和招呼上下车的旅客。近百辆解放牌军车整齐地停靠在车站西侧的一大片开阔地上,一马平川,圆形的沙丘像一峰峰渴死的骆驼,僵卧在戈壁滩上。没有人,没有路,没有鸟,没有草,没有沟,没有河……我们心里不禁冒出问号:这是个荒凉空旷、没有人烟的地方,为什么政审要这么严格?谜!一个难解的迷!

集合号又响了,这时一位老军人向部队走来。他站在队伍中间,先向大家问候一番,尔后开门见山地说:“同志们,我是工区1号首长宫血山,有个重要问题,你们团长、政委没有说吧,说实在的,那时说,不是时候。我现在代表他们说出来,这里是我们国家唯一的导弹、原子弹实验基地,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就是在这里发射成功的!”在部队一片欢呼声中,宫主任接着说:“为了防御抗击来犯之敌,毛主席他老人家亲自圈定,围绕着导弹、原子弹基地四周,要修筑10个防御工事也就是10座人造山,要求三年内全部竣工。

同志们呀,告诉你们,为完成这个任务,毛主席、党中央,光从济南军区就调集了5个整编工程兵团(归工区领导的有:171团、173团、164团、182团),加上本区的两个工程兵团和一个运输团,共计有8个团哪!你们团负责两座山和一个洞库掘进被复任务,那就是位于大杨树的6号山,位于赛汉桃来的4号山,洞库在10号试验基地的大本营西侧。担子不轻啊!”说完,为了保密起见,团长孙寿年紧接着又讲了通讯地址和各营的主要任务。一营负责在10号采石,二营在6号山施工,三营在4号山施工,四营负责洞库的掘进和被覆。

随后,一辆辆解放牌汽车,把部队安全送达到指定位置,我所在的团机关也临时安排到7号火车站的西南方,离车站十几华里的“英雄山”下,不知那年那月修建的4排“地窝子”的营房内。别看“此房”简陋,可冬暖夏凉,机关还算有个栖身之地,部队就没那么幸运啦。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安营扎寨”,解决生存问题。这里,仅以战友陈延华所了解的二营为例,就可见一斑。6号山的准确位置是在“母鸡湖”附近,这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座城镇或一个小国,过去它曾经十分兴旺,后来由于湖水干枯,加上一条流往“纳河”的河道突然改道,流砂不断袭击,致使这里完全荒废。面对这一情景,营长韩瑞国,当天下午2点一下车,就带领全营官兵展开了一场“生存之战”:全营打井的打井,支帐篷的支帐篷,4个小时过后,只有6连把水井打好,傍晚各连才把帐篷架设就绪。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可让你想不到的是,战士还在梦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架起的帐篷,在后半夜,因狂风骤起,所到之处的帐篷全部掀翻。官兵的军衣被装被卷走,食堂存放能盛200多斤的几个大油桶,被风刮出300多米远。直到凌晨5时,风魔才得意忘形地离去。此时,让部队难过的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好的水井,一夜之间,流沙把井内水眼封住,眼看要前功尽弃。为探究竟,六连炊事员王辉下到井内,想进行修复,可因在井底时间过长、缺氧,加之饥冷交加,致使心脏病突发而亡。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3营10连战士张家山中午去沙丘旁解大便,一阵骤风吹来,把他卷得无影无踪……。

还有,两只受了伤的黄羊,一大早窜到3营12连驻地,被炊事班的同志发现,他们一齐动手,活捉了一只,另一只一瘸一拐地跑了。炊事员李大庆觉得可惜,拿起一根棍棒就去追赶,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一个月后,战士们去捡柴禾的时候才发现他俩的尸体:张家山仰躺在一座沙包边,看得出,风暴带着他在空中走了一段路,尔后,被抛下地面摔死。李大庆肩上扛着那只黄羊倒在一座峰火台前,手里还攥着一团纸,上面写着:我是8161部队12连炊事员李大庆,追黄羊返回时迷了路……

风魔就是这样,给部队出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可它也赐给部队一个又一个智慧。就说栖身的帐篷吧,支起来,被风吹翻;吹翻又支起来。且一次比一次牢固,但毫无奏效。后来,五连发明了挖“地屋子”的方法,整排房子三分之二在地下,三分之一在地面的部分砌上土坯,房顶用红柳铺上厚厚一层,尔后抹上20公分厚的泥土。风魔再来,它只好在屋外嚎叫,房屋却安然无恙。为此,全团官兵纷纷仿效,苦战一个月,使一栋栋别具风格的“营房”拔地而起,部队有了安身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才把主要精力,都转移到施工任务上去。记得二营担负的6号山主体工程浇灌,和三营担负的4号山主体浇灌,几乎同一天开工。二营营长韩瑞国和三营营长邵杰同时下了战书。保证利用9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主体工程的浇灌任务。可有些事,往往不是想得那么容易,以前浇灌,都是在坑道内进行,有一定经验。可露天浇灌混凝土并不比在坑道里被覆轻松。

山体共有8个坑道口,主体为东西走向,长16000多米,跨度为3米,北面的三个坑道口横跨主坑道与南面的三个坑道口相连,全长120000多米,工程的整个图形呈“丰”字型。按设计要求,首先要按坑道的走向,挖2米深的地基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后,再用250号普通混凝土浇灌,末了,由测绘人员放线,施工连队照此编扎钢筋,配上模板,就可以浇灌。可这里天气反复无常,刚刚配好的模板,一阵狂风,卷起一阵阵黄沙,凶狠地冲来。过后,配好的模板内已塞满了沙子,如果光是模板还好办,把沙子掏出来倒不麻烦,可是里面有密密麻麻的钢筋,怎么掏也掏不干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质量,抢进度,与“风神”和时间竞赛,营长韩瑞国想尽了办法,最后决定流水作业。安排8连前面配模,5、6跟进灌注,从而,扩大了场地,避免了窝工。

工地一片欢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连为了在入冬前圆满完成任务,在连长杜广模的带领下,全连4个排,2个排为一个作业班,每班坚持浇灌12个小时,轮番作业,没有星期天。战士你追我赶,轻伤不下“火线”,硬是按期完成了主体浇灌任务。从而,使6连连续几年被评为“四好连队”。并参加了“兰州军区四好连队代表大会”。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事物的发展,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又应运而生。这时,在部队高强度的施工面前,又面临一个难题——蔬菜问题。据营养学家介绍,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ABC,大部分从蔬菜中摄取。人离了水不行,长期吃不上蔬菜也不行。可是,戈壁滩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的大沙漠,别说野菜了,就连唯一的能生存的骆驼刺、笈笈草、红柳,活起来也相当艰难。繁重的体力劳动,官兵们需要大量的热卡和营养作后盾。尽管当时一日三餐,不是水煮黄豆,就是清炖海带,或者是土豆炖牛肉。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时间长了,不少战士患上了“夜盲症”,有的战士手指甲呈现凹型。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区先后组织人员到山东购进了两个专列的蔬菜,待分到连队,大部分都烂掉了,能吃的寥寥无几。蔬菜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为这事,后勤处副处长王乐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向团党委请缨,要求带20名战士开荒种菜。此举,正好符合团党委的心愿。在这之前,接任孙团长职务的王金恒参谋长,和接任郑政委职务的董秀梅副政委商量,要后勤部组织一个小分队开荒试种蔬菜,一旦成功,立即向部队推广。

王副处长,带领一班人马,按照事先设定的:“首先打井找水,其次引水灌溉,最后平整菜地、施肥播种”的三部曲进行实施。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战风沙,斗干旱,吃尽苦头,进行反复试验,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硬是在荒漠的戈壁滩上,长出了绿色油亮的芹菜,鲜嫩的黄瓜……。这下,此事轰动了全团,轰动了全区所有部队。王副处长带头种菜的经验,也很快在所有部队普及开来。

一道道难题就这样解决了,经过全团官兵两年半的“浴血奋战”,终于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让4号山和6号山傲然挺立。最后,上级党委检查验收的结论是:山的造型和人工湖的开挖及配套工事,均符合设计要求。

居延海地区设防,当时在国内,是绝对的机密。但在国外来说,早就不是什么机密了!那里所发生的一切,苏联的、美国的卫星,早就侦察得一清二楚!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封锁多年的军事“禁区”,被一一打开了大门,那里再也不是不为外界所知的神秘地方了。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摘录部分老领导老战友的“盛赞”:

于天松:高处的哥哥足迹让人起敬,最艰苦,专啃硬,不怕苦不怕死,服从命令,让人佩服。

孙明勇:@金大庄人 晚上好!看了你老哥的文章感动人心。在那个年代,以你老哥为成员的英雄的工程兵部队,忍受着艰苦的环境条件,执行着国家赋予的艰巨任务,用生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了光荣的业绩,已记入光辉的史册,他们的功绩真值得可歌可泣!向你老哥致敬!

赵连平:高兄,眼睛不好,刚看完长兄的文章。非常感人。那个时代,那个地方,那些战友,用生命谱写历史!

逄志坚:@金大庄人 和平环境中的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哥哥那代人的人生辉煌!想想那个年代,那个岁月,人们的精神面貌真是可歌可泣!

(注:图片均为高绪平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