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藤原氏

 昵称80133604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前言

    一直很喜欢藤原这个姓氏,大概源头是在鹰通身上。不过人往往在喜欢上一个事物之后,就会忘记喜欢的原因了。所以我现在对藤原这个姓氏的感情,也早就脱离动漫人物的范围了。说起藤原氏,自然会想到平安时代,因为那是藤原氏最活跃的时期,但藤原氏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目前好像还没有一篇比较系统介绍藤原氏的文章,那么我就不自量力的来试着写一下吧。题目上也已经说的很清楚,这只是入门级的东东,当然不可能太具体,也会有很多未涉及到的领域,请大家权且当作消遣来看吧。

一,藤原氏的起源
     一般的看法认为,藤原氏的始祖是藤原镰足(又名镰子)。镰足本来是姓中臣,而中臣氏则是日本古代掌管祭祀的神官的姓氏。众所周知,中臣镰足协助中大兄皇子除掉了苏我入鹿,灭了苏我氏的宗家,又一起进行了大化改新,因此被赐予了藤原这个姓氏。于是,这个华丽的贵族姓氏就这样登场了。古代的四大姓,源平藤橘,说到底只有藤原不是皇族赐姓,橘氏虽然在县犬养三千代那时被赐姓的,但真正的橘氏,却是她和美努王的两个儿子,所以还是皇族子孙。藤原这个姓氏来源于地名,指的是奈良盆地南部的一片地区,与飞鸟的西北方邻接,又称大原。这里也是藤原镰足的祖地。镰足被授予大织冠的位阶(当时冠位十三阶里最高的级别),因此也被称为“大织冠”。
    但是根据高岛正人的《奈良时代的藤原氏与朝政》一书,藤原氏却是从镰足的儿子不比等开始的。因为当初赐姓的藤原只是镰足一人,并没有包含子孙。而且一般所说的藤原氏,是指藤原朝臣这个姓氏,这本身就是天武天皇制定八色姓之后才产生的。不比等是镰足的次子,可以说是个很有政治天赋的人。在壬申之乱的时候,不比等年龄还小,所以没有被牵扯进去。后来因为其父的功绩,不比等也进入朝廷,并很快展露头角,得到了持统天皇的信任。他积极送女儿入宫,增进和天皇家的关系,并打破常轨,提拔自己的四个儿子都担任朝廷重要职务,打破了一家一人的惯例,可以说不比等是藤原氏繁荣的奠基者。

      不比等去世之后,他的四个儿子,武智麻吕,房前,宇合,麻吕都在朝中担任议政官,后来形成了藤原氏的四家,南家,北家,式家,京家。按照惯例,武智麻吕是长子,所以南家应该为藤原氏的嫡流。但是也有看法认为,房前当时担任内臣,实际官职比武智麻吕高,所以北家才为嫡流。不管到底谁是嫡流,而实际上,在后世常盛不衰的是北家,也可能因此,才有人将北家看作嫡流吧。而就在藤原氏势力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瘟疫袭来,四人相继死去。藤原氏一下跌入了低谷。

二 藤原氏四家兴衰
    在这里,有必要首先介绍一下橘氏。
    橘氏的始祖是县犬养三千代。她与敏达天皇的玄孙美努王结婚生了两个儿子,那两个儿子后来被降为臣籍,也被赐予了橘氏姓。其中一个就是橘诸兄。橘诸兄利用朝廷重臣病逝这一良机,很快就登上了大臣的宝座。
    不过在橘诸兄去世之后,藤原氏南家的仲麻吕(武智麻吕之子)依靠光明皇后力量,又重新受到重用。说起光明皇后,她是藤四子的亲妹妹,也是首位非皇族出身的皇后。她在后宫为藤原氏的繁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光明子是圣武天皇的皇后,孝谦天皇之母。因为她的桥梁作用,使得仲麻吕在孝谦朝也深受重用,官居紫微内相。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因不满仲麻吕得势,异图谋反,被仲麻吕发觉,先发制人取得了胜利。仲麻吕成功令女婿大炊王(实际上,大炊王是娶了仲麻吕儿子的遗孀)继位,称为淳仁天皇。因其酷爱唐文化,因此将日本的官职名称一度都改为唐名,并被赐名惠美押胜,官居太师(太政大臣)。后来光明皇后去世,孝谦上皇宠信僧道镜,与淳仁天皇矛盾加深,最后引发了仲麻吕之乱。可惜叛乱没持续几天就被上皇镇压了。淳仁天皇被囚禁,仲麻吕一家多被杀或流放,藤原氏南家就如此没落了。

     孝谦上皇重新践祚,称为称德天皇。在她死后,僧道镜马上就被朝中公卿流放。因为称德天皇没有后裔,所以皇位继承人空缺。这时,因为和白壁王结婚的女性是天武天皇的后代,所以他们所生的儿子也就是属于天武系。为了让那个儿子继位,所以先把他父亲白壁王扶上了皇位。而白壁王确是名副其实的天智天皇的儿子。所以从这时开始,天皇家又从天武系转回了天智系,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关于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的恩怨,请参照“壬申之乱”。)在这个时候,立功的正是式家的藤原百川。白壁王即位称光仁天皇。他与天武系的井上内亲王之间的儿子他户亲王被立为皇太子。不过不久就被人告发,皇后诅咒天皇,而被废,太子也跟着受了连累。一起被幽禁起来,不久两人就绝食而死。这样,天武系的皇族继承人就一个都不剩了。而这些很有可能是上级公卿尤其是藤原式家的阴谋。太子被废之后,新立的太子山部亲王,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桓武天皇。(听说过平家物语的人,应该对桓武平氏这个讲法不陌生吧。)百川也因为拥立皇太子,受到了桓武天皇的信任和重用。在桓武朝,最著名的事大概就是迁都。刚开始将都城定在长冈京,后来才迁到平安京。而负责长冈京营造的,正是百川之子种继。可是种继却被反对迁都的贵族暗杀了。桓武天皇非常震怒,怀疑幕后指使是自己的弟弟,当时的皇太子早良亲王,于是将其流配。早良亲王愤恨交加,不久去世,传说变成怨灵,一直困扰着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死后,继承皇位的是太子安殿亲王,即平城天皇。平城天皇天生体弱多病(有人称是早良亲王的诅咒),继位四年就让位给弟弟神野亲王(嵯峨天皇),自己成为上皇。平城宠信种继之女药子,成为上皇之后,药子还经常对天皇的命令指手画脚,并且怂恿上皇还都平城京。嵯峨天皇自然不会视而不见,于是剥夺了药子的官位,从而迫使药子发动政变,这就是史上有名的药子之乱。不过政变只持续了三天,就被天皇方镇压了。平城上皇削发为僧,药子服毒自杀。但这次的事件,使得天皇疏远了式家,连以前一直倍受器重的百川长子藤原绪嗣,也被冷落。式家渐渐远离了政治中心,而取而代之的是北家。
    北家的藤原冬嗣被嵯峨天皇任命为新设职务——藏人头(相当于天皇秘书),进入了政治中枢。后来一直青云直上,做到左大臣,奠定了北家的繁盛继承。
    如此一来,藤原氏的四家中,有三家都辉煌过了。剩下的一家京家,是唯一没有在中央掌握过政权的家族。一方面是因为始祖藤原麻吕在四兄弟里最为年轻,官职也比较低,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他子女较少(果然是多子多福啊……)还有一点,只有麻吕和其他三人母亲不同,根据本人的推测,这可能多少也会有点影响。总而言之,京家几乎是没有兴旺过,就直接衰败了。
    从下面开始,我们就要专注于藤原氏北家的发展了。当然,这过程中是少不了阴谋诡计的……

三、人臣摄政的开始

      摄政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了,大概可以追溯到圣德太子,天智天皇当年也一直是以皇太子身份摄政的。但一般情况下,都是皇族摄政,而人臣摄政始于藤原良房。良房是冬嗣的次子,因为妹妹顺子成为天皇女御,从而青云直上。为了使顺子所生的道康亲王成为皇太子,策划实施了承和之变,废黜了皇太子恒贞亲王。道康亲王成功登基,称为文德亲王。良房又送女儿明子进宫成为女御,自己坐上了人臣最初的太政大臣的宝座。说起太政大臣,本来也是为皇太子设置的一个官职。当年天智天皇让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做太政大臣,总理朝政。一般为皇族垄断,而良房是第一个以人臣身份成为太政大臣的人。之后,到源雅实为止的250年间,这个官职被藤原氏垄断。在文德天皇之后,良房又成功排除了惟乔亲王,使自己的外孙惟仁亲王登上了皇位,这就是有名的清和天皇。(不知道清和天皇的人,请自己去看战国历史。战国时代的武将很多都说自己是清和源氏出身,那个清和就是清和天皇。)良房作为天皇的外祖父,开创了人臣摄政的新纪元。在贞观八年,发动了应天门之变(应天门之变的真相,如今仍没有定论。到底谁是谁非,大概只有当事人才明白吧),在宫中排除了大伴氏的势力,成为藤原氏的氏长者。良房因为没有嗣子,所以将兄长长良之子基经作为养子,继承了自己的家业。
    良房是人臣摄政之初,基经就是关白之始。在良房死后,基经掌握了朝廷政权。清和天皇向阳成天皇让位之后,基经被任命为摄政。阳成天皇是清和与基经之妹高子的孩子,也就是基经的外甥。但阳成天皇生性凶残,最后被基经废黜。取而代之的是光孝天皇。光孝天皇为了报答基经的拥立,将朝政全权委托给基经,并且新设了一个官职——关白。于是从这时开始才有了这样的习惯,在天皇元服之前,摄政总管朝政,在天皇成年之后,关白总理朝政。不过具体说来,摄政和关白还是有些不同的,但总体都相当于天皇的代理。具体的不同,在此就不详述了。光孝天皇去世之后,继位的是宇多天皇。宇多天皇时代,发生过一件著名的事件——阿衡事件。因为宇多天皇的诏书里,称关白为阿衡,但基经认为阿衡是只前关白,于是认为天皇对自己不满,而不肯接受诏书。天皇迫于无奈,罢免了起草诏书的橘广相,撤回了之前的诏书,又重新写了诏书。基经这才重新上朝。由此可见,当时基经的权势,连天皇都让他三分。

四、内外斗争时期
    基经死后,天皇实行亲政,不再设立摄关。宇多天皇提拔重用一批中下级贵族,其中就有闻名于世的菅原道真。菅原家是文章博士之家,历代都是作为实务官僚立身出仕的。道真也不例外。不过道真在菅原家历史上,也是数的上的秀才,才名之高,在当时就享誉内外。而且碰巧宇多天皇要抑制藤原氏,于是道真就成了其中重要的一枚棋子。在宇多天皇退位成为太上天皇的时候,任命藤原时平为左大臣,菅原道真为右大臣,负责辅佐醍醐天皇。时平是基经的嫡子,出身名门,这左大臣自然是没人反对。可菅原道真的右大臣,遭到了贵族层的一致排斥。那地位低下的菅原家,怎么有资格做大臣,很多上级贵族对此耿耿于怀。而时平也不会善罢甘休的。不久就发生了昌泰之变。时平等人陷害道真,说其要废黜天皇,立自己的女婿齐世亲王为天皇。于是菅原道真被流配大宰府,并且病死在那里。虽然宇多上皇听说此事之后要赶去相救,可惜被门卫挡住,无法与天皇见面,于是束手无策。后来传说道真化作怨灵,一直困扰这天皇家 = =而时平不久也病死,这也传说是道真的怨灵造成的。继承藤原氏长者的是时平末弟忠平,而忠平相传和道真关系很好,大概因此没受到诅咒。忠平的家系也成为了藤原氏的正统。
    忠平做到了摄政太政大臣,他死了之后,表面上继承他的位置的是长子实赖,而实际上则是次子师辅。实赖是个忠厚的长者,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后来实赖的家系(小野宫流)出了很多文化人,比如《小右记》的作者实资,文才很高的公任,还有三迹之一的书法家佐理等等。但是在政治方面,却再也没有在中央掌权过。有人可能会提到公任之父赖忠,没错,他是做了关白太政大臣,不过实际上当时掌权的却是兼家,这段我们留到后面再慢慢说。因为师辅的女儿进宫做了天皇的皇后,所以师辅也就是下一任天皇的外祖父。可惜师辅始终没能得偿所愿当上摄关,官职停留在了右大臣上。师辅号九条殿,因此后世又称他为九条右大臣。(知道我的九条殿是怎么来的了吧~)而实赖虽然名义上做了摄关,但他自己也知道不如弟弟师辅,所以大权旁落也毫无办法。而且实赖不是天皇的外戚,所以讲话也没有分量。因此当时世间流传,实赖这个老大被老二师辅踩在脚下,可见当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师辅死后,他的长子伊尹终于坐上了摄政的宝座,世称“一条摄政”。说起这个伊尹,可是安和之变的主谋。安和之变,是藤原氏一族利用皇储问题,把政敌源高明逼下台的事件。源高明是醍醐天皇的皇子,小时候被赐姓源氏,后来依靠岳父师辅的扶持,一路高升,做到了左大臣。可是在师辅死后,开始受到藤原氏的排挤。然后就发生了源满仲密告高明要立自己女婿卫平亲王为天皇的事件。高明被左迁为大宰权帅(是不是觉得这个词比较眼熟,没错,当年菅原道真也被迁做这个官。说是官,其实已经沦为犯人了。)顺便提一句,这个源高明,就是著名有职故实书《西宫记》的作者。书归正传,伊尹只做了1年的摄政就死了。他的后代官职都还低,也没人可以继承他的位置。于是,摄政的宝座又空出来了。围绕到底由谁来继承,又发生了不少故事。
    一般来说,老大死了就该老二继承,可是老二兼通升官一直比老三兼家慢一拍,所以兼家觉得应该自己来做。可兼通就不乐意了,于是拿出了杀手锏,天皇老妈的亲笔信。皇太后是他们的妹妹,也不知道兼通什么时候找皇太后要了这么一封信,说关白摄政要兄弟按顺序来做,天皇一看是自己老妈的意思,也就不好违背,于是让兼通做了关白。兼家当然很不爽,但是也毫无办法。好不容易兼家熬到兼通得了重病,快死的时候,赶紧赶到大内,跟天皇要关白的宝座。兼通的家位于兼家府邸和大内之间,当时兼通听说兼家向自己家方向来,以为来看自己,还准备就此和兼家把以前的旧账一笔勾销,关白也让给他。没想到兼家直接经过兼通家去了大内里。兼通一气之下,也赶到大内,把最后一次除目完成了,将关白让给了实赖之子赖忠,把原先兼家的右近卫大将的头衔也免了。不久之后,兼通就死了。这个故事就是在《大镜》和《荣花物语》中都有记载的,兄弟争位的故事~

五、摄关鼎盛期
    说起摄关时代的代表人物,自然非藤原道长莫属。那么我们接下来,终于要讲藤原道长了。不过藤原道长并非兼家的长子,他又是如何当上摄政的呢?起因要从兼家兼通兄弟争位开始说。因为当年兼通抑制兼家的晋升,所以在兼家重新掌权之后,就拼命提拔自己的儿子们。于是身为小儿子的道长,年纪轻轻就位列公卿了。不过后来兼家死了,继承其位子的是长子道隆。(看到这名字,让我总会联想到筒井道隆……什么?你不知道这个人?好吧,当我什么都没说……)道隆这个人,说起来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政治家,也没留下什么政绩。不过据说是个大酒鬼,临死的时候竟然说,以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去和朋友喝酒了。另外,虽然是酒鬼,可是性格很豪放(酒鬼通常性格都满豪放的……),而且长相端正,待人也很大度,整体来说也算个好人吧。道隆世称中关白,他的家系也被称为中关白家。道隆死后,继承的是弟弟道兼。但这道兼只当了七天关白就也得病死了。后世称之为七日关白。问题就出在这道兼死之后谁来继承。兼家的儿子有名的就四个,已经死了两个了,还剩下一个道纲,一个道长。这道纲与其他三人不是同母所生,也就是所谓的庶出,自然是没法继承的。而且据说道纲也根本就没什么政治才能,唯一的优点就是蹴鞠比较擅长。不过他老妈可是文化人,如果你没听过藤原道纲母这个叫法,就回去复习蜻蜓日记吧。那么道纲已经排除了,就剩道长了。不过别急,道长也不是就那么理所应当的来接班。别忘了道隆也有儿子的,而且那时候儿子伊周比道长小不了几岁的。于是这叔侄两个就围绕谁来继承最高统治权,展开了一番争斗。(中略)
    最后的结果是道长赢了,伊周和弟弟隆家被流放了。虽然过了几年,道长把他们赦免了,但是中关白家在朝廷是彻底衰败了。终于讲到道长的繁华史了。话说道长成功排挤了伊周兄弟之后,正式取得了朝廷的大权,成为内览左大臣。内览其实是摄关最重要的权力之一,而道长虽然有内览的权力,却一直没有要摄关的头衔。虽然道长被称为御堂关白,但事实上,他一生都没有正式做过关白,只做过后一条天皇的摄政。道长积极送女儿进宫,而他女儿又争气,接连生男孩,后一条,后朱雀,后冷泉都是他外孙,于是一家三后,风光无限。而他女儿生的皇子坐上天皇宝座的时候,道长这个外祖父的位子就更稳了。中国一直叫多子多福,我看人家道长那是多女多福啊。在《小右记》里,有对道长春风得意的描述“此世即我世,如月满无缺。”有说法讲,《源氏物语》里的光源氏就以道长为原型的。
    不过再位高权重的人,也总有死的一天。道长六十二岁的时候,也迎来了自己的死期。他死之后,继承他位置的是长子赖通。赖通虽然二十六岁就做了摄政,可是实权一直掌握在父亲道长手里。在道长死后,赖通才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赖通摄关的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多年,是历史上最长的。而赖通时期也被看作是摄关家的最盛期。可惜盛极必衰,赖通的女儿进宫之后却没有生下男孩,使得摄关家的统治开始有了阴影,加之赖通与弟弟教通之间的对立,直接导致了摄关家的衰退。

六、摄关衰败,风光不再
    摄关家的嫡流,在赖通之后,又经历了师实、师通、忠实几代,势力渐渐衰弱。而忠实与嫡子忠通之间的纠纷,最终通过院政的调解才得以解决。这使得摄关家的内部事务都要由外部势力来决定,造成了摄关家彻底的失势。忠通之后,历史迎来了大变革的时期,武家的时代来临了。而忠通的儿子基实、兼实成为了近卫家、九条家的始祖。后来在近卫家分出了鹰司家,从九条家分出了一条家和二条家,后世的五摄家就这样形成了。从那时开始,公家一般不再以氏名称呼,而以家名称呼。比如藤原基实,藤原兼实,一般被叫做近卫基实,九条兼实。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我所要讲的藤原氏也就消失了。

结语
    藤原氏的历史,其实就是日本古代政治史。虽然在镰仓幕府之后,藤原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在京都,在朝廷中,藤原氏还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的。可惜的是,中世之后,天皇本身的威望低下,朝廷也随之变成徒有其名的政府,实权掌握在武家手中,因此公卿们整体没落了,这其中也包括了那曾经辉煌的藤原一族。“千年风光一朝尽,万世藤花别样新。”希望通过这篇小文,可以令你对日本古代史,对藤原氏有些认识,那我也算做了点功德事了。^_^

(全文完)

参考资料
日本维基网
《藤原氏千年》
广辞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