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之乡村(12) 农夫的母猪丢了

 闹市孤猴 2022-07-14 发布于湖南

农夫的母猪丢了,到县衙击鼓鸣冤,县令竟然这么说!



朱二的母猪丢了,到县衙击鼓鸣冤。衙役们都乐了,丢头母猪都要报案,丢了老婆不是得告御状?谁知,县令却一脸严肃地下令:全城戒备,挨家挨户口搜猪!在衙役的努力下,母猪终于找到。朱二对县令千恩万谢,县令却对朱二说:“是本官应该谢谢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龙陵县来了个新县令,叫范六言。范县令到任的第二天,县衙门外的鸣冤鼓就被人敲得震天响。
来人是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跪在堂下哭诉道:“青天大爷,草民叫朱二,家中的母猪丢了。”
听完他的话,一旁的衙役都笑了,猪丢了也要鸣冤,要是老婆丢了不得告御状?谁知,范县令却一脸严肃道:“来人,全城戒备,挨家挨户搜猪!”
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新县令是开玩笑吗?赵捕头也犯了难:为了一头猪,让我们挨家挨户扰民,这不是要让全城百姓骂死吗?
见没人领命,范县令怒道:赵捕头,还愣着干吗?快去找啊!本官命你三天之内务必找否朱二的猪,如果找不到,你这捕头也别干了!
找人容易,可这猪都长一个样子,怎么找啊?可是没找到的话,工作就丢了。因为一头猪,丢了工作,实在是丢脸。
便领命道:“遵命,大人!下官就是挖地三尺也一定把朱二的猪找回来。“
赵捕头带着衙役们从城南到城北翻了个遍,别说头猪了,就连猪毛也没找到。
全城的百姓也在看笑话,看这新来的县令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眼看三天期限只剩下最后一天,官差们累得精疲力尽还是毫无所获。全城都找遍了,就差老鼠洞没挖了。这时有人说:”城北还有座破庙没找。“
一众人带着朱二赶到破庙,官差们推门而入,还没开始搜,就传来哼哼唧唧的声音。朱二两眼放光,兴奋地跑了进去:”是我家的母猪,是我家的母猪,我听声音就知道。“
赵捕头长长地舒了口气,工作总算是保住了。
范县令问:”偷猪贼抓到了吗?“
赵捕头说:”抓到了,是一个和尚。“
和尚不吃肉,为什么要偷猪呢?原来,朱二擅长培育种猪,他丢的那头母猪叫”乌金猪“,肉质鲜嫩,口感极好,运到京城,身份能翻四五倍。这和尚听说朱二的乌金猪快产猪仔了,就把它偷走了,想要趁机捞一笔。
城中的百姓听说这乌金猪这么值钱,也没空在县衙看热闹了,纷纷去朱二购买乌金猪,朱二因此大赚了一笔。
过了几天,发财的朱二来到县衙,对着范县令噗通跪了下来:”大人,您就是我的恩人啊!“
范县令把他扶起来说道:”起来起来,是我应该谢谢你才对。“
朱二走之后,赵捕头不明所以,问范县令:”大人你破了偷猪案,为什么反而要谢他呢?“
范县令说:”我来上任之前,就听镇南王说,他有个亲戚,擅长培育种猪,让我多多关照一下。“
赵捕头问:”您这么做是为了拉近和镇南王的关系吗?“
范县令说:”并不是。龙陵县风调雨顺,每年收成都很好,但收成好,粮食价格就低,成石成石的粮食卖不到几两银子,农民一年辛苦到头只够填饱肚子。本官来之前,也打听到,这乌金猪肉质鲜美,但如果要动员百姓去养猪,估计说破皮都没用。“
赵捕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范县令编排的一出戏。那和尚肯定也是范县令找来的演员了,没错,他正是范县令的随从。
没过多久,邻县的人都听说了乌金猪,很多商人都争相来购买,而龙陵县的粮食价格也一路飙升,猪商们担心乌金猪水土不服,必须要吃龙陵县生产的粮食才能养肥养壮。
这则故事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什么是好官?这就是好官。好官不仅要廉洁奉公,更要能够为百姓办实事。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这是一句童叟皆知的民谚,它用通俗幽默的话语道出了为官司的根本就是为民。这句话也是实践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