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伟大的音乐作品,在首演时就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种情况,或者因为作品的表现手法太超前,不能被同时代的同行理解,或者因为作品表达的思想意识太激进,超越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接受能力。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在这部作品中,柴科夫斯基把交响音乐的创作手法应用到芭蕾舞剧的音乐中,创作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由于编导的平庸与无能,致使《天鹅湖》的首演惨淡收场,并使得这部惊世之作沉睡了18年。《天鹅湖》是柴科夫斯基于1876年创作的一部四幕芭蕾舞剧。作品的题材取自一个民间传说: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与女伴们游玩时被魔王施展魔法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在天鹅湖畔邂逅奥杰塔并深深地爱上了她。王子邀请公主出席第二天晚上在王宫举行的舞会,并承诺向王后提出与公主的婚约。在王宫举行的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王让自己的女儿奥吉莉娅装扮成奥杰塔的模样欺骗王子成功。受骗的王子发现了魔王的骗局,追寻到天鹅湖畔,与魔王展开殊死的搏斗。最终,坚贞的爱情战胜了邪恶的魔法,魔王被击毙,白天鹅恢复了公主的原形。1875年,莫斯科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指导约请柴科夫斯基为该剧院即将搬上舞台的大型舞剧《天鹅湖》谱写音乐。由于柴科夫斯基一直希望能够在芭蕾领域做一些尝试,因此,他接受了这一委托。作品完成并交付之后,剧院却委派了一名平庸的德国人来做编导。这位德国人认为,音乐过于“交响乐化”,演员根本就无法跟随这样的音乐起舞。由于这个原因,他在许多场景中用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音乐取代原作。这样的操作带来的结果就是,《天鹅湖》的首演惨淡收场。不过,柴科夫斯基却把演出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音乐,并表示要做出修改。令(zhi)人(de)遗(qing)憾(xing)的是,直到1893年11月作曲家去世之时,修改《天鹅湖》的音乐这项工作从来都没有实施过。 在柴科夫斯基去世后没多久,两位俄罗斯编舞大师对《天鹅湖》重新进行编导。重编后的《天鹅湖》在作曲家去世两年后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此后,《天鹅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芭蕾舞的舞台,逐渐成为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柴科夫斯基一生写过三部芭蕾舞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与《胡桃夹子》(1891~1892)。在这三部作品中,柴科夫斯基对芭蕾音乐进行了锐意的改革,把交响音乐的创作手法应用到芭蕾音乐中,使作品更富于戏剧性和表现力。这三部作品的诞生对芭蕾舞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把它们比做古典芭蕾中的皇冠也不为过,而《天鹅湖》就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天鹅湖》全剧的音乐由五十多首乐曲组成,历时三个多小时,为了缩短演出时间,许多剧院在演出时都把其中的若干首乐曲去掉。然而,《天鹅湖》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每一首乐曲都是经典的上乘之作,包括那些被去掉的乐曲。当你看完这部舞剧之后,如果还想聆听全部的这些乐曲,或者还想欣赏各个剧院的演出实况,请持续关注、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