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龟元年(770年),平城京奈良的皇宫内,时年五十三岁的日本天皇称德女帝躺在卧榻上奄奄一息,大家都知道,天皇的病逝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 孝谦女帝(称德女帝) 称德天皇是日本史上唯一一个二度出任天皇的女性,但是她却没有配偶,也没有子嗣,这样一来,天皇的后继人便成为了朝臣们争论的焦点。当时朝廷中的重臣、右大臣吉备真备提议,从天武天皇之子长亲王的两个被降为臣籍的儿子文室净三与文室大市中选出一人出任天皇。可是,左大臣藤原永手、内大臣藤原良继却提出,让天智天皇的孙子白壁亲王出任天皇。 天智天皇与天武天皇两个人是亲哥俩,但是天武天皇的皇位却是从天智天皇儿子的手上夺来的,因而在这期间,尽管有天智系的女子成为天皇,但是天皇的皇统实际上仍然都掌握在天武天皇一系的手上。 称德天皇倒是有自己的想法,她想将皇位让给自己的姘头淫僧道镜,不过这一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最终,在称德天皇一命呜呼后,藤原氏一族击败了吉备真备,强行支持白壁亲王登基成为光仁天皇,天智系的皇族再度登上了天皇皇位。 光仁天皇 光仁天皇登基之时已经六十二岁了,一开始为了安稳朝政,他将自己的妃子、也是称德天皇的姐妹井上内亲王立为皇后,同时还立井上内亲王生出的他户皇子成为皇太子。然而,没多久就发生了皇后诅咒天皇的事件,最终井上内亲王被废后,他户皇子也受到牵连,被废除了皇太子之位。母子二人随后被送到了大和国宇智郡幽禁,三年之后在同一天里死去。他户皇子被废以后,皇太子之位就落到了没有天武天皇血统的山部亲王的手上,而这位山部亲王,正是平安时代的开创者——桓武天皇。 光仁天皇一朝,采用的是修生养息的政策,这是因为先前的称德天皇与道镜施行了诸多恶政的缘故。然而,此时日本东北部的虾夷人,却与叛臣勾结,同大和朝廷爆发了战争,连陆奥镇守府都落入了虾夷人的手中,遭到掠夺。 天应元年(781年),遭到东北叛乱打击的老天皇实在是没有精力应对朝廷内外的事务,将皇位让给了皇太子即桓武天皇。桓武天皇继位以后,一方面派出大臣前往日本的东北部与叛军作战,一边又立了自己的弟弟早良亲王为皇太子。 天皇系图 桓武天皇的继位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继位的当年,就发生了“氷上川继谋反事件”。氷上川继是天武天皇曾孙,其父母均是天武天皇的后裔,反观桓武天皇,父辈是先前被赶下皇位的天智系的皇族,母亲则更是从百济国迁来的渡来人。因此,氷上川继对光仁天皇、桓武天皇的继位非常不满,认为自己才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发动了谋反,不过最终还是阴谋败露被流放。 在对这次氷上川继事件的调查中,桓武天皇逐渐发现,反对自己继承皇位的,不仅仅是氷上川继这个没落皇族,还有许多公卿大臣似乎都有嫌疑。初继皇位的桓武天皇在这时才发现旧贵族势力的恐怖,甚至有可能会左右皇权也说不定。 桓武天皇 为了摆脱旧贵族的势力,桓武天皇决心离开天武系天皇精心构筑的平城京奈良,选择自己物色新的地方营建新京。最终,桓武天皇的宠臣藤原种继等建议在山背国的长冈村营建新都,因为担心引起反抗,长冈京初建时是以日本副都的名义建造的。 长冈京的营建同样也遭到了旧贵族们的抵抗,平城京的贵族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地盘,明里暗里不断地反对迁都。在桓武天皇迁都后,皇后的一族拒绝随驾迁都,而是留在了平城京,直到天皇派出使者后,好说歹说才将皇后也接到了新都。 为了宣示自己开创了新朝,桓武天皇还在长冈京南部的交野举行了祭祀昊天上帝的祭典。交野是流亡日本的百济国遗族的地盘,与旧贵族的根源不深,而在都城南郊祭祀天帝的礼仪则是来自中国的历代王朝。中原的皇帝都自称是天子,也就是天帝的儿子,这个天帝指的便是昊天上帝。 长冈京 不过,在中原王朝的皇帝的南郊祭典中,除了祭祀昊天上帝以外,还会祭祀开创王朝的高祖、太祖皇帝,按照这个习惯,桓武天皇似乎也应该祭祀日本的首位天皇神武天皇。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桓武天皇在南郊祭典祭祀的并非是神武天皇,而是其父亲光仁天皇,也就是说,在桓武天皇看来,从天武天皇一系皇族手中夺回天皇之位的光仁天皇,相当于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中兴了天智系天皇的王朝。 然而,桓武天皇的迁都计划虽然实现,在延历四年(785年)时,发生了一件因迁都引起的事件。这年八月,桓武天皇率领百官行幸旧都平城京,以皇太子早良亲王与亲信藤原种继留守长冈京。然而,在桓武天皇离开以后一个月左右,藤原种继就在长冈京被人给暗杀了。 天皇的宠臣被杀,这还得了?惊闻长冈京有变的桓武天皇立即赶回新都,同时下令严查此事,最终,左少辩大伴继人等大伴氏、佐伯氏出身的大臣被查出是暗杀藤原种继的主谋,除大伴继人斩首以外,其余的都被处以流放作为处罚。然而,此事并没有这样结束,按照大伴继人的交代,暗杀藤原种继是皇太子早良亲王指使的,因而早良亲王也被桓武天皇下令幽禁。 崇道神社 早良亲王曾在南都的东大寺居住,被称为“亲王禅师”,与南都诸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南都诸寺是平城京废京的主要受害者,因此早良亲王被怀疑也并非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可是,早良亲王却在被幽禁以后绝食抗议,最终死在了流放淡路岛的路上。 虽然桓武天皇的近臣藤原种继被害,但是桓武天皇却利用了这个机会,将政治上的反对势力全部驱逐,还废掉了皇太子早良亲王,改立自己的长子安殿亲王为皇太子,成为了暗杀事件的最大获益者。因此,早良亲王是否与暗杀藤原种继有关并不明确,很多人都认为早良亲王是被陷害的。 暗杀事件过去以后,延历七年(788年),又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是高僧最澄,在比叡山创立了根本中堂,这便是后来影响了日本数百年的比叡山延历寺的前身。其次,桓武天皇下令征调东国的军势、粮草、兵器,齐聚陆奥国的多贺城,开始进行对虾夷人的战争。最后,便是一些不幸的消息了,桓武天皇身边的宠妃、皇后、皇太后从这年开始,在两年内相继去世,朝中有传言说,这是冤死的早良亲王化作恶灵在作祟。 平安京 桓武天皇自然也是怕死的,虽然只是谣言,但是他随即命人在淡路岛修建了早良亲王的坟墓,告慰亲王的在天之灵。可是,早良亲王的怨念看样子不是一座小墓就能够平复的,日本随即又发生了许多天灾,紧随着天灾的就是全国性的大饥荒与瘟疫。延历十年(791年),长冈京甚至发生了盗贼劫掠伊势大神宫的事件,迁都长冈京,似乎成为了桓武朝的一个大错误,长冈京也被视为是不祥之地。 次年的六月,因为皇太子安殿亲王一直长病不起,桓武天皇下旨让朝廷的阴阳寮前来驱邪,而阴阳师们在占卜了以后,正式向天皇报告说,当下的天灾、瘟疫、皇太子的病情,皆是因为早良亲王的怨灵引起的。似乎是为了印证阴阳师的报告,式部省的南门竟然也因为大雨崩塌,而流经长冈京左京的桂川也爆发了洪水,将左京淹没,据说桓武天皇本人还亲自前往现场观看这场“怨灵作祟”。 接连不断的天灾与疫病使得新都威仪全无,许多人都将一切的缘由怪罪到营建长冈京之上,桓武天皇自身也对长冈京失去了信心,开始物色新的都城。最终,桓武天皇亲自视察了位于长冈京东北部的山背国宇太村,决定以此地作为新都。 平安京复原 延历十三年(794年)十月,桓武天皇行幸新都,发布迁都诏书,再度将都城迁到了此地,还将山背国改名为山城国,为了祈求平安,桓武天皇将新都命名为“平安京”。平安京的规划是一个纵向的长方形,南北距离有5.2千米,东西则是4.5千米,大概是长安城的四分之一的面积。平安京的街道互相垂直,将京城切割成无数个矩形,纵轴以“条”为单位,横轴则是以“坊”为单位,由平安京正中央的南北走向的朱雀大道,将都城分为“左京”和“右京”。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左京、右京是以坐北朝南的皇宫(内里)为标准的,因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平安京复原图,西半部分是右京,东半部分才是左京。在嵯峨天皇时期,因为喜欢中原文化的缘故,嵯峨天皇将左京命名为洛阳,右京命名为长安,后来,平安京的右京逐渐衰弱遭到废弃,因而左京的名称“洛阳”便成为了平安京的代名词,这也是“洛中”、“上洛”等名词的由来。 坂上田村麻吕 仿佛真的是上天的安排一样,桓武朝在迁都平安京以后,与虾夷人的战争也渐渐打开了局面。延历十五年(796年),桓武天皇任命坂上田村麻吕出任陆奥出羽按察使兼任陆奥守、镇守府将军,给予了坂上田村麻吕非常大的信任,使其成为东北部的最高指挥官。坂上田村麻吕并非是日本土著出身,而是来自中国的渡来人,中国的一些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日本,有一支自称是汉室子孙、以“东汉”为氏的氏族,便是坂上田村麻吕的先祖。 次年,坂上田村麻吕被封为“征夷大将军”,一般都认为这是日本首位出任“征夷大将军”官职的人,坂上田村麻吕同样也没有让桓武天皇失望,很快就将虾夷人的叛乱镇压,平定了日本东北部的战事。 |
|