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子的结构

 cosmos2062 2022-07-14 发布于广东

经典的观点看,根本不可能有原子。

——曼,物理学家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一种大胆的设想,认为宇宙万物由一些不可再细分的小颗粒组成,他把这些小颗粒称为原子。原子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概念,因为它解释了食物和花的香味的来源。原子的概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接受。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的小球体,当19世纪电学逐渐发展起来之后,这个小球体就无法解释物体的带电行为了。为什么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经过摩擦后就变成带电的呢?

19世纪的最后几年,人们陆续发现了电子、X射线和几种放射性现象。电子与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揭示出:原子不再是物质组成的永恒不变的最小单位,它们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可以互相转化。中性的原子可以放出带负电的 β 粒子,这个现象表明,原子内部必定由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样,原子的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问题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汤姆逊的原子模型

    一块可口的

    葡萄干蛋糕


1904年,汤姆逊构想了这样一个原子模型:原子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两种成份组成。原子中带正电的成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中,带负电的成份就是电子,它们散落在带正电的成份之中,整个原子就像把葡萄干撒在面团中做成的葡萄干蛋糕一样。因此,汤姆逊的原子模型也被戏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

根据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物体原先不带电,是因为在物体内部的原子中,带正电的成份和带负电的成份数量相等,致使整个原子以及整块物体呈电中性。可是,当我们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相互接触进行摩擦之后,电子就会从对负电荷的亲和力比较弱的物体跑到对负电荷的亲和力比较强的物体上去。这样,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就带上了不同符号的电荷。这个模型也是有成效的,它能够定性地说明物体的带电行为。不过,我们无法用它来解释物体的发光现象。

高速的带正电的α粒子射向金箔,与金箔中的原子碰撞,被碰撞的α粒子向各个方向散射。实验结果与用汤姆逊模型做出的预言不一致。

α粒子散射实验

20世纪初,卢瑟福在做α粒子与重原子量的物质碰撞的实验时发现,汤姆逊的模型无法解释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根据汤姆逊的模型,在重原子量的物质内部,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范围,形成一个松散的结构。当高速的带正电的α粒子射向这个软绵绵的原子时,很容易克服正电荷之间的排斥力,以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偏离原子并穿透整个原子。可是,卢瑟福在实验中却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当高速的带正电的α粒子射向原子时,有很多α粒子以一个很大的角度被反弹回来,甚至有一些α粒子以接近180°的角度被直接反弹回来。这种情况就好像原子的中心区有一个很硬的核心,而其他区域则空空荡荡,一无所有。

由于α粒子的能量极高,电子对它的运动影响甚微。根据汤姆逊的原子模型,当α粒子进入原子内部时,由于正电荷均匀分布,α粒子受到的排斥合力很小,偏转的角度不大。

卢瑟福的实验结果促使他构想出一个新的原子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中心一个很小的区域,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正电荷部分,这个部分后来被称为原子核。原子中带负电的部分就是电子,它们在一个广大的区域中绕原子核运动。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当α粒子进入原子内部时,大部分粒子离原子核很远,受到的排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只有非常接近原子核的α粒子受到较大的排斥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

在描述卢瑟福的新的原子模型时,我们用了“广大的区域”这个词,是想要说明原子的内部是如此空虚,以至除了很小的原子核以及若干个电子之外,根本就是空无一物。想象在一个运动场的正中央放着一颗葡萄核,外围的跑道上有几颗灰尘在飘荡,其他地方什么也没有,你就能够体会原子中的空虚了。卢瑟福的这个原子模型被称为有核模型,由于它与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转动的景象很相似,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型的行星系,因此又被戏称为原子的行星系模型。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一个微型的

    行星系


卢瑟福的行星系模型很好,它能够定性地说明物体的发光机理。当电子在原子核的外围运动时会有加速度,根据经典电磁理论,一个有加速度的带电物体会发射电磁波。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新西兰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的祖师爷,被公认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由于在研究放射性现象和原子结构方面的重大贡献,卢瑟福被授予1906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细心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是有问题的。我们知道,电磁波是携带能量的,当电子发射电磁波的时候,会将自己的运动能量转变成电磁波的能量,从而自身的能量就会减少,运动速率就会降低,运动轨道的半径也就减小。这种情况导致电子将沿着螺旋式的路径运动,最终因失去全部的动能而掉落到原子核上,原子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原子却稳定地存在着。由此看来,卢瑟福的行星系模型与实验事实相违背,它不能给出一个稳定的原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