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志愿者组织培育路径,以茶花社区为例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2-07-14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李金玮  张雪芹

    单位 | 重庆市南岸区开心社工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社区志愿者正不断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中明确指出:“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为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促进老年人服务,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引进开心社工服务中心在茶花社区开展了“近邻党建·七彩桑榆”老年社工服务项目。

项目前期针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了需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103位被调查长者中,有89%的老年人支持社区开展老年群体志愿服务,且32%的老年人愿意参加志愿服务队伍,希望获得“技能提升”、“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帮助。

为了满足辖区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技能的需要,社工开展了“爱在茶花·耆乐互助”志愿者增能小组。

二、分析预估

小组前期,为了解组员的基本情况、对志愿服务的了解程度、参与志愿服务与技能状况,社工设置了前测问卷,邀请组员进行填写,分析数据如下:

1、在9名组员中,党员占比为67%,均表示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

2、89%的组员表示参加过文艺义演、文明宣传、爱心帮扶、助老服务等志愿服务,但对志愿服务含义及相关知识模糊不清,没有清晰的认识;

3、在志愿服务技能上,56%的组员表示不擅长与老人沟通,66%的组员认为自己的拍摄技术存在不足,78%的组员不清楚如何组织开展一场志愿服务,希望获得专业培训。

综上所述,本次小组的组员以党员为主,志愿服务积极性较高,经历丰富,但在与长者沟通、拍照技能、撰写策划等方面存在欠缺,需要得到提升。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念

增能理论:增能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增能理论认为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社工开展“爱在茶花·耆乐互助”志愿者增能小组,可以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帮助组员们学习、了解、掌握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与技能,提升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与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志愿服务能力。

(二)小组性质

教育小组

(三)服务对象

茶花社区退休党员、低龄长者、热心居民骨干9名

(四)时间地点

2022年4月21日——2022年6月28日,共计6次

(五)小组目标

1、挖掘社区潜在力量,培育社区志愿者;

2、增长组员的志愿服务理念及意识,提高他们的志愿服务技能;

3、建立一支助老服务志愿服务队伍,促使他们参与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

(六)小组活动设计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志相同,愿相聚

小组开始,组员与社工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并通过“数青蛙”游戏加深彼此间的印象,打破隔阂。之后,社工引导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共同探讨、思考志愿者的含义、意义及精神,加深组员们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与认同。

同时,结合社区实际需求,鼓励组内成员发挥自身力量,组建一支以党员为主、以低龄长者与热心居民骨干为辅、以辖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志愿队伍。经讨论,“耆彩茶花”志愿服务队就此成立。

(二)学计划,共成长

此次活动,社工带领组员进行“我是啤啤熊”游戏,通过辨认声音的方式增强组员之间的了解,拉近组员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熟悉彼此。

为培养组员策划志愿服务的能力,社工运用案例通过“5W+2H”思维框架讲解活动方案书的撰写要素。过程中,社工还设置情景模拟环节,邀请组员以主持人的身份,带领其他人员进行互动,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除此之外,社工引导组员就即将开展的清洁包健康助老志愿服务进行讨论,组内协商活动流程与分工,为第三节小组做准备。

(三)献服务,我先行

在第三次小组中,为锻炼组员的志愿服务技巧,增强组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社工引导组员们开展清洁包健康助老服务。大家根据第二节活动里商定的流程与分工,针对辖区8名困难长者进行入户探访,在赠送清洁物资的同时,对困难长者进行建档。

入户过程中,组员们积极完成自身工作,助力困难长者改善居家生活。活动结束后,为进一步加强组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社工筛选服务照片,发送至小组微信群,通过点赞激励的方式来提高组员的自我效能感。

(四)增技能,过端午

第四节小组中,社工采用示范的方式,向组员们讲解了与老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拍摄的注意事项,帮助组员掌握更多的志愿服务技巧。

同时,总结前三次活动内容,促使组员们保持并巩固所学知识与经验。除此之外,为强化团队凝聚力,社工借助端午节契机,邀请组员共同制作粽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组员们相互协作、互相指导,彼此之间的情感得到有效提升,志愿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粽子DIY结束,组员们根据社工布置的作业,自主挑选身边需要帮扶的长者进行入户,为其送上节日祝福。

(五)重分类,做先锋

为进一步倡导垃圾分类理念,提升志愿者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识,社工针对“耆彩茶花”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志愿同行”环保志愿培训,通过知识讲解、问题抢答、实践模拟等趣味多元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他们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能力。

(六)倡文明,护环境

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为发挥党员力量,培养党员环保意识,“耆彩茶花”志愿服务队结合“怀揣初心·砥砺前行”茶花社区七·一党建暨公益市集活动,针对辖区65名党员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讲座,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大家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动员党员们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与宣传者,促使他们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五、总结评估

为评估小组目标达成情况,社工根据前测问卷设置了后测问题,邀请9名组员进行填写,分析数据如下:

(一)小组服务成效评估

1、小组结束后,100%的组员表示自己已经清楚了志愿者的含义和意义,学习、掌握了志愿服务精神等相关知识,且愿意加入“耆彩茶花”志愿服务队伍,成为社区志愿者中的一员;

2、在志愿服务技能上,89%的组员学习了7个及以上的与老人沟通交流的技巧,77%的组员学会了7个及以上的拍摄方法;100%的组员掌握了书写策划并开展志愿服务的全部要素;

3、100%的组员共同策划并完成了清洁包助老志愿服务,为8名辖区困难长者提供了帮助,并为65名党员开展了一次垃圾分类讲座,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从整体上看,“挖掘社区潜在力量,培育社区志愿者,提高他们的志愿服务理念、意识及技能;建立一支助老服务志愿服务队伍”目标基本实现。

(二)组员满意度评估

1、100%的组员对小组内容、主持人、主办机构表示“非常满意”,认为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有组员说“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增强了服务能力”;

2、89%的组员认为相较于以往活动,本小组更具“新颖、创意”,78%的组员认为更具“自主性”,100%的组员认为更具“互动性”;

由此可见,组员们对小组的认可度及满意度较高,参与感良好。





六、专业反思

1、优化小组内容,提高活动趣味性。老年人的专注力有限,社工在策划小组内容时,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讲解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组员参与的积极性,避免组员注意力转移,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

2、注意活动进程,合理把控时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社工要明确每节小组的目标及重点,将时间合理分配至每个环节,避免侧重点出现偏差,活动目的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

3、挖掘骨干力量,促进示范带头。在本小组中大多数为党员,社工通过挖掘和培育党员先锋力量并为其提供实践展示平台,激发志愿者们参与为老服务、垃圾分类的热情,促进其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及时进行总结,强化组员经验。不论是组员内部讨论,还是组员参与志愿服务实践,社工都要及时根据组员的发言或表现总结本次活动,肯定组员的自主思考和勇于实践锻炼的行为,加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志愿者培育、志愿队伍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